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启新:明代郓城又一个好知县

(2022-03-25 17:28:55)
标签:

郓城

明代

高启新

南昌

知县

分类: 生活情趣

 

明故奉政大夫湖广衡州府同知罗江先生高公墓志铭

/于慎行(明代阁老)

 

吾师罗江1先生卒于万历丁亥2。其后四年,厥嗣宪副3君服除诣阙,请于慎行4,以先君之得交于执事,惟是宽行之役未有贞珉以昭来裔,执事其图之,行也无似,幸备弟子之列,将筑场负土以丧吾师,岂惟是方尺之石,即微大夫命之,原有也,谨次弟其事于篇。

志曰:先生讳启新,字德父,上世即南昌人。至宋建炎中,有号端六公者定居高城。又数世,有号叔昭公者再徙罗舍。七世而至大父处士公文简,以有行闻传。父继耀公举正德癸酉省试,仕建宁府推官。母罗孺人生四子,先生其仲也。与两弟同游诸生,以治诗有名。太师徐文贞公5、大卿李愚谷6公、大司马苏舜泽7公,先后为学使者,皆以国士遇之。

嘉靖癸卯8与弟启弼同举于乡,数上南宫9数罢,弟亦旋没。己未10谒选得郓城知县,三年考绩,推恩及父母,擢为通州知州。居二年,徙四川邛州。居六年,迁湖广衡州府同知。居一年,遂致其仕。去又十四年,乃卒,七十七岁矣。

先生为人坦真凝重,言笑不苟,笃修内行,宗党姻戚人无间言。精于吏职,所至必有兴革,可垂永利。

郓城者,鲁西南邑也,有王国之牧11,有公邑之封12,有卫士之屯13,与民田相入如错绣,然胥徒割竄其间,吏莫能诘。先生曰:“国家优恤元元14,只慎财赋,唯均田是急,是其责岂不在令?乃择日诣神祠,属吏民而誓之,刷四境之田,尽为封树藩,牧公屯军佃各正其籍,然后分丘丈量,得成田若干顷,鳞次而版之,不阅月而竣及。料其户口,有产尽而役存者,与有沃土而不登者,无不核也。赋役大均,流役尽复。邻邑之农民工咸诣当道,请均其邑田如郓之法,其后二十余有丈田之扰,惟郓免焉。

通州15俗故侈靡,岛夷之乱多,民多流亡,复以海溢岁荒,居无恒产,豪强兼并者又隐占其间。先生平其徭赋,定为三等,惟产是视,毋讳贵强。又以暇修筑城堡,简练乡兵,海上宴然,桴喜不鸣矣。

邛州16有七里坝,地衍而燥,不雨则干。先生曰:以是蕞尔土城之所压而鞠为污邪?何以称循行阡陌乎?遂自沃野土疏导为沟浍,觅转徒之民,给以牛、种,得垦田千五百坵,岁竟有秋,欢声遍。郡境接壤羌夷,时时小反,先生从宪使温公如春画筴募民为兵,付之别将,使入其阻,群夷遂歼。先生既去,邛民奉祀温公,以先生配,曰比张益州也。为守令郡丞芘孳孳兴利大要类此。

而不能随俗俯仰。即事贵势,以法自守,不为少屈。亦坐是中伤焉。通州有巨公家居,长吏常以月朔率师生起居,及第中扫除种植,皆出践更17,先生悉罢去之。巨公子武断里中,多行不义,至以私甲御寇,与官兵争功,因廉其状法之。其丞衡州守印绶,会万历改元,遣给事某往祀南岳。给事某者江陵邑子也,怙势生贵,欲令郡丞尉以下伏谒如部吏。先生曰:给事贵人,守丞幸备邻郡,何屈礼也。即还郡,阁闭弗与通,给事某衔之,而先生驰书谕诸子曰:为营里桥吾将老焉。无何,遂自免归。

先生年愈七十齿发不渝。陈太安人偕老,诸子用科第成名,著声仕版18。孙曾继起振振满前。出而与亲戚故人结社为欢,以礼教科条部署子弟,里人化之。论者以为备福完名所希有也。

平生嗜书,垂老静居手不释卷。所著有《忠孝堂集》数卷,藏千家。初,先生以诗为豫章19大师,授徒其众。在鲁与蜀分校乡闱,得士为多,行也以垂髫入试,亦滥竽焉。

封太安人者,义门陈氏女也。始以先生考绩封孺人,后宪副君为郎,先生以仕吏不封,封母太安人。先生罢吏而以郎封晋四品服云。

先生生正德辛未20八月初六日,卒万历丁亥21七月十一日,以某年月日葬于某地。

子男五,女一。长则,由选贡令云南嶍峨21县,先卒。次则巽,戊午举人,今为常州府通判。次则益,壬戌进士,今为云南按察司副使。次则,郡庠生。女适梓溪乡进士刘君廷诏子仕迎。俱陈太安人出。又次则观县庠生庶氏刘出

娶秦文学廷翰女,生孙男四:承夔、承契、承莱、承贡。

巽娶陶文学以奇女,生孙男三:承龙、承尹、承望。龙、尹为邑诸生。

益娶张知府尚女,继娶伍国宾女,生孙男二:承周、承毕。周郡庠生。孙女一,

娶闵吏目梧女,生孙男一:承伊,县庠生。孙女一。

观娶张州同塾女,生孙男一:承桥,幼未聘。

曾孙男八,曾孙女四。

铭曰:

豫章之宗,肇华胄只。相居于罗,厥维旧只。七叶而昌,泽弥厚只。德声洋洋,有俎豆只。匪伊金籯,一经授只。政在鲁蜀,楚是究只。德声洋洋,有俎豆只。杖而悬舆,康且寿只。施于孙子,恢堂构只。煌煌者芾,若若绶只。天道无亲,仁则佑只。有封睪如,桐梓茂只。戢魄掩晕,艾尔后只,门人勒词,石工镂只。汉纪龚黄23,于公又只。

【注释】

1罗江:即墓主高启新,曾任郓城知县。光绪《郓城县志》载:高启新,江西南昌人。由举人,嘉靖三十八年任。博学多智,锐意更张。均田亩,议马政,任劳任怨。升通州知州,改邛州知州。作者于慎行称其为“吾师”,当为高启新在山东任职时,曾参与教育,而作为东阿人的于慎行,正是从这里开始的科举之路。

2万历丁亥: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

3]宪副:此处当指高启新第三子高益,进士,于慎行撰此文时,高益为云南按察司副使,故称其为宪副

4]慎行,即本文作者于慎行。于慎行,字可远,又字无垢东阿县人,明代大臣,文学家诗人。明隆庆二年(1568)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万历元年(1573)《穆宗实录》成,进修撰,充日讲官。后升礼部右侍郎、左侍郎,转改吏部,掌詹事府,又升礼部尚书。万历三十三(1605)年诏为詹事未上任,后朝中推出7位阁臣,首为于慎行,诏加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万历三十五年(1607)归家,后卧病不起,起草遗疏,请皇帝"亲大臣,禄遗逸,补言官"。数日病死,年62岁,赠太子太保,谥文定。于慎行著有《谷山笔麈(18)、《谷城山馆文集(42)、《谷城山馆诗集》(20)、《读史漫录(10);编纂《兖州府志》。

5]徐文贞:即徐阶。徐阶字子升,号存斋,松江华亭人。明代重臣,逝世后赠太师,谥文贞。

6李愚谷:李舜臣(1499-1559),字懋钦,一字梦虞,号愚谷,又号未村居士,乐安(今山东广饶)李鹊村人。明代学者,嘉靖二年(1523)进士,官至太仆寺卿,后引病归里。著作见于文献记载的有:《诗序考》、《毛诗出比》、《尚书说》、《易读外编》等19种。嘉靖二十五年(1546),编辑《乐安县志》。

7苏舜泽:苏佑,(约公元1493--1573)字允吉,一字舜泽,生卒年不详,蒙古苏氏五世,明朝濮州人(今河南范县王楼镇苏庄村),文学家。官至兵部尚书。

8嘉靖癸卯: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

9南宫:指礼部会试,即进士考试。

10]己未:即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此记载与郓城古志同。

11王国之牧:这里当指郓城与鲁王府的关系。

12]公邑之封:这里当指郓城有孔府的田地。

13]卫士之屯:军屯。明代郓城有许多军屯,如张汶屯(王官屯)、修奉仪屯(元庙集)、郭官屯、唐官屯、刘官屯等。

14]元元:天下苍生,百姓。

15]通州:据本文可断,此当指南通州,即今称为南通市通州区,而非北京市通州区。

16邛州:四川邛崃。

17]践更:古代的一种徭役。轮到的可以出钱雇人代替。受钱代人服役叫践更。

18仕版:旧指记载官吏名籍的簿册。亦借指仕途,官场。

19豫章:古代区划名称,一般指南昌一带。

20正德辛未: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

21嶍峨即今峨山彝族自治县.

22壬戌: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

23龚黄:指汉朝循吏龚遂、黄霸。此处以龚黄称赞高启新为政绩优良不酷不贪的地方官

【卢明分析】

一、本墓志铭,由于慎行撰写,他是明代大臣,首席阁老,又是文学家,一方面说明文中所写为信史,另一方面也有名人文章的重要。

二、这是关于郓城古代知县的一篇重要文字。明清知县,在古志中一般简单记名,记述详情的不多。郓城古志对高启新的记载虽也不多,但还可以,这就可知高在郓城人心目中还是相当不错的。我们有了这篇文字,更能全面详细地了解高启新的情况。文中历数了高启新在山东郓城、四川邛州当知县,在湖南衡州到府丞的政绩。尤其是记述了在郓城施政的突出方面,即均田,这当然是郓城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可以看出,此墓志所记,是比较具体的:郓城者,鲁西南邑也,有王国之牧,有公邑之封,有卫士之屯,与民田相入如错绣,然胥徒割竄其间,吏莫能诘。先生曰:“国家优恤元元,只慎财赋,唯均田是急,是其责岂不在令?乃择日诣神祠,属吏民而誓之,刷四境之田,尽为封树藩,牧公屯军佃各正其籍,然后分丘丈量,得成田若干顷,鳞次而版之,不阅月而竣及。料其户口,有产尽而役存者,与有沃土而不登者,无不核也。赋役大均,流役尽复。邻邑之农民工咸诣当道,请均其邑田如郓之法,其后二十余有丈田之扰,惟郓免焉。”这和郓城古志所记“均田亩,议马政”是一致的,可以互相佐证。明清时期,郓城有本县籍户,有军屯户,有与鲁王府有关系的,也有孔府的地,这些土地交错,一些劣户作假违法,这在郓城古志中也有反映,也可以与本内容相互印证。恰恰,高启新这位知县,敢于并善于用均田的办法解决这一问题,比周围其他县高明多了。

三、通过本墓志,我们看到高知县的官德可贵之处。作为地方长官,他能勤政:均田地,平徭赋,督农事,练乡兵。他还能守节操,抑强权,敢碰硬,有铮铮铁骨。同时,他治家有方,子孙相当有成就,有举人,也有进士,有当通判的,也有当按察副史的。

说明:

本内容由于心峰提供资料线索,卢明录入注释分析。

 

 

 高启新:明代郓城又一个好知县


高启新:明代郓城又一个好知县

高启新:明代郓城又一个好知县

高启新:明代郓城又一个好知县

高启新:明代郓城又一个好知县

高启新:明代郓城又一个好知县

高启新:明代郓城又一个好知县

高启新:明代郓城又一个好知县

高启新:明代郓城又一个好知县

高启新:明代郓城又一个好知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