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晚清黄河治理文献:查勘郓城侯家林决口酌议情形说

(2022-05-29 09:36:09)
标签:

郓城

黄河

侯家林

沮河

民埝

分类: 生活情趣

查勘郓城侯家林决口酌议情形说

潘骏文


〓侯家林决口宜急筹堵塞也。查黄水自同治七年决赵王河东岸之红船口,屡堵未能合龙。复于上游另决数口,水势日趋东南。上年由沮河头溢入济河,下注牛头河,旋因水涸未为大患。今复由沮河之侯家林决口漫水,灌入南旺湖,并由嘉祥之井头河汛滥济宁西南一带归入南阳湖。是今日之侯家林即如前日之红船口,而情形尤为紧要。盖红船不能堵尚有沮河以限之,侯家林不急堵则运西略无屏蔽。幸此时灌入湖与运河者,尚系渐澄之清水。然汶、泗并受顶托,运岸已处处吃重,若来春汛发,一见浊流则受害益烈,故不但宜急堵,且必期合龙方可保全运道。此必须谙习黄河水性工程之员办理庶有把握,不但非地方官所能从事,即运河员弁恐亦未能胜任也。

〓沮河民埝宜一律增培也。查沮河东岸自沮河头以至王家垓,除官修工程数处外,余亦劝谕民间叠有民埝。兹就所亲见者惟七里铺至高庄数里埝身较为高整,此外则略宽者多卑,稍高者即薄,综计宽不过七八尺,高不过三四尺。并有高宽均只二尺余及正埝汕刷坍断内补圈堤高不盈尺者,虽非当溜亦属可虞,大约小民本惜工费,力亦不齐。

即已成之埝,约有数病:不明形势过于弯曲,引溜里卧致生险工,其病一;不用夯硪,著溜即致坍卸,其病二;不知收分,稍刷即成陡崖,其病三;近埝取土但期毕工,外成河形内多积水,其病四;外坦浪窝埝顶水坑并不填补隐患滋多,其病五。

故缺口即能堵合,正复处处堪虞,应再劝谕加高培厚,务以高一丈顶宽一丈,外坦二收,内坦一收,共底宽四丈。因系民力已从节省,必须一律不准再减。

埝外有余地者取土于外,留堤限余地二丈。取土于埝内亦留余地一丈。取土之塘须留土格以为抢险取土之路,如过于内曲者,就外取直另筑,虽不能偏。用夯硪亦须分层上土跴实,两坦用锨拍打坚实。遇有浪窝水沟形迹即须随时修补。其土性较松及原系水沟处所,即酌用樁料以防坍陷,庶捍御稍资得力矣。

〓民埝以内宜另建遥堤也。民埝虽增培高厚以御大溜,究恐难恃,似应于埝内相距二三里另筑遥堤一道,以为重门叠户。此则用官工,但求近水既有民埝以为缕堤,则遥堤之高宽丈尺不妨量为核减,以期节省。此堤只须于沮河头接济河北岸起,至金线岭之北止,盖此堤重在保护南旺湖,并分水口以南运道,似毋庸直抵安山一带,并于遥缕之间量其地势,加筑东西格堤,即民埝偶有疏虞,尚可设法补救,此两堤均须分汛修防以昭慎重,不致建瓴直下也。

〓上游分溜宜并为裁堵也。查红川口大溜即已北移于张家道口分为两股,由郓城县城南北并趋沮河东岸,此决侯家林者是其南股。然去沮河头已远。惟其上游尚有张家堌堆以北之分溜一股,由车家楼一带而注八里河,此股更在南溜之南,溜势较弱。若将赵王河东岸堵合,使之顺赵王河身北去,则沮河头附近并无大溜,既可放心,亦属事半功倍。

〓漫溢积水宜量为疏消也。此次决口下注之水,郓、汶被淹较多,将来决口合龙,积水仍随在停蓄汶境,新筑阻水横埝系依傍金线岭,地势较高,恐难向北宣泄。能否将开河以北运堤刷开一段泄去积水,然后筑还。再,南旺湖之西北,向有宋家洼即古大野之地,平时亦有积水,其不能泄入运河者,或就近疏入宋家洼,侅似亦可资容纳。

注释:

侯家林:郓城五道街侯氏墓地,位于县城以东宋金河东岸坝头桥以南,水岸新都住宅小区以西。清同治十年黄河洪水经宋金河下泄于此林南百米处决口,同治十一年春堵复。现侯家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潘骏文:安徽泾县人,晚清官员,治河专家。初为刑部郎中,改任山东知府,历道员至按察使。多次参加治河,堵塞侯家林河决,督办河南郑工西坝。后改任山西、福建,至布政使。光绪十九年卒。潘骏文参与山东、河南黄河治理,建树颇多。《清史稿》载:光绪十三年,“并遣前山西布政使绍諴、降调浙江按察使陈宝箴、前山东按察使潘骏文迅赴郑工,随同河督成孚、豫抚倪文蔚襄理河务。”潘骏文出自治河世家。其父潘锡恩,嘉庆十六年进士,曾任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广西学政、国史馆提调兼总纂、兵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等职,官至江南河道总督兼漕运总督。曾参与黄河治理。《清史稿》有传。

牛头河:鲁西南一带小河。首受南旺湖水于嘉祥县北,东南济宁,至塌场口,于旧运河

沮河:今称宋金河,主要在郓城境内。

赵王河:此处指灉河。源出今山东东明县南,东流经菏泽、郓城,至寿张县界流入运河。水利部门有时标为“北赵王河”,以与流经郭屯、丁长、张营而后进入嘉祥的“南赵王河”对称。

南旺湖:汶上南旺镇一带的古湖泊。据《禹贡锥指》载:“湖即巨野泽之东端,萦回百余里。宋时与梁山泺合而为一,亦名张泽泺”。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开挖由任城(今济宁市)至安山入济水的济州河以通漕运。济州河南北穿南旺湖而过,将南旺湖一分为二:运西部分称南旺湖,周九十里,运东部分称南旺东湖,周近一百里。

红船:位于鄄城与郓城交界处的村庄,明清时期郓城与濮州共管,郓城清代有“红船口里”。此处指明清时期灉河(也称赵王河)上的一个渡口。

七里鋪:郓城村庄,在宋金河东岸,坝头村之北。

高家庄:郓城村庄,在宋金河东岸,在七里鋪之北。

王家垓:郓城村庄,位于郓城与梁山交界地带,现属程屯镇,名为王垓。

樁料:即桩料。

缕堤:临河处所筑的小堤。因连绵不断,形如丝缕,故名“缕堤”。缕堤堤身低薄,仅可防御寻常洪水,在特大洪水时不免漫溢。

遥堤:筑在缕堤以外,距河岸较远处用以防范特大洪水的堤。

格堤:格堤,亦称“格坝”。连接遥堤与缕堤的横堤。将遥堤与缕堤间分成若干方格,如缕堤溃决,水遇格堤即止,淹没仅限一格,不致漫延大片滩地,且能防止水流沿遥堤而下冲刷、侵蚀遥堤。整治建筑物中的长顺坝与河岸之间也常筑格堤。

张家堌堆:现称张堌堆,属鄄城县,在鄄郓交界一界,郓城县黄安镇西韩屯之西。

车家楼:现称车楼,郓城县郭屯镇的一个村庄。

开河:运河沿岸村庄,位于现梁山县城东南26公里处。

张家道口:当为张道沟村,是郓城、鄄城交界地带的一个村庄,属陈坡镇。据《郓城乡村志》载,此地被洪水冲成道道水沟,故以张道沟名之。

卢明分析:

一、本文应撰于同治十年。因文中提到同治七年河决红船口以后的情况,“上年由沮河头溢入济河,下注牛头河,旋因水涸未为大患。今复由沮河之侯家林决口漫水,灌入南旺湖”,资料记载,同治十年秋黄水漫入沮河。结合文本可知,本文系潘骏文受山东巡抚丁葆桢委派,前来对沮河决口情况及治理方案进行调研,而后形成的报告。此后,便有同治十一年春天的沮河修堤及侯家林堵口。

二、潘骏文是治河专家,深受山东巡抚信任。可知,潘骏文的这次考察及报告,对次年的沮河治理,具体重要的作用。作为文献,潘骏文的考查报告,是我们了解清同治及光绪年间黄河对郓城的影响直接而权威性的资料。比如,由此文,我们知道同治七年黄河在红船决口而东,是经过赵王河东来进入宋金河(即宋金河)的。

三、本文分析了治河形势,表明沮河侯家林决口必须要堵,并且刻不容缓。结合丁葆桢立的《侯家林大王庙碑》,我们就会理解,为什么同治十一年开春,丁葆桢就急着组织大规模的沮河施工。

四、本文提出了全面提出了沮河治理方案。一是筑堤。分析了现有堤埝存在的问题,提出缕堤、遥堤、格堤一齐筑,加高培厚,按标准操作。丁葆桢在《侯家林大王庙碑》中说筑堤一百二十里,但没讲明起止河段。由本文我们方知,是自“沮河头至金线岭之北”,此侧应当止于程屯镇王垓。文中提到“查沮河东岸自沮河头以至王家垓,除官修工程数处外,余亦劝谕民间叠有民埝。”由此可知,修的就是这一段。二是堵口。侯家林堵口,是势在必行无须再论的。所以,本文建议将侯家林堵口以外的内容纳入。提出将上游张家堌堆以北,经由车家楼一带注八里河的分溜一,使之顺赵王河北去,便需将赵王河东岸堵合。三是疏消漫溢积水,提出在开河以北运堤扒开一段运堤,将积水排入运河后再将堤堵上。还有就是将部分积水导入宋家洼。

说明:

本内容由于心峰提供资料来源,摘正潘骏文的《潘方伯公遗稿》,卢明录入注释分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