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乃贤《新堤谣》见证河决白茅于郓城设行都水监

标签:
郓城元代乃贤 |
分类: 生活情趣 |
新堤谣
乃贤
(黄河决道时有清水先流至,名曰渐水,曹濮之人见此水皆迁居高丘预避。)
老人家住黄河边,黄茅缚屋三四椽。有牛一具田一顷,艺桑种谷终残年。
年来河流失故道,垫溺村墟决城堡。人家坟墓无处寻,千里放船行树杪。
朝廷忧民恐为鱼,诏蠲徭役除田租。大臣杂议拜都水,设官开府临青徐。
分监来时当十月,河冰塞川天雨雪。调夫十万筑新堤,手足血流肌肉裂。
监官号令如雷风,天寒日短难为功。南村家家卖儿女,要与河伯营祠宫。
陌上逢人相向哭,渐水漫漫及曹濮。流离冻饿何足论,只恐新堤要重筑。
昨朝移家上高丘,水来不到丘上头。但愿皇天念赤子,河清海晏三千秋。
说明:
本内容摘自元代乃贤的《金台集》,资料线索由于心峰提供,卢明电脑录入并分析。
分析
一、乃贤以诗的形式,记述了黄河于白茅决口时以及建立都水司组织筑堤的情形,表现了灾区群众离流失所的痛苦和筑堤的艰难,并表达了希望黄河永远安澜的愿望。
二、元代河决白茅,是千百年黄河决口中影响较大的一次,郓城当其冲,受其害。光绪《郓城县志·灾祥》载:“至正四年正月,河决曹州,雇夫筑之。是年五月,大雨二十余日,黄河暴溢。水平地深二丈余,北决白茅隄。六月,又决金隄并沿河郡邑济宁、单州、虞城、砀山、金乡、鱼台、丰沛、定陶、楚邱、城武,以至曹州、东明、巨野、郓城、嘉祥、汶上、任城等处皆罹水患。水势北侵安山,沿入会通运河,延袤济南、河间。”相关史料及郓城古志,都有关于在郓城设置行都水监的记载,而乃贤此诗,更是对那些记载的一种佐证,他是亲自眼见的,是第一见证者。这对于我们研究郓城的治河史和国家行都水监的设立,都是很重要的。光绪《郓城县志·古迹》载:“古都水司,在县治西北,相传为贾鲁治河时所建”。郓城驸马《侯氏族谱》载:“都水公讳士能(五世),字菏泽,高年公子也。于元年世,贾尚书者奉命浚河,乃立行都水监于县境,自署官僚,因牒公为本监纪历钱谷。”这段话,明确记载了元工部尚书贾鲁治理黄河时,在郓城县设立行都水监,并指出侯士能在都水监负责“纪历钱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