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歌和尸体

(2011-06-24 02:14:17)
标签:

国奥

阿曼

奥运

出局

体育

分类: 体坛大视角

文/清风

 

在中国足球的尸体上,老布尽情挥洒着爱与真诚的诗篇

对于尸体早已不会陌生的国奥,这一次却赚得尊严

 

诗歌和尸体

 

    台上的布拉泽维奇,一件白色衬衫,如同他心中对足球一尘不染的爱,一架眼镜,难掩深邃的眼角纹。无须看过多重放,瞬间画面,即是永恒。

 

    马斯喀特球场看台,是不是老布执教生涯坐过的最烂看台,我不清楚。但70有余的年纪,只身来到国奥执教,本场比赛所见到的三位伊朗裁判,恐怕是老人家所见过的最没有水准,最为阴暗的三人组吧。当然,以老布心中的血性以及对足球的执着,在1比4面前,这个克罗地亚老头首先一定会自责。即便在众人看来,他带队时间之短,没有利用有限的资源,充分挖掘并打造出一支相对最强的国奥。

 

     可以说,国奥出局跟他无关,他已经竭尽全力,已经像白求恩一样发扬了国际主义人道精神。但中国足球已经病入膏肓,即便把扁鹊、孙思邈请来也难以搞定。万般无奈之余,只能喟叹不破不立。

 

    对于国奥失利,我不知道如果阎世铎仍在位,会不会再说出个“光荣的耻辱”来,我不知道谢亚龙仍在位,会不会模仿张信哲唱道“如果腾龙那球算进,如果2比1领先,结局真的难讲,我那么多遗憾,那么多期盼,你知道吗”。9人国奥,面对14人的阿曼,纵然都是贝尔萨麾下3313体系中的精兵强将,也难以抵抗阿曼与伊朗媾和出的群狼组合,更何况国奥和那个时代的阿根廷球员相去甚远。

 

    马斯喀特的高温挡不住国奥小伙子求胜的欲望,当然也是一种求生,虽然他们也清楚国家体育局从来不指望奥运足球能给举国体制贴上什么金。作为职业球员,自己的大好青春与国奥有关,不论能否参加奥运会,那都将是一段美丽的记忆。虽说时间会抚平伤痛,但终究溶解不了伤痕,可这又能怎样呢?在老布的带领下,这批球员俨然一夜之间成了爷们,相信马斯喀特的疤痕终将成为他们身体上最强壮的一部分。

 

   当然,国奥的斗志,老布的热血,裁判的不公,将此“三合一”与“出局”放在理性的天平上,都会让表盘上的指针迷失方向。精神的力量值得大书特书,只是希望中国足球人在陶醉过后不要长久沉湎其中。灾难带给我们失望,但我们又在失望中获取真情与感动,在泪水的催情下切记:我们还得灾后重建。

 

    回过头反思国奥输球原因,是老布选择球员有问题吗?数据可以回答,早在这支奥运组建之初,当时还是刘春明带队,中超中甲可供人选只有40多人,如把老刘看不上眼的那些适龄球员都算在内,也不过是百名左右。要想从中挑出20多名优秀球员,不说矬子里挑大个,起码也是难为无米之炊。于是,从国奥亚运惨败老布开始接手,就让人难以相信曾经拥有苏克、博班、普罗辛内茨基的他在人才贫乏的中国大地会有美好前程。

 

    在培养青少年球员的基数上我们确实吃亏,但能不能在成材率上提升一下呢?胸中的竹子很丰满,眼前的骷髅很骨感。你会惊叹,国奥球员整体技术为啥那么糙?当然是从小就没培养好。举个例子,去年夏天,我去沈阳市体校看东进梯队内部对抗,当时是为了备战城运会,93年龄段和95年龄段来了一场大PK。比赛中,谁敢自己潇洒的带球,连过几人完成射门?别说,还真有“出头鸟”,只见那老弟在一系列的拿球、转身、盘带、摆脱后,敏锐的找到射门路线,拔脚怒射,皮球飞出。这时,从场地边传来嘶声厉吼的怒骂。如此一来,球员还敢耍自己耍个性?只有你敢,教练就骂,人家不灌穷毛病。其实,有时候,一些中国足球教练看上去就像中国教师,都希望学生们整齐划一,不搞特例,但在这批孩子成熟后,便也没有了特点。最后,同一个世界,同一种风格,大家都相信这就是奥运了。

 

    不听话的也不是没有,只是凤毛麟角。还记得让人神魂颠倒的2005年荷兰世青赛吧,中国队在面对巴拿马的比赛中,卢琳那一脚漂亮的任意球至今让人记忆犹新。可在我看来,创造这记任意球的陈涛更加给力,面对对手的贴身逼抢,陈涛很聪明的做个后脚跟轻巧的摆脱,连黄健翔都惊叹“国际大赛,我们啥时候看过中国队有这样的表现”。再看看如今陈涛在天津泰达的表现何其彪悍,当然他的微博也可以清楚看到他本人的性情特征。很幸运,这个“坏小子”成了当年的“漏网之鱼”,或许也该真诚感谢高丰文老爷子的慧眼识才。

 

    国奥,只是中国足球的缩影,事实上从国少到国青再到国足,各级国家队都在困境中艰难前行。明天,太阳照常升起,男人照常勃-起,中国足球,多少人仍热爱你期待你。马斯喀特,这么一个凌乱的夜晚,注定让国奥小将们百感交集,希望他们不要一蹶不振,冲过去,前面是片天。不怕死的老布用其激情写下壮丽诗篇,在中国足球的尸体上,尽情挥洒着爱与真诚。而死过无数次的中国足球,对于尸体早已不会陌生,只是这一次,国奥赚得尊严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