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陕西足球外迁引发的价值博弈:政府批地PK金牌球市

(2011-12-02 14:38:36)
标签:

中超

陕西

金牌球市

地产

商业

体育

分类: 体坛大视角

文/清风

 

    西浐灞队迁址贵阳已成定局,“西北狼”的骨子里虽没有顶级联赛冠军基因,但你却不能抹杀当地球迷毫不吝啬的激情以及对家乡球队的热爱。今当离别,西安的金牌球市恐怕会如同沈阳五里河球场一样倒塌在历史烟尘中。
    随着地产商成为职业联赛的主力大军,足球与地产的关系就像两人的“房事儿”,充满暧昧,可未必有爱情。至少对于大多地产投资人而言,他们压根就没把足球当成心中的“那个人”,足球在他们眼里算什么?充其量算个情人,甚至不过“小三”而已。
    2006年,上海国际俱乐部迁址陕西,戴氏家族的“人和”接手后,借着西安狂热的足球氛围声名鹊起,短短几年内,戴老板出手阔绰,大肆招兵买马,于海、孙继海、曲波、赵旭日等人相继加盟,随着上赛季中途高洪波的入主,陕西队给人的印象很“国字号”。
    可商人不傻,光有投资没有回报,谁都不会这么无私。原本想通过投资获得当地政府扶持的戴老板却没能如愿,虽然人气和名气与日俱增,但财气却总是离他远远的,再加上当地政府扶持能力有限,没能得到一块“黄金宝地”的地产商自然会萌生去意,这应当是一个正常人的本能反应,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不得不说,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化,上世纪九十年代大力搞“足球名片”这套路早已过时,不然如今徐胖子的大连实德也不至于跟“王二小过年”似的。拿不到冠军,投入再多,付出再多都等于零,这便是很现实的逻辑。想批地么,亲,先拿一座冠军回来哟。
    没有冠军,没有荣誉,但这些都没能成为陕西主场“金牌球市”的路障。北京和广州的火爆球市,从某种程度来说是建立在好成绩的基础上。但长期以来,真正能做到“胜也爱你、败也爱你”之纯粹的,陕西球迷绝对首屈一指!从2008年到2010年,陕西主场上座率连续三年中超第二,在刚刚结束的2011赛季,他们2.78万人的场均上座率仅次于冠亚军广州恒大和北京国安,要知道,2011赛季陕西队的成绩仅为第9名。所以,我个人觉得,真正的金牌球市不能仅用观众人数衡量,陕西球迷的坚持、热爱以及不放弃的精神至少取得我心中的印象分。之所以说陕西主场是不折不扣的“金牌球市”,那是因为他们有历史的传承。记得在甲B年代,“西北狼”的疯狂让电视机前的我难以忘记,还记得肥胖的马克斯进球后从短裤里掏出的面具引发的主场激情吗?
    事实上,像陕西这种“金牌球市”倒塌的案例并不少,就拿曾经的四川全兴来说,现在回想起甲A赛场的“经典黄色”,非四川足球莫属。有人会说,不能持续的繁荣是虚假繁荣,可在中国足球现有的环境下,虚假繁荣都已经成为我们的奢望。最后,无奈的人们相互间达成共识——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
    只是让人困惑之处在于,有多少地产商与足球结缘的初衷是纯粹的爱?没有纯粹的爱,有的是天亮说分手的“一夜情”,有的是“利益链条”的驱使。当足球远离了体育,长期与商业“交媾”,谁还能对中国职业足球联赛的未来走势充满希望呢?
    地产商轰轰烈烈的来,穿着足球的外衣,带着让“政府批地”的最终目的,在中超中甲所谓职业的河水里奔走,当理想不能成真,他们上岸走人,“金牌球市”对于这群老板来说不过是过眼烟云,虽然曾与足球有染,但他们离真正的足球依然很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各唱各的戏
后一篇:铁窗里的呐喊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