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许教授的一番话,想到了很多往事,觉得那番话耳熟,与从前千丝万缕。
简历显示,其人比我小3岁,应该从文蛤过来,青葱时代深刻过“教育革命”和“6.26”,基本元素充沛。
“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我们当年读书时,教育一直在折腾。领导批评:小学六年太长,中学六年太长。所以我们中学缩短为4年。
说是初高中连读,结果“人一走,茶就凉”,后来只承认“初中”。大多数同学没继续读书就倒了霉,这辈子就是“初中”。
1973年我“高中”毕业,被分配读“医训班”,正逢“6.26”高潮。其中就涉及教育,上曰“医学教育要改革,根本用不着读那么多年。
华佗读的是几年制?明朝李时珍读的是几年制?医学教育用不着收什么高中生、初中生,高小毕业生学三年就够了,主要在实践中提高。”
现在人很难想像,但当时真那么干。
我们医训班的第一期生,学制就一年。特招了市郊农民读,公社生产队推荐,保证根正苗红,毕业后留上海医院工作。
事实马上证明:一年制学医行不通,高小毕业更是学不了医。这一批学员中,只有个别人在进修后当了医生,绝大部分只能干辅助工作。
所以接着的第2第3期,就改招“教育革命”后的“高中生”了。学制二年,比之前增加了一倍,但还是不够。
我“高中”毕业后读的是第4期,学制已经延长到了三年,医训班也改称了卫校。
学制虽然三年,照样要落实“6.26指示”。具体课时体现:学生先体力劳动3个月,叫“脱胎换骨”,现在叫“洗脑”。
接着回校读一个多月医书(每周还有两个半天镇纸学X),马上又去里弄卫生站跟“赤脚医生”一个月,在“实践中学X”。再回校读几天书,暑假就到了。
这样第一年,最多就上了两个月的专业课。第二学年除了个把月去中药店跟要药工,总算上足了课,第三学年就是实X季,学医非得实X不可。
一年的实X时间中,安排半年去市郊农村卫生院,其中还有两个月下放到村卫生室。
至今都后怕,我在乡村卫生院急诊室时,某天来了一个额部外伤女孩,需要无菌缝合,但接诊医生我,还从未缝合过伤口,绝对尴尬。
中医班不学西医外科,我的西医知识都是自学,一路拼命学,外科缝合还是没实践。好在要领自学过还记得,最后颤抖着手完成了缝合。
更加恐怖的是,一家几口急性食物中毒被送来急诊,躺担架上血压都已经“0”了,接诊的同学还在争论,该挂哪种盐水?高渗?等渗?还是低渗?
至今想起,还是一身冷汗。
我和同学某俩人共15个读书不到两年的学生去金山某卫生院,10个学中医的,5个学西医,没有老师或主治医师带,就让我们顶门急诊和病房,没出事真是万幸!
就这样的培训方式,一共培训了7期,“人走茶凉”后,恢复了高考,正常学制恢复。
叹如今谁都敏感,官衙敏感,平民也敏感。很担心像从前,很容易发现,有些人与从前千丝万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