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语皆云:“美女似花。”而此文章却题曰:美女如叶。非驳古,只因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中,大量的美女都是充当绿叶的陪衬作用,不信?请听我慢慢道来。
金庸的小说被认为是华人必读的文章,而在金庸的武侠中,唱主角的几乎都是男性。他们或是大侠,或是无赖,却各个有血有肉、有喜有悲。而这些小说中的女性则写得不够细致深入,往往一笔带过,或是纯粹为小说的线索而服务。
我认为金庸大侠笔下的女性人物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装饰花型、道具型、导火线型和独立型。
装饰花型,顾名思义,是指这些人物只是摆设,没有实质的作用。比较明显的有《天龙八部》中的王语嫣。她的出现,除了莫名其妙地让段誉着迷,在关键时候不痛不痒地背几句武林秘笈外,并没有更多的价值。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封建女性的翻版,没有人物的色彩,没有人物内涵。不夸张地说,《天龙八部》中少了一个这样的女性,对小说本身是没有什么影响的。忽闻金先生在旧版的小说中,给她的原名为“王玉燕”,更加证实了她的装饰花身份。当然更可有可无的也大有人在。韦小宝的七个老婆难道真的各有特色?杨过的那么多红颜知己是否真的值得写?
第二类是道具型。也就是说这类人物是为作者延续小说服务的,虽比装饰花型的女性多了点实质的作用,但其人物本身也没有更深的内涵。这种女性通常都是娇美柔弱的,都需要一些大侠、能人的帮助、救援,这样才能体现出男性英雄的气概和魅力,同时也能让小说有米可下。道具型的典型就是小龙女。看似飘逸美丽、不食人间烟火,实则不通人情事故,很容易受伤,很容易需要别人的“英雄救美”。一次次的不告而别吊足了读者的胃口。人物本身却缺乏个性,不能被深度挖掘,犹如白开水,虽能解渴却不能反复品味。
导火线型的女性,是金大侠的又一个杀手锏。往往故事该以大团圆的结局结束了,这时冷不防的来这样一个喜欢无事生非、心地却不是太坏的女性,哭啊、闹啊,于是误会重生,小说又峰回路转。和道具型的一样,这类女性也是没有自我,不能让读者欣赏过瘾的。就好像郭芙一样。相信她的所作所为不用我多说了吧!
以上三类女性人物都是绿叶般的配角。当然金庸也不是没有写以女性人物为主的武侠,只是比较稀少罢了。下面两位,就是金庸写的为数不多的独立型的女性代表。
郭襄——父母皆为当世豪杰,却丝毫没有隐藏她的光芒。她的睿智、冷静和那份与世无争的从容,都让人不由的对她有好感。她有她的民族大义,她有她的儿女情长。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人物,不再依附他人而生。她有她的生命与活法。虽然喜欢大哥哥杨过,却没有横刀夺爱;虽然面对世间的战乱,却毅然建立了峨嵋派。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是丰满的、立体的,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郭襄为听各路英雄说“神雕侠”,随手拔下金钗,沽酒请客,郭芙一贯坏脾气,她只笑着不当一回事。把她比作矢车菊是最恰当不过了,娇娇俏俏却也有风骨。菊为“花之君子”,所谓“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就如同郭襄的美丽惹人怜,更令人敬佩。金庸先在《倚天屠龙记》的开篇并没有再让郭襄与杨过或者张君宝有瓜葛,正是由于她在读者心中已是一株圣菊,不容世俗灰尘沾染,或许也只有佛家才是她最完美的归宿。
另一个独立型的代表就是李文秀。很少有人看过《白马啸西风》,更少有人喜欢《白马啸西风》。那是一部短短的散文化小说,诉说着夕阳西下时,断肠人于天涯流浪。这里没有惊心动魄的场面,却有丰富多彩的人物。李文秀就是其中一个。从小父母双亡,流落他乡,被陌生人收养,李文秀的命运是很不济的,但她却善良真诚。不论是养育她的计爷爷,还是用杖头对准她脑袋的华辉,她都是以诚相待。她没有亲人,所以她特别珍惜别人对她的恩情,也愿为没有血缘的人献身。当然,她也用她的真诚与善良,得到了回报。计爷爷最后为她涉险而死,华辉最终一刻不忍下毒手。
李文秀既没有世外高人的师傅,也没有神秘尊贵的身份,更没有轰动江湖的经历和绝世无敌的武功秘籍,甚至连她自己视为足以逾越生命的那份感情,在别人眼中也只是无足轻重。以一位武侠人物来说,她实在很普通。但她却是金庸笔下我最喜欢的女性人物。因为她不再是为情情爱爱而纠缠不清的小女人,而是真真切切地活在这个世界,同时也拥有整个世界。
金庸的小说太多,小说中的女性人物也不少。然而真正作红花的却不多。或许每个作者写作的侧重点与擅长的角度都不同,而金庸的侧重点恰恰不是女性。我们不能要求他站在女性的视角来细致地审视这个世界。因为他的优秀文采和对武侠的创新已足够弥补这些不足。所以我们仍然很喜欢看金庸的武侠,不论其中的女性是红花或绿叶。
点评:
从文字中,能感觉到王轶婷是个十分敏感的女孩。她通过对金庸小说的研读,得出了一个“美女如叶”的结论。她说:“大量的美女都是充当绿叶的陪衬作用。”但就此认为金庸犯了性别歧视的一大错,也似乎有些言过其实。
小说毕竟有现实的影子在里边,尽管被喻为“成人童话”的金庸小说充满了自由驰骋的想象。《美女如叶》分别为金庸小说里的美女归了类,甚至还分了档次,表达自己的喜好,如装饰花型王语嫣、道具型代表小龙女、导火线型郭芙之类的,就不如独立型的郭襄、李文秀等更可爱。当然,这都是王轶婷的一家之言。如果以男性视角来看,或者就让金庸自己来说,也许会有另一番高论。
难能可贵的是,王轶婷在文字中表达了一种更为宽容的态度,可以说在新一代读者中具有某种代表性。
李迎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