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幸福取决于你认为什么是爱

(2013-06-10 12:58:44)
标签:

依赖

弗洛姆

创造幸福

经营婚姻

分类: 让爱流经我们的生命

今天偶然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脱下高跟鞋,和他一起布衣菜饭》。

文中有几句话这样说道:

她母亲前天对她说:“他公务员,他研究生,你什么都不是,就算创业也只是起步阶段。他爱你什么?我实在想不通他爱你什么。我实在不知道你在幸福些什么。”
    他说:“我公务员,我研究生,你什么都不是。你的创业只是起步阶段。我爱你什么?你的什么我都爱。要是没了你,我宁愿不要文凭。若是文凭换不来幸福,要这张硕士文凭有什么用?!我宁愿和你一起去飘。今天可以挣到明天的饭钱,明天能够挣到后天的饭钱,我们就不怕。如今,你依赖我给的幸福,我依赖你的依赖,因为从你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价值。我虽不是帝王,可能够让你天天开心,也算是一个男人的成就。”
    他还说:“我能让你幸福,这就是我的事业,这就是我幸福的理由。”
    那一瞬间眼泪簌簌流下。她对他说,你给我的幸福,是很多男人拿钱都没能给过的。你说到了,你也做到了,你可以在大街上,在众目睽睽之下,蹲下来给我脱高跟鞋然后把拖鞋换上,只是心疼我的脚酸。然后牵起我的手对我说:不要你那么漂亮,只要你走得稳就好了。

 

看了这篇文章,尤其是这段话,我想了很久。

首先是女孩子母亲的态度。她似乎完全无法理解一个女孩子如果条件不够优秀,还有什么能够引发一个男人对她的爱。我想她是在担心未来,担心条件太好的男人会抛弃自己的女儿。而这份担心是在她的内心建构出来的,但她很难意识到这是被自己建构出来的,而会当成一个事实去看待,以此去要求女儿放弃这段感情,以确保自己的担心可以被化解。

我猜,写这篇文章的女孩大概是个80后,而她的母亲估计会是50后,50后经历了文革最动荡的年代,对于未知和不能确定的东西总是会有一份担心,这是可以理解的。

让我有些难受的是那个男孩子的反应。他以一种边界不清的方式在回应未来岳母的担心。所谓“边界不清”,就是他没有把未来岳母的担心归于她自己内在对未知的恐惧,而是归于自己了,他认为如果自己放弃公务员、放弃研究生,和女孩变成一样的,未来岳母的担心就能化解了。这样的思维方式会让他不断跟着外界去改变自己,却很难知道自己究竟要过怎么样的生活。

但让我觉得更难受的是男孩子的这句话:“你依赖我给的幸福,我依赖你的依赖,因为从你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价值建立在别人对他的依赖上,那么他如何敢让一个女孩去成长和独立?而如果一个女孩依赖另一个人给自己的幸福,那么一旦那个人有了变故,她要如何面对?

让一个女孩眼泪簌簌流下的一句话是:“我能让你幸福,这就是我的事业,这就是我幸福的理由。”大概当有一个人愿意全身心为着你的时候,你是会感动和流泪的吧。但是有没有想过,这样的人如何能让你幸福?女孩拿来做证明的是:在大街上,在众目睽睽之下,他会为我脱下高跟鞋、换上拖鞋,只是因为心疼我的脚。

可是,换鞋是一个幼儿都会做的事,脚走疼了去换一双鞋是一个人基本的生活能力,一个人的爱如果让另一个人退化到连幼儿都能做的事却要让别人帮TA去做,这真的是爱吗?还是他们定义的爱就是被依赖?

我很赞同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的一句话:“先决条件是给的人不应该把对方看成是他帮助的对象,而应该是同对方建立一种真正的、创造性的亲密关系。”真正的爱是能激发彼此生命力的,是能更积极地去面对未知和困境的,而不是退化为婴幼儿,将对父母的依赖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

很抱歉,我将这么浪漫的故事演绎成了这样。但是我不得不这样,因为太多人的婚姻困惑和痛苦来源于这样的爱情神话被打破之时。没有人能给你幸福,除非你是一个能够创造幸福的人。这才是真相。

 

 

更多关于婚姻的文章请参阅我的新书《接纳与表达——用心理学经营婚姻》。当当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