行止
(2010-11-18 20:18:49)
标签:
杂谈 |
由珠海轉深圳回來後,上了一趟課,便又飛成都。
成都楊啟宇先生號召,發起持社。要去峨嵋山召開成立大會,然後再回成都開紀念陸游的研討會。持社者,詩社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詩之聲訓為持,語見《禮記·內則》及《儀禮》,乃維持、承負之意。《文心雕龍·明詩》云:“詩者,持也,持人情性;三百之蔽,義歸無邪,持之為訓,有符焉爾”,故名持社。自籌經費,定期聚會。社友民主協商,推舉社長、副社長及社刊主編、編委。發起人是:王翼奇、楊啟宇、熊盛元、劉夢芙、段曉華和我。
但我很慚愧,既不能與諸公同登峨嵋攬勝,又不能留下來開會討論陸游詩。只匆匆一會,便要去處理我國學院的事。
前已介紹過,我自辦了龔鵬程國學院。現在在成都又設了分院,由賴和平、梅亞男、王婷主持。已在杜甫草堂之「浣花深處」開課了。先教小朋友,然後再展開社會性講學(參看www.danaojin.com)。
草堂林木蔚鬱,於此開班宣講,實在太好了。我先去都江堰,與書記討論了文廟重修的事,並跟劉綏濱匆匆一晤,在江邊吃了魚即趕回。在浣花深處邀集了王慶餘、楊啟宇、王昆吾、吳銘能諸先生,和我們工作同仁開會。不過,說是開會,其實就是聊天論學、談詩教唱,接著到錦里去吃火鍋,竟談到店家打烊還捨不得走。
次日,又約了王慶餘、吳銘能夫婦、黃博,去薛濤井畔喝羊湯。吳銘能與黃博合作的王先生口述自傳已完成了,近將由臺灣秀威出版。此事由我倡議,故大家聚一次,慶祝一番。其實自傳中還有若干未及詳敘之處,例如寧瑪派佛教的騰空法等,將來有機會再說吧。
下午去漢易酒店跟楊啟宇諸先生會了面,才知此次詩會獲得了崇州白塔寺果平法師的大力支持。不但到樂山、峨嵋去的經費及相關事務,均由其協助,酒店開銷也賴法師及其弟子發心。將來白塔寺還要建一白塔書院,無償提供詩社使用。
這令我慨歎不已。大陸的民間文化力量,這些年已確實形成了。我住的一家酒店,過幾天也要辦第八屆全國民間讀書年會呢。
晚上,約了敬木林與吳銘能夫婦共餐。木林兄現正操辦四川繪畫藝術院,另外自己又開了個藝境茶府,招牌是我寫的,內中結合書畫、古器物與茶藝。晚上自請廚師料理了幾道家常菜,閒談茗話。
木林善歌,近年熱衷恢復民歌,採訪所得,已超過十萬首。曾去川大課堂上唱,引發迴響不小。我一邊吃菜喝酒,與他一邊說說唱唱,不覺竟近午夜。清曲良宵,韻趣當非常人所能有。
十六日匆匆回到北京,十七日臺灣葉洪生、廖玉惠、蘇偉真、駱以軍來,與大陸李榮德、劉國輝等武俠文學會諸君共同參加明日工作室主辦的溫世仁武俠文學獎評審。我也要評長篇小說,真是苦也。十八日好不容易評完了。依江湖規矩,主辦單位沒正式宣布前,我們是不能說的,哈哈,終於有點小祕密可掖藏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