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咨询的感悟
(2008-09-09 14:39:22)
标签:
心理咨询建构接纳 |
分类: 在心与书之间穿行 |
最近看了一本书《人最高的是头颅》,一位抑郁症患者写的他的心路历程。
在经历了长期的情绪低落,酗酒逃避和痛苦挣扎之后,终于遇到了一位医生,他说那位医生的话给了他醍醐灌顶般的感觉,身体如同被破解了密码的保险箱,感受到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每个细胞又充满了活力。
我好奇又惊讶,究竟这位神奇的医生说了什么具有魔力的话呢?他说:“没必要总是这样惶恐不安,我想现让你接受一个疗程的治疗,让你找回原来的你,怎么样?”我左看右看,实在看不出这句话的魔力在哪里。于是只好继续看作者如何叙述。
作者说医生以一种友好的、没有对抗的方式伸出援助之手,让他感到很安心,不再为自己的这种状态感到羞耻,了解了那些紊乱失序、痛苦不堪的想法是由于混乱的感受与烦恼的心情引起的,知道自己也并非无药可救。
我细细体味着医生的话和作者的感受,想从中找出有效因素的蛛丝马迹。我找到几个关键词:安心、不羞耻、可救。如何才能安心?我又回头看医生的话,没有一句对问题的分析、没有评价,只是体察了病人自责、惶恐的心态,告诉病人只要接受治疗就会回到原来的自己。潜台词就是人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只出在病上。于是病人不再感觉羞耻,愿意面对疾病。同时让病人看到了希望,如同黑暗的房间射进了一缕阳光。
我一遍又一遍看着这一段文章,思考着有效咨询的因素究竟是什么。每位来访者坐在我们面前时,都会借助于语言建构出他的问题,如同建起一座大楼,我们的眼睛很容易被这座庞大的楼体所吸引,而忽略了支撑这座楼体的地基,所谓地基就是来访者内心隐藏着的感受和情绪。似乎只有当这些感受被关注的时候,来访者内心才有所触动。感受他人情绪的能力大概就是同理心吧。同理心不是与生俱来的,可以通过学习来获得。这种学习不是知识的学习,而是我们对生活的体验、对自己内心感受的体悟。当我们有能力感受自己的快乐与痛苦的时候,才有能力感受他人的苦与乐。而学会接纳和感受自己的情绪是咨询师做自我分析的目的吧。体悟自己的过程是苦乐参半的,绕不明白的时候、无力支撑的时候只有靠眼泪去抵挡。而峰回路转、突然顿悟的时刻宛若飘在云端,轻盈而舒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