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無錫辦完道學研討會之後,仍留了一下,以便收拾煞尾,然後才返回台灣。
此次返台,取道澳門。但據說正在演習,故往南之航班均大受影響,折騰了好一陣子才輾轉抵台。演習當然是突發事件,可是此項演習外界並無報導,機場也只告訴旅客說是航空管制,足見大陸在戰備方面,仍不乏積極作為,此乃吾人所當警惕者。但另一方面,航空管制對必須在港澳轉機的兩岸旅人來說,又更添增了許多麻煩。如能直航,此類麻煩,自可減省。然兩岸隱含的對抗戰備關係,卻始終不能漠視,此等矛盾,或許正是直航之所以難辦的原因。聞台灣立法院亦正為兩岸直航條例爭鬨不已,益可見此問題之兩難。不過,也許從整體大趨勢和人民意願這個角度看,直航的選擇,終是該及早做的。
澳門近來無多新聞可談,香港則不然。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六月二日率近百人的考察團到廣西,然後要再轉往雲南參加第三屆泛珠江三角洲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以強化泛珠江三角洲間之協作。這種區域合作論壇,是大陸內部區域勢力競爭與整合的重要徵象,台灣可能少人注意到它有模倣歐盟或東協國家的意味,因此對將來大陸甚或亞洲區域經濟都會產生重大影響。其次,名義上雖是泛珠江三角洲,但上屆論壇卻在成都舉行,足證區域之合縱連橫,殊非傳統格局所能限。這就像「上海五國」聯合的竟是中亞之哈薩克、烏茲別克等,並不以長江三角洲為限。
港人大規模去參加此類論壇,亦顯示了香港對於如何保持競爭優勢是十分在意的。近幾個月,香港會不會被取代的話題,在港延燒,便可見港人頗有危機意識。事實上,香港專業人士在北上去大陸內地就業發展及居住者,近兩年激增 176%,外地到香港來工作的專業人才卻下降了14%,高技能富經驗者不斷流失,已迫使香港開始檢討現行貿易發證及註冊手續,個人進修免稅額也由四萬元增至六萬港幣,又設立了三百個獎學金以吸引外地學生來港就讀。連頂尖的香港大學,也祭出全額獎學金(約台幣二百萬)來爭取大陸學生,並期望這些學生畢業後能留在香港工作。
相較於香港,台灣顯然是另外一種景觀。與外部缺乏區域合作,只懂得關門惡鬥。香港特首雖非民主選出,但仍知為香港之發展出去奔走,台灣民選的總統卻似乎只曉得弄權玩法,縱容妻婿幕僚炒股賣官。台灣人民也大批赴大陸經商、就學、謀職、求發展了,我坐的航班,就不乏台灣的機師與空姐。然而我們有什麼吸引大陸優秀專才來台升學與工作之方法嗎?我這種旅人之憂慮,在幾萬尺的高空上,是不是恰好顯得太不實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