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自弔詩人
(2008-09-24 16:45:00)
标签:
杂谈 |
赴海寧,開金庸研討會,先到無錫。
太湖黿頭渚三山仙島改造工作,去歲因藍藻肆虐,環湖生態均須重做整頓,改建工程茲事體大,當然也須暫緩。今則以小規模補強島上原有道教元素為主,做了個規畫草案,並請陳興武兄撰寫若干楹聯,攜去與園林局諸君商量,只一宿,便轉上海,抵海寧。夜裡乘船在湖上看放煙火,倒是不錯,忽風忽雨忽出月光又忽見焰火,尤妙!
去年才來海寧開過王國維會議,記憶猶新,一切似乎亦如舊。唯大推地方名人之風,如今盛行於江浙。海寧袁花鎮本已有金庸舊居,頃又要在硤石鎮市區再建一座金庸書院,趁會議之便,舉行破土,我輩皆成站角助威者矣!
大陸地方上仰慕金庸、南懷瑾之狀況,學界殊不以為然。但沒辦法,社會上之一般認識即是如此,家鄉尤其要藉此炒作。餘姚尚且要建余秋雨故居呢,海寧捧金庸,又何足怪哉!我輩成人之美,自然也就只能笑笑。且地方上開學術會議,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本意真是崇仰文人、尊敬學者嗎?哈哈,未必!更多的恐怕還是想藉名人招商引資,帶動旅遊觀光。因此,不但我們是道具,金庸也是道具。開會,只是官員們作業績、搞宣傳之一法。北京來的朋友,有人感嘆道:「嘿!想不到這小地方開會,官氣比北京還重」,道理其實在此。
會議本身,開起來也令人頗生感慨。原因之一,是武俠文學研究,看起來熱鬧,實甚寂寥,神州之大,每次會議,來來去去,卻就這麼些人。也許是圈子太小,也許是學界仍未真正認可這是個值得研究或具學術價值之領域。原因二,是研究者既少,水準又甚參差,許多根本是人情、湊數、湊熱鬧而來。年年如此,難有提昇。論點重重複複,數十年間,亦苦乏進展。三,是整個武俠文學研究,集中在金庸上,其他作家作品沒什麼討論。而論金庸,又因不相干、無意義之雜文閒談數量太大,縱有真知灼見,輒遭淹沒。故令人在真正研究還沒進行前,就已心生煩厭,懶得湊此虛熱鬧了。對此困局,我是沒辦法施救的,因而只能感慨。
會議期間,去看了錢塘潮、徐志摩墓、錢君匋紀念館,還去了趟桐鄉。在徐志摩墓邊,一時心血來潮,有了兩句詩:「且與看潮水,獨自弔詩人」。正準備足成一首五律,不料墓畔有一水景,名白水泉,泉壁上刻字謂痴男怨女淚不乾云云。蓋古井無波,昔人以喻貞婦;此則反用其意,謂泉如愛欲,難以止竭。取義如此,當然也就不乏癡男怨女來此致意。所以泉前兩條木柱,一邊寫著:「花花愛大肚豬」,一邊寫道:「飯飯我愛妳」,代替了詩詞楹聯。我看了哈哈大笑,詩也不用再作,亦懶得循山路轉回,便翻牆從白水泉上走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