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吵架两性沟通对错婚恋情感余轶非 |
分类: 在婚姻中修行 |
前一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裸婚时代》中,男主角刘易阳和女主角童佳倩结婚不久就离婚了,可是短短的婚姻中吵架却不断在上演。最严重的一次是刘易阳失业了,童佳倩害怕家庭没有经济来源,请求父亲在单位给刘易阳找了一个工作,可是刘易阳觉得在国企那样的地方上班,每天喝喝茶、看看报,自己的价值就再也无法体现出来了,所以坚决不愿意去。为了说服刘易阳去上班,两个人吵了一架又一架。最后,童佳倩假装自己无法哺乳了,逼着刘易阳去买最贵的奶粉,然后又偷偷将奶粉藏起来,告诉刘易阳奶粉喝完了。就在刘易阳扛不住经济压力,打算放弃自己的想法去国企上班时,他发现童佳倩在欺骗他。于是两个人最终走上了离婚之路。
在这场最终导致离婚的争吵中,其实谁都没有错。两个人只是站在不同的视角,看到了事物不同的层面。童佳倩害怕家庭没有经济收入,想给刘易阳增加一些压力,好逼着他赶紧先找个工作安定下来。而刘易阳在承担家庭责任的同时,还想要兼顾自己的理想和价值的实现。
但是,问题就出在两人都只觉得自己想的和说的有道理,都觉得自己是唯一正确的那个人,都试图说服对方来认同自己的想法,而无法意识到自己只是看到了事物的一个面、摸到了大象的一个部分而已。他们更没有意识到,那个声嘶力竭和自己争吵的人,其实并不是站在自己的对立面,而只是在拓宽和补充自己的视角和思路。
童佳倩没有意识到刘易阳不急着为暂时的安定去做一份无聊的工作,而必须选择自己觉得有意义和价值的工作,其实是避免了职业选择的多次反复,虽然慢一些,但是可以更持久。一份自己无法体会到意义的工作,是很难做久的。刘易阳也没有意识到,先做着这份有收入、无意义的工作,就能暂时让大家心安,他也就能从容不迫地去思考和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了。到时候再换,大家也就不会有什么意见了。一个着眼于眼前,一个偏向于长远。如果已经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那就先顾着眼前的生存再说,反之,则可以为长远打算。这样的互补,难道不比执著于一个人的想法更好吗?
当夫妻对一个事物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时,往往容易陷入各执一词的境地,把力气都花在如何说服对方认同自己上。
一旦我们能意识到,不同不等于对立,而是补充和整合的开始,争吵就有了新的意义。不需要单纯的服从或反对,只需要表达、倾听和理解,然后综合两人的观点,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去找出更好的解决方式。
我常常在想,为什么我们这么习惯把“不同”当成需要消灭的对象来看待,我们的思维方式为什么偏向于认为“对”的只有一个,而不是都对,只是对在不同的面而已。如果这是普遍的思维方式,那么这就是教育的结果了。大人永远是对的,孩子永远是错的;老师永远是对的,学生永远是错的。于是渐渐地,“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我要试图说服你”,如同回音般在我们整个人生的旅途中回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