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西方學習
(2010-03-13 15:48:29)
标签:
杂谈 |
美國哈佛大學內部有圖書館七十所,三百七十年來,收集相關圖書、文物、資料、檔案無數。近幾年,該校決定將之全部開放,把資料逐步數位化,並免費提供給全世界使用。
其中與我們關係最密切的,無疑是哈佛燕京圖書館。這個館是當年哈佛與在北平的教會學校:燕京大學合作的。成立以來,主要是進行學者訪問交流及互派研究生,其次是資助各地學人進行有關中國的研究,或提供獎學金資助優秀青年去哈佛學習。同時還出版各種學術刊物(例如《燕京學報》《史學年報》《遠東季刊》等)、重印古籍、編纂工具書等。圖書館即是為以上這些工作做後勤服務的。因為上述各項工作顯然都需要豐富的資料才能奏功。
目前,該館僅宋、元、明、清之善本珍秘就有四千一百四十種,五萬餘冊,在北美八十九個漢籍收藏圖書館中排名第一。讀者看這些數字,或許沒啥概念,也未必會感到震撼,但略一比較,您就可以想像它壯觀到什麼地步了。要知道:清朝乾隆皇帝編四庫全書時,在全國徵集圖書。最後編成,收書也不過三千五百種,三萬六千冊,已經是古代文獻之集成了,規模浩大,無與倫比。可是哈佛燕京圖書館所收,僅宋代以來的善本便遠遠超過了此數,豈不令人驚羨?
而且這不是中國在本土的圖書館,它遠隔重洋,屬於清教徒教會學校。昔年創立此一機構,長期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經營迄今,方才有此規模,實在比內地任何一所文獻資料機構更為艱難。它對於如此費盡心力才收存到的這些寶貝,理當比內地任何一圖書館檔案館更為珍惜,要嚴加保管,不輕示人。
可是哈佛燕京圖書館長期以來都是開放的,不但圖書資料開放給人用,而且唯恐你不來用。用各種資助、計畫,鼓勵全世界研究中國文化的人到它館裡利用這批珍秘。像今年推出的贊助亞洲學者計劃,不但提供來回機票,還有醫療保險及每月二三○○美金。台灣和大陸,沒有任何一家大學、圖書館、研究機構能有如此優渥的激勵措施。
你或許會撇撇嘴,說:這不過是美國佬有錢罷了。不然!美國受金融風暴影響,財力已窘。大陸不是號稱不僅不受金融風暴影響,且逆勢上揚,經濟一片大好嗎?但誰願把資料公開並拿錢出來獎勵學者研究?各級機關、政府,腐敗浪費亂花的錢多得不得了(例如武漢,明年慶祝辛亥革命,唱歌跳舞搬銅像放煙火,一擲就要兩百億),但只要一說到文化投入,例如資料之整理、文獻之數位化,又有誰不開始裝窮、裝啞、裝聾子?
最近哈佛又覺得:雖然每年花大錢資助人來研究中國古籍,可是能獲得這種待遇的人畢竟有限,更能嘉惠世界學人之辦法,乃是把珍本秘笈全都數位化,讓所有人都能在網上直接使用之。故推動一個「中國善本古籍數位化工程」,目前即將完成,不但需要者可直接進入哈佛燕京圖書館的網頁去看;而且考慮到大陸朋友要連結到美國的網站可能不那麼便利,還與大陸國家圖書館合作,讓大陸讀者也可上線國圖,免費使用。目前是圖檔,將來可以全文檢索。
此舉之嘉惠世界漢學是無疑的。但諷刺的是:大陸國家圖書館免費提供著哈佛燕京圖書館善本古籍之數位化資料,可是它自己收藏的善本呢?讓人看、讓人用嗎?答案是:不讓!起碼是不讓隨便看隨便用,更不會花錢請你來看。部份願意讓你看、讓你複印的,需收你的錢,一頁若干元,而你還得對它千恩萬謝。
這種自誇盛世,號稱大國崛起、經濟富裕而文化貧困的情況,地方更為嚴重。
以四川為例,綿竹市檔案局就只能查看少數文件,多數資料在電腦裡鎖住不讓看。清代檔案只給看少數複印件;民國檔案可看原件,但不准複印,只能手抄。
什邡市較好,可看也可翻拍,但要收費。
彭州則保存不善,資料多近腐朽。
新津縣也是要收費的,但不是什麼人付了錢就都讓你複製的,也不是什麼資料都讓你看,得看官員高興。
南充市資料豐富,且已製成光碟,但借閱手續極為繁瑣,每看一頁檔案就要填一次表格。目錄多達廿七本,既無分類又無索引,所以你其實什麼也查不到。如查到了,很好,複製一頁請交二十元。
成都市四川檔案局好些,但一次只准看五卷膠片,複製一頁也要二元。
諸如此類,封鎖資料,倚為奇貨,用各種官僚態度和繁瑣手續讓你看不著,且銅臭味嚴重,乃各地普遍之現象。一位窮學者,千里迢迢自掏腰包到這些地方查檔案看資料,碰上這種情況,豈非欲哭無淚?學者用材料,一查動輒要數千頁,一印動輒達數百張,如此收費,難道以為學者都是開銀行印鈔票的嗎?
過去,古籍景印也是出版事業之一大宗,秘笈珍本,化身千億,嘉惠士林,貢獻甚大。但這些年,受此等圖書館檔案館風氣之影響,做起來也是越發困難。因為出借難於交涉,手續又繁,且往往獅子大開口。出版利薄,哪敢問津?
圖書館、檔案局,職責是收集、整理、維護、使用書刊文獻。而其情況如此,跟哈佛燕京圖書館的作為比起來,實在令人汗顏。
邇來大陸頗有一種虛矯自大的風氣,妄言「中國統治世界」「中國可以說不」「歷史上從來沒有這麼好的時代」「經濟民族主義」……,而不知內中多有值得深思自省之處,毛病還多著呢。上述圖書檔案之開放利用,只是其中一端。在這方面,好好向西方學習仍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