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月记忆:亦阳作品及分段点评

(2009-10-16 20:04:41)
标签:

小说

点评

敲(小说节选)

七月记忆:亦阳作品及分段点评

小说作者:田亦阳

分段点评:李迎兵

 

                                                      

 

    雨已经连着下了好几天,天时时阴着。雨大的时候,打在玻璃窗上发出很有些刺耳的声音。对面居民楼门市房里那支不入流的乐队不停地练唱。爵士鼓倒是敲得够带劲,可惜声音最大的总是连着劣质音响的键盘,还有一些模模糊糊的人声。和着雨声,根本听不清楚在唱些什么,又摸不清楚音调,让这段日子始终待在家里休养的鸣颖觉得心烦意乱。

 

  (点评:气氛营造的很好,先是“下了好几天”的雨,后来“很有些刺耳”到音响的喧嚣,突出了少女鸣颖的“心烦意乱”。从用字用词看,颇为讲究,但还可以更为具象一点,比如不同的声响之外,加一点细节之类,鸣颖是具体在干什么。)

七月记忆:亦阳作品及分段点评

从左二起:张天芒、孟翔勇、李迎兵、董胜、韩国瑶等

 

   就连这样天气极不好的周末都不放过。鸣颖已经不止一次打算要到小区对面的公安局去告他们扰民。

 

  (点评:公安局改为110如何?“鸣颖几次想拨通110去告他们扰民,后来作罢。”)

 

      QQ上鸣颖对阿莲说起这些,阿莲发来一个不耐烦的表情,说:你成天就晓得坐在电脑前面,也不知道都在干些什么。人家那好歹是正事儿。

 

  (点评:阿莲可以这样说:“用MP3堵上耳朵不就没事了?”放在“人家好歹是正事儿”前面,总之,还可以推敲。)

 

   鸣颖一听,有些恼,争辩道:那是正事儿?能挣着钱还是能吃饱饭?还不如我天天坐在电脑前面来得实在。

 

(点评:对鸣颖的心理把握较准,说明你在写你自己,能听到你的心跳。)

 

    想了想,又补上一句:也不知道花点儿钱做做隔音,那个声音实在是很恼人。

    阿莲发来一个不屑的表情,没有说话。

    鸣颖又说:知道你成天忙着上学,就算成绩中等,好歹也比我强。

  这句话说出来之后,鸣颖突然不知道再说些什么了,就把对话框关掉了。

 

 (点评:两人的网聊很生活化,富有年龄特点,但也突出了鸣颖的内心孤寂。)

 

  她感到一种古怪的不耐烦,家里又没人陪陪她说话,每一天都是这样按部就班。

 

 (点评:鸣颖的思维特点与自身生活状态有关,有一些无奈和苦涩。)

 

  桌面上的小企鹅做了个敲门的动作,脑袋上冒出一个提示框来。鸣颖点开,只见阿莲发来一串字,语气倒是轻轻松松的,明显是在调开话题:鸣颖,你在家休息都不算日子了吧,现在已经考完期末考在等通知书下来。

 

 (点评:抒写的起伏感有了,虽然比较单一,但也反映你的生活概貌。)

 

  鸣颖冲着屏幕愣了愣,翻开手边儿的日历照着日子数了半天才明白过来,心里不禁又泛起微微的嘲讽。

这时,音响又“嘀嘀”响了两声,屏幕上跳出阿莲的话,明显带些迟疑:不然,我现在也闲着,到你家去?

鸣颖怔了一下,才回过神儿来,把日历推到一边,手搭在键盘上半天,才打出字来:过来吧,我在家等你。

阿莲的头像迅速黑了下去,鸣颖关掉对话框,打开文档开始干她的正事儿。

 

 (点评:有网聊到见面,小说由此拓展更多生活层面。你的灵感来自日常生活,来自身边眼前,来自你对自己的观察。)

 

  鸣颖上学的时候在年组里排名从没掉出过前二十,鸣颖一直挺为自己的成绩高兴的,她自认也没怎么认真学。

  她一个人去学校办理休学手续的时候,教导处和政教处的主任老师还劝她再好好想想,鸣颖也不想休学,但还是苦笑着摇了摇头,说:“不了,我决定好了。”

 

(点评:鸣颖的退学,道出了她内心隐忧的深层次原因。小说既有自传色彩,又有你的想象。)

 

  班主任问她:“柳鸣颖,你就这么不上了?”

  鸣颖很想摇头说自己还要上,可是最终还是没能开口,只是默默地把表格和手续填写完整,最后把诊断书按在班主任的办公桌上,说:“老师,给你备个案,说不定哪天我就又回来上学了。”

  班主任也没看病历,只是点点头,说:“你这个病一定要积极治,会好的。”说着拍了拍鸣颖的肩膀,又说:“二年六班永远有你的位置,随时可以回来。”鸣颖在班主任的话里听出了些许隐晦的安慰。

  她感觉眼睛一酸,抬手按了按眼角,心想:确诊的时候我还没哭呢,这时候才哭又算怎么回事呢。调整了一下情绪,鸣颖狠狠地抱了班主任一下,再见也没说一声儿,转身走了。走到门口,速度习惯性地慢下来,轻手轻脚地掩上了办公室的门。

 

 (点评:告别学校,这种场面比较自然,非常简易,也内涵感情,但还可以展现细微的内心变化。)

 

  二年六班的班主任坐在办公桌前没说什么挽留的话,低头翻看起柳鸣颖的诊断书复印件。她听着办公室的门轻轻地“吱呦”了一声,有些惆怅地叹了口气。心里略略地安慰了一下自己,柳鸣颖这孩子哪儿都好,就算有了病,自己来办休学,也还是礼数周全。

  “挺好的孩子……”坐在旁边教生物的女老师凑上去,看向二年六班班主任手中的诊断书,也叹了口气,不过只能发表一下感叹了,他们做不到什么,只能祝她平安。

 

(点评:退学的情况写了,如果适当对主人公的病情做一些侧面的介绍,或许更打动人一点。要有细节。)


  阿莲到了鸣颖家的时候雨刚好开始下大,噼里啪啦地一顿乱打,把阿莲的裤腿和鞋子全部打湿了,阿莲嘴里骂了两句,这才按上门铃。

  门铃响了几声之后阿莲便不再按了,只耐心地等。

  过了得有五分钟,鸣颖才摇摇晃晃地走出来开门。

  看到阿莲,鸣颖扯出一个笑,阿莲见鸣颖的步伐不稳,问道:“怎么了?没睡好?”

  鸣颖摇摇头,说:“这些天就是吃得多写,走路有时不稳而已,没什么。快进来。”

  阿莲刚想说几句,见鸣颖已把话题转开,便乖乖闭上嘴不再说话。

 

 (点评:阿莲来了。阿莲这个人物与鸣颖有个比照。两个人不同的心态,以及对话,力求平淡,力求突现生活的刻度,力求展现这种灰冷的色调,总体上读到你内心的挣扎,为之一动。)

 

  进到屋里,阿莲脱了雨衣,挂到了阳台,推门回到屋里,才见鸣颖慢悠悠地走进来,手里端了一只茶壶,放下后,便侧躺在了窗下的躺椅上。

  阿莲在窗边儿落地门前摆着的桌子前坐下,把死死拉着的厚重窗帘拉开一个缝儿,透过玻璃的落地门看向外面。

  天光随着她的动作明明灭灭的透进来,外面天还始终阴着,屋里很静,只听得到电脑键盘按键时断时续的敲击声和外面淅淅沥沥的雨声和在一起,隐隐约约还能听见那支乐队咿咿呀呀泛着杂音的练唱声。阿莲稍稍感叹,的确是不入流。

 

 (点评:阿莲验证鸣颖的说法,与开头有了呼应,暗含一种深层次的、对“敲”的解读。)

 

她看着鸣颖趴在躺椅上不紧不慢地打字,没话找话说:“鸣颖,这就是你的正事儿?能挣多少钱?”

鸣颖也不抬头,听不出语气:“能吃饱饭。”

阿莲叹了口气,说:“其实各人有各人的想法,我们还都希望不要上学了跟你一样可以赚钱养活自己呢。”

鸣颖还是没有什么语气地说:“你们那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上学也可以赚钱,全看你们什么行动。”

阿莲说:“可不是那么回事儿,我们也要高三了,成天考试考试,哪儿那么多时间想别的。鸣颖,你可以直接报名参加高考。”

“真的假的,别蒙我,高二允许参加高考?”鸣颖终于转过头来看向阿莲,一脸我很不好骗的表情。

“咱们学校有的是高二就考的,”阿莲在心里叹口气,答:“反正你在休学,身体好一些就可以回去上学,你到了高考前上报考生资料的时候去跟班主任说,这事儿准能办成。”

鸣颖停下了打字,手指搭在键盘上,电脑屏幕闪出的幽幽的光在这种阴暗的天气里,把鸣颖的脸也照得有点儿幽幽的。屋里静极了,阿莲微微屏住呼吸,瞪着眼睛看鸣颖的侧脸,等着她回答。雨声越来越大,把那支的确不入流的乐队糟糕的练唱声渐渐掩盖下去。

  见鸣颖许久不做声,阿莲又说:“其实到了你休学前两天,已经都差不多结课了,你自己也是知道耽误不了什么这才办的休学,你不要以为我不知道你早就确诊了。”说着深吸了一口气,征询什么重要答案似的说道:“——诊断书上的日期我看得清清楚楚!鸣颖,你说,学习哪有你的身体重要?你没了好身体做什么能行?”又叹气,接着说:“算了,说这个也没用,你自己在家好好复习吧,我给你带复习资料,这事儿准保没问题。”见鸣颖还是一动不动,阿莲上前拉住她的手,摇了摇,哀求道:“就当陪我进考场,好不好?”

  鸣颖听到这句,这才微微点点头,说:“到了明年这时候,你再去跟班主任说说。”

  阿莲松了口气,语气也轻松起来:“行,你看这不好办多了,不要乱想。”

 

(点评:两人对话中,展现一种相对封闭的物理环境中,精神空间的变化,关于考学,关于未来,关于新的生活,关于机会,等等。对话描写,完全是小女生生活常态的类型。)

 

  鸣颖点了点头,手指开始飞快地跃动起来,屏幕上流出长长一串方方正正的宋体字。

  阿莲听着键盘“噼里啪啦”的声音,静静地看着鸣颖也不再说话了。外面雨声小了些,天透出些微的亮来。她突然觉得有些晨昏颠倒。鸣颖见阿莲微微失神,心里有些寞寞的,知道家里整日不管白天还是晚上都阴森森的,其实她也十分不喜欢这样的环境。可是……

  想到这儿,说:“阿莲,你顺手把窗帘拉一下行吗?也快到了吃晚饭的时候了,我要睡一会儿。”说完,又问:“你陪我睡?”

  阿莲闻言,把窗帘拉上,想了想,这才说:“不了,我还是先走了,一会儿不得来人?我不好打扰。”

鸣颖也痛快,道:“行,那你走吧,我就不送了。”

阿莲点点头,又端起杯子喝干了最后一口水,站起来就走了,临到门口,高声喊:“再见!”之后是门合上的声音。

  鸣颖的手指搭在键盘上,半天挪不动。半晌,手指有些丧气地挪下键盘,保存文档,然后关机。

听声音,外面的雨还是没停,但小了很多,即使已经五点多,那支正在勤奋练唱的不入流乐队还是一如既往地勤奋练唱。爵士鼓敲得震天响,反倒是连着劣质音响咿咿呀呀喷噪音的键盘不再出声,隐隐约约有人声,但还是听不清到底在唱什么,倒是电吉他柔软的声音放大后很是好听。鸣颖听着,开始怀念电吉他柔软的弦。调子并不悠扬,但透过雨声进入鸣颖的耳鼓后,却让鸣颖感到有些舒服起来。

  但她还是想去对面的公安局去告他们扰民。她有点儿恶劣地想,真是很不道德——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鸣颖翻了个身,闭上眼睛缓缓睡去。

 

(点评:第一节基本是鸣颖和阿莲之间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始终没有第三人出现,惟独威胁鸣颖的是那种外部世界的喧嚣,来自未知生活的恐惧。而这“敲”就是作者企图借鸣颖的手敲开希望的大门。)


 

(点评:我能理解作者,理解你笔下的鸣颖。因为,她无可退缩,只有退到自己的内心里才能获得一点平静。否则,人的内心总是与现实发生冲突。)

 

(点评:这是一个孤独的少女,希望那种国外小说题目“我要穿长裤”所表达的复杂而又简单的情绪。因为,她在成长,她在孤独地成长。这个过程中,我能感觉到她在黑暗中那异常清澈的大眼睛。她没有退路。)

 

(点评:生活归于平静,甚至于是昨天的重复,人总要继续活着,并且朝前走。可是,目标呢?我感受到她的忧郁和隐痛。)

七月记忆:亦阳作品及分段点评

 

  鸣颖总觉得曾经与她亲密无间的阿莲好像也开始越来越疏远。她有点害怕,怕自己哪天看不到阿莲了。其实鸣颖一点儿都不爱惜自己,她已经感到自己的眼睛正一点一点失去光亮。在家闲着的时候,这样的感觉尤为明显。她怕极了。

 

  妈妈为了不刺激她的眼睛,把家里的窗帘都换成厚重的黑色,把外面射入的光遮掩了个七七八八。屋子里摆放的东西也很少,鸣颖这段时间走路已经有些走不稳,病情又在不停恶化。所以书房屋里又铺了厚厚的毛地毯。鸣颖其实很不想这样麻烦,可是自己的身体状况又是真的麻烦。自从她知道自己的病,脸上最多出现的表情就是苦笑。

 

(点评:鸣颖的病情,代表未知的生活险情。在第二节的描写中,作者加深了一步,不断向生活的纵深挺进。亦阳的文字在细微和清晰中展开,但又在对人物命运的关注中体现了一往情深的韵味。)

 

  鸣颖很有些阿Q的想,反正都这个样子了,也无所谓。

  糖尿病引发的失明,哪里有恢复的机会。医生告诉他们,像鸣颖这样子发现过晚的病,既然已经要引发失明了,那真正失明后,即使做手术恢复,在这样不大的地方,也不过百分之几的成功机会。

 

(点评:真相进一步曝光。鸣颖的病情已经影响了她的生活,影响了她的心情,乃至整个命运。但她没有屈服,还是在“敲”那扇幸运的门,芝麻开门!)

 

  手术费极昂贵,鸣颖并不想冒险。她此刻觉得,她似乎不该答应阿莲陪她上考场,照她现在病情恶化的速度,也许明天也许下周就会失明了,哪里可能挨到明年?

鸣颖使劲推了推眼镜——那是防辐射的。从她休学开始,鸣颖的爸爸见她天天坐在电脑前面,就买了一些防辐射的护具:眼镜、上衣、电磁辐射防护卡,还有屏幕上挂的保护器和边上摆的一盆小小的仙人球。

 

(点评:鸣颖的爸爸妈妈也陆续出现,鸣颖并不孤独。她在按部就班中向前进发,尽管很悲壮。亦阳的笔触已经点到了命运的死穴。她在超越,她在涅槃。)

(点评:鸣颖的抵抗,鸣颖的呼喊,鸣颖的呻吟,具有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味道,还有《钢铁是怎么样炼成的》里保尔的“敲”门声。我能体会到亦阳那步步紧逼的、抽茧剥丝的笔锋所在。)


 

  当鸣颖再次醒来,只觉得屋子里没有一丝光线,她什么也看不到,正想提醒身边的人开灯,便感到眼睛上是一片密实的触感,才张口,便又黯然地合上了。是的,鸣颖认识到,她已经看不见了,这回是真的。

 

(点评:黑暗。鸣颖的黑暗。亦阳的抒写在这里得到极致的发挥,不留余地。“这回是真的。”命运没有留情面,命运从来不留情面。小说写到这里,我已经感觉到亦阳在与人物亦步亦趋,甚至已经预测到最后的结局,但她的心是那样晶莹,那样博大。小说的局限性自然是生活的面不够开阔,情节缺少戏剧性的大开大合,但她是直面生活的,直面现实的,直面个人存在的,这一点让我感动。)

 

  耳边传来妈妈的声音:“鸣颖,感觉怎么样?”

  鸣颖的心神暗了暗,最后还是开口:“没什么,只是看不见了。”

  妈妈的声音里似乎带些哭腔,她说:“你已经睡了一个星期了,饿了吗?做完手术,感觉还好吗?”

  鸣颖闻言,伸手摸了摸眼睛上的纱布,轻轻说:“没有,我不饿。”

  然后扶着床沿,坐了起来,努力地想要适应黑暗。

  妈妈说:“不要担心,你可以看得到光亮的。”

 

(点评:母女俩的对话,有别于前面阿莲和鸣颖的对话,这就是生活。作者写出了这一切,也正在忠实于自身中超越了自身。)

 

  仍是杂音十足的劣质音响,键盘调成萨克斯的音色,经过放大,显得有些沙哑。爵士鼓仍保持着不变的鼓点,鸣颖隐隐约约能分辨出键盘的主旋律和吉他的和音,并没有人唱,似乎只是在反复练习旋律。

  经过近一个月的练习,即使是业余的乐队,曾经弹得十分不入流的曲子也开始演奏得好起来,鸣颖有些遗憾地想,为什么这回却偏偏没有人唱了呢?鸣颖觉得自己很想听那个有些分辨不清的声音。

她十分怀念,自己已经有一些日子没有听到了。只是听听就好,重复多少遍都可以。

 

(点评:“重复多少遍也可以。”生活又回到了原点,但人物内心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让主人公对事物有了全新的看法。作者通过前后比照,使人物命运的脉络更清晰,也更耐人寻味了。)

 

  鸣颖缓缓地转头,她的肩膀沐浴在阳光下,被镀上淡淡的一层金色。她循着声音发出的方向,微微地露出了一个释然的笑容,许久,才开口,语调却有点古怪:“我们不要去打扰了——他们都有梦想要实现,一定都在很充实地忙碌着,我们介入不太好吧。”停下来,又感叹了一句:“他们一定都很喜欢音乐,对吗?”

  阿莲深深地点了点头,又惊觉鸣颖已经看不见,轻轻出声应:“嗯。”

  鸣颖的耳朵从她失明后,比以往灵敏了许多倍,即使一点点不同的声音,也听得到。

  听到阿莲的声音,鸣颖笑了笑,双手从墙上拉开扶住阿莲的手,冰凉的触感让阿莲忍不住抖了抖。

  鸣颖说:“我们走吧。”

  “好,我们走。”

七月记忆:亦阳作品及分段点评

 

(点评:由黑暗到光明,由艰难到胜利,由忧郁到明朗,有混沌到清澈,体现了作者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第三节里是一种昂扬向上的旋律。有了前面的艰难曲折,才能更体现出后来“敲”开幸运之门的不易。这种抒写,虽然还是以往“大团圆”的传统模式,但在这里具体到个人,就是“小团圆”的个性化表达过多一些。90后写作的特征更明显,但更执着了。小说的三个小节,可以称作“命运的三部曲”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