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保卫水稻水车坟堆纸钱聂茂 |
分类: 天 |
读聂茂《保卫水稻》
《人民文学》92年第2期
这种感觉在我的心里憋了很久,一直释放不出来。十几年了,我不说话,我在心里苦苦地涩着那段关于土地深沉而刻骨铭心的泪水。直到有一天我看见《保卫水稻》在塞北三月寒凉的床头。我埋头真实地想哭,为那片熟悉的烧满了纸钱,浸渍着一代代泪水颤抖的土地,为那样一双一双老树皮般粗糙的大手,为那一代一代车下去,永不停歇修了又修的旧水车,——直至今天,那一种长长布满凄厉划伤的记忆被重新翻出……
为什么我眼中常含着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是《保卫稻水》作为题记的一句忠实的话,沿着这题眼走下去,走进农田,走出水稻,走上窄窄的田埂,跟在母亲身后,将碎损的水车叶子装入蒌子背在身上,用模糊的泪眼深刻地读着艰辛,苍凉,充满生味的石灰水,读着痉挛、焦竭、贪婪的烈日下发抖的水稻和“打呱”老人,读着烧烧满纸钱的坟堆下分不清是泪是雨,分不清是母亲哭还是水稻哭的刻骨铭心。
作者哭了,深深地。
在山脚下那一大片的欣欣然的水稻旁,在母亲、村民们与“打呱”老人的坟堆旁,跪下来流泪。而我——作为读者又作为故事中的主人翁,一样在这三月的枕头里流泪,深刻地想哭。我想起我的童年,也一样在破旧的水车旁往复循环地踩着水车,也一样在恹恹的水稻旁背着喷雾器,掺杂着不知是泪水是汗地走在干裂的水稻田里,也一样走在母样身后,挑着水桶,一瓢一禾地润着苦难的土地,也一样跟着母亲抱着纸钱烧着忠实的期待与诚挚的感谢。如今我长大了,却似乎忘了那段厚重的岁月。《保卫水稻》重又翻出了我那一棵禾一株苗,一滴汗一滴泪残存在心中尘封了多年的记忆,重又翻出了那段岁月的刻骨铭心。我永远忘不了,只不过我在心里不愿意提起它,害怕提起它,有人先提起了,有人先“丑陋”地哭了,我同样再也抑制不住,跟着“丑陋”地想哭,然而我却哭不出来,我的泪水虽然挂在脸上,晶莹的记忆虽然横亘于眼前,但我刚刚走出来,说不准哪一天我还要走向水车,走向水稻,走向那辛酸的母亲身后。我哪里还有泪水?我如何还能“丑陋”地哭啊,不知哪一天,我也许会象母亲一样,象村长一样拿着纸钱在“打呱”老人的坟堆旁烧着苦涩的祈祷……
后记:初春时分,家乡开始种水稻了,我想起了《保卫水稻》,于是写了这篇文章,其时我在部队。(写于一九九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