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连杰
不久前,男篮亚锦赛结束,中国队和约旦队打得步步惊心。惊,是惊吓,而不是惊喜。站在亚洲之巅,俯览众山,皆小;站在世界之巅,仰望群山环绕,皆大。果真有点“相对论”意味,一批人在为这次冠军举杯问盏互相恭维推推搡搡言不由衷,也有一批人对这个冠军毫不感冒横眉冷对立场坚定,这类人之所以“鸡蛋里挑骨头”,并不是因为闲得蛋疼,而是他们已经看见一场悲剧正在上演。鸡蛋里能跳出骨头么,还真能,因为中国篮球的未来正无限趋近一种街边美食——毛蛋。这是一篇无法上报的报道,只因它太真实。
是谁扼杀了青少年的篮球梦?
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不利,目前已成公认事实。就拿CBA联赛来说,年轻有特点的球员出现的愈发缓慢,这也是我国篮球竞技水平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想促进篮球运动在我国的健康发展,重视青少年篮球人才无疑是重中之重。其实,中国篮协现阶段也在加大对校园篮球的推广力度,然而也难免显得杯水车薪。那发展校园篮球或培养篮球后备力量的阻力又在哪里呢?带着种种疑问,记者采访了沈阳市外国语学校篮球队教练杜阳,已经从事十余年基层教练工作的杜阳表示,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衰减很大程度是源于政策的限制。
想系统训练却找不到球馆
说到校园篮球,杜阳将记忆拉回到十多年前,“记得1998年,我们刚建队的时候,那时候我们打一次和平区比赛都有11个队参加,现在可能也就剩三四支球队了。”原因很简单,一些高中球队没法坚持下去,但杜阳的队伍如今仍在坚持。尽管如此,这位基层教练毫不掩饰地吐出心中苦水,“多年来,我们也是咬牙硬挺,也可以说是步履薄冰,一步一步走得十分艰难。”
据杜阳介绍,前些年沈阳市后备篮球人才培养体制要比现在完善。“拿我学生时代来说,当年打比赛,和平区体卫科主抓这项工作,甚至都会出专门的经费,可现在沈阳市有的区连比赛都不搞了。”
事实上,篮球在青少年群体中发展不利,除了学校不像以前那么重视之外,可供训练的场地不足也是重要因素。杜阳说:“社会上,以前有一些体育馆可以用来业余训练,但现在基本上都被羽毛球馆占据了。以和平区为例,以前我们这些孩子的平时训练场地多得是,但现在据我了解,和平区只有体育宫。因此,如果一些孩子将来打算作为一个体育特长生去升学,想找个球馆系统训练训练,现在根本没有这样的地方。”
“新规则”让众多小球员受挫
除了场地条件不利,影响青少年打篮球的积极性也在于政策的改变,甚至可以说这一点至关重要。杜阳告诉记者,现在政策上不像以前那么有利了,就拿我们球队来说,去年我们还能以沈阳市第三名的身份去参加辽宁省高中生篮球赛,比赛中要是能打进前八名,其中一些孩子有机会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有了这个证,这些孩子多年训练的辛苦多少能得到一些弥补,毕竟训练肯定得影响一些学习。
那么,得到二级运动员资格后,又会对孩子们的篮球梦起到哪些催化作用呢?杜阳说:“在高考的时候,会有一些优惠政策,比如体育特长生的分数稍微低一些,或许也能顺利进入大学继续深造。这样一来,他们也有了足够的打球积极性。”但困惑也同时产生了,对于他们这样的普通高中而言,是不能参加体育局主办的比赛,想获得二级证只能指望省里的篮球赛。然而不幸的是,就是这唯一能获得“通行证”的途径,今年还改变了规则。杜老师介绍说,和往年不同,今年省里只给沈阳市两个参赛名额。我们作为沈阳市的第三名,自然就无缘参赛了。这样,孩子们多年的努力受到严重打击,甚至篮球梦想就此被扼杀。扼杀之后,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也许明年或后年,我们就不再有篮球特招生,而其他一些学校招收体育特长生的名额又有限,这样下去,必然让一些怀揣篮球梦想的孩子们过早放弃。
二级证和培养优秀运动员,谁重要?
据了解,过去沈阳市高中篮球赛的前两名都可以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但后来这个政策改变了,门槛无形中被抬高。那么改变政策的目的又是出于那方面考虑呢,杜阳认为,“在一段时间内可能存在浑水摸鱼的现象,这不利于公平竞争吧。但说实话,这种现象很难避免。现在对于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政策一紧,孩子的篮球梦想就会破灭,照这样下去,不出几年,一旦没有后备人才,还拿什么来培养?以沈阳高中篮球特招生这块为例,在沈阳市第三十一中学和沈阳市第二中学选完之后,我们几乎就面临无人可选的境地。”
“新规则”的出台,着实让杜阳以及他的球员们倍感迷茫,面对不能参加省里比赛的现实,杜阳教练发出这样的感叹,“对于中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这项大工程而言,到底是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重要,还是多培养王治郅、易建联这样的优秀运动员重要?”
记者感言:让梦想远离“天敌”
不论是一项政策,还是一种规则,在它出台之前必然会经过层层推敲和深思熟虑。你可以说它权威,但却未必恰到好处。如果政策或规则扼杀的是更多孩子们的梦想,那我们不得不去反思其出台的是否合理。
孩子们的梦想就像一件精美的瓷器,他们甚至会用上几年的时间去保护它,可有一天这些瓷器遭遇“政策大刀”的切割之后,成了一地碎片,孩子们的心灵伤害谁来弥补。
其实,很多时候看不见的危险比看得见的更可怕。后备人才培养不利的现状既然已经出现,那么相关责任人就不该逃避,勇于面对才是咱东北纯爷们的作风。辽宁,作为体育大省,确实是储备体育人才的宝库,但就像一张网,如今这个网口越来越小,咱却天天指望它能捕捉到大鱼是不是有点痴人说梦。
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的审批日益严格这是好事儿,毕竟公平竞争几乎是每个人期望看到的。可解决问题的方式一旦过于极端,往往会引发更大的偏差。这让我想起小时候拿雪糕棍拼五角星,一旦你对某一个点发力过猛,那必然会引发另一个甚至是几个角的变形。
杜老师说得很实在,究竟是二级证重要,还是培养更多的优秀球员重要。不说是辽宁省高中篮球赛的前八名,就是前十二名球队球员都能获得这个二级证,那对我们国家的体育事业有什么影响么?相比之下,刺激更多的孩子们热爱篮球,从而让他们没有无顾之忧地走进这个圈子,也是一件好事儿吧。如果政策成为孩子们梦想的“天敌”,这或许真该进行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