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即赴甘肅天水開會。近日旅泊不定,連中秋佳節都在旅中度過,實在遊得有點過火了。
十一假期加上中秋佳節,構成了大陸本周濃厚的節慶氣氛,而中秋的意蘊更似勝於「十一」的政治意涵。畢竟中秋是傳統節日,有許多民俗活動相配合,增加了節慶的氣氛。中秋的團圓意義更與家庭價值相呼應,有真正動人的力量,這都是政治紀念日所不能及的。
過去對此類傳統節日漠不重視,但因韓國把端午節拿來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當做他們自己的東西,讓中國人大感刺激;加上社會改變,傳統文化及家庭觀念漸受重視,因此呼籲將端午中秋等節日定為國定假日之聲,時有所聞,對於過這類節日也越來越在意了。
中秋團圓對假期旅遊有什麼影響?觀察者見解不一。不過,據我所知,長沙有一班飛韓國首爾的航機,只有一位旅客,可見中秋與親人在家團圓,跟趁放假跑出去玩,仍是有點矛盾的。有些旅遊地區,針對中秋設計了若干旅遊活動,希望能在黃金周大賺一票,可是就頗有不符期待者。某些風景區人數下降甚為明顯,看來旅遊文化也在逐漸轉變中。
對旅遊文化的反省,近日恰好又有一熱門話題,即中國遊客在國際上旅遊,所表現出來的文化素養令人不敢恭維。過去對這一現象,大家只敢心裡嘀咕、背後議論,但這會兒官方說要訂立規範,甚至要限制舉止不之端人士出境了,大家才好公開討論,並倡議加強國民禮儀教育,從生活倫理上入手。
旅遊者當然不是到了國外才特別缺乏文化素養,只是在國境裡面大家見怪不怪,習以為常,並不以為意。到了國外,遭人嫌厭,才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嚴重。固然迄今仍有一部分人不甚服氣,覺得那只是文化差異使然,憑什麼要啥事都依從著外人的標準?我高興就是要大聲嚷,我上車就愛搶位子,我生氣,那就呀,呀,呸,吐口痰怎麼了?還有些人則說老外也不見得文明,在機場還不是隨地睡,憑什麼來嘲笑咱們在酒店大廳裡蹲著?…幸而此類「蠻橫有理」的論調終非主流,社會上大體仍然認同行為舉止應有文明規範。
所謂文明規範,也不是什麼新東西,那就是古人所說的禮。君子本應彬彬有禮,中國自古以禮義之邦自居或為人所敬重,不幸近百年來,號稱要追求文明,結果把文明丟了,打倒禮教,蔚為風潮。粗魯無禮,成為革命事業中之行為典範,到今天才猛然覺悟,感到重新恢復溫文有禮的人生態度是重要的。整個民族兜這麼一大圈,當然令人頗生感慨,但回歸正途,終究是可慶幸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