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待了幾天,便又南下無錫。舟車勞頓,竟若尋常生涯,或許命中注定是旅泊之人罷!
到無錫,是為了規劃俠客島,本擬今年在太極島辦個道家武學博覽會,此番來勘探了一下場地,並詢查了當地的配合情況,發現可能延到明年俠客島建起後再一併舉行為好。本來這個博覽會已請高杰(釋延功)及劉綏濱兩兄協助規劃聯絡,大體定案了,如今延期,還得向他們解釋解釋。不過,待俠客島建成,再辦這類會也更好,俠客島還有許多可玩的東西,正符合我好玩的脾性,將來不妨拉伙結伴,一同來玩玩。
因要規劃俠客島,所以到無錫後就立刻去了趟水滸城。中央電視台拍攝水泊梁山,基地其實在無錫,利用太湖水域,營造梁山水寨之氣勢。可是去看後大失所望,一是所謂水泊梁山根本沒有水寨的搭景,大概現在人也不曉得水寨應如何搭建。其次是介紹與告示頗多錯誤,陽穀縣均錯成「陽谷」,武松均錯成「武鬆」,這是繁簡字體轉換時出的錯。該城為營造氣氛,說明及一切牌匾招貼均用正體字,這原是好事,但繁簡轉換,缺少專家覆核,所以御製均錯成「禦制」、御告均寫成「禦告」(當然,御告、御示也是不通的詞),武松則成了肉鬆稀鬆之鬆。我前此曾有一文,參加台北市政府所辦漢字研討會,講的就是這種正簡錯訛的現象,此處恰好也是一現成的例證。正簡錯訛,看起來是用字習慣之問題,其實是文化問題,對於古代文化太隔閡、太不熟悉,所以才會出這些錯。就像那高築的縣城門口,貼著一大張告示,捉拿李逵,結果落款時間是宣德四年,於是就成了明代人貼告示捉拿宋代人。偌大一座遊樂區,貼此告示在入門口上,而竟不知是錯的,不可笑嗎?
本來此次來無錫還想去找錢穆先生的墓地。來之前,卓克華兄已替我查了資料,知道大體位置,但因非確址,故亦未能訪得。無錫人現在知道「無錫國專」的歷史者已少,知道錢賓四先生者似更少,我念先生,頗為悵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