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學校長遴選弊端叢生

(2006-04-18 17:17:16)

2005.06.20 

 

 大學校長遴選又生事端。

繼台灣師大黃光彩案引發重大爭論之後,台大與中正大學日前也多糾紛。台大於選舉期間,出現許多攻訐性言詞,以致候選人之一楊永斌教授在報端公開撰文澄清,謂校長可以不做,人格不能受汙。另一候選人李嗣涔則因初選票數未能過半,引致諸多質疑,更有人以昔年李教授支持張穎隔空抓藥特異功能為由,批評李氏違反學術倫理。因此,無論將來誰來做台大校長,恐也會如黃光彩般,不甚光彩。而中正的爭論就更嚴重了,羅仁權與鄭國順兩位新舊任校長,本應承先啟後,精誠合作,但因選舉宿怨,如今對簿公堂,彼此惡言相向,令人感嘆不已。

大學自李遠哲倡言教授治校以來,利未形而弊先見,大學校長選舉尤為其弊之大者。每年每校有校長遴選,就必然要大鬧一陣。惡質的選舉文化,比鄉鎮縣市民代官員之選舉更甚。除了拉幫結黨、布樁用間、送禮吃飯之外,還要「鬥法」,在法規上相互攻防,揭秘扒糞,務期把對方鬥臭為止。大學本為教育重鎮,社會上對於校長也多仰慕清望,如今一場場鬧下來,不但毀了許多校長及候選人多年的清譽與學術聲望,更把大家對大學神聖教育殿堂的感覺和認知徹底摧毀了。

因校長選舉,而形成的校內派系,從此也如政壇中藍綠攸分一樣,壁壘森嚴,長期傾軋,積不相能。許多科系的發展,也就因此而耽誤了。由選舉上台的校長,既是因人成事,自需廣結善緣,安排人事,以鞏固權位,學校遂亦無是非、無遠景可說。近二十年來,台灣高等教育錢越花越多,行政體系越搞越龐大,一任任校長推出的計畫(即競選政見)越來越堂皇,可是實質上根本毫無進步,校園內部之內耗及不穩定因素,正是病根之一。

針對這種惡質化現象,其實各界針砭已多,但多著眼於技術性改良,例如遴選抑或普選、一次抑或兩次遴選、候選人名單能否公布、初選票數應否參計之類。這些當然也都很重要,但根本的癥結,仍應是檢討所謂的校園民主化,尤其是以選舉為民主化的路線,是否仍應沿續下去。

選舉,在某些領域未必適用,校園內,所應講求的也不是權力分配與監督的問題。大學做為一個非政治團體、非營利組織,應發展其本性,以謀宏圖。我們從前因想避免政治力干預校園,而提倡的校園民主化與教授治校,最終卻是把學校變造成了政治團體。迷途知返,改弦易轍,此其時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