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
下午参加李清振兄关于“科学学习法”的讨论会。作为一个多年从事金融和经济工作的商人,他痴迷于中小学教学法的改进,属难能可贵。
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樊未晨采访,围绕《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制定,谈基础教育改革。我归为两个突出问题——愈演愈烈的择校热和应试教育;3个确定的制度性原因:义务教育阶段变相的重点学校制度(叫示范校、名牌学校、改制学校等等);将钱学交易合法化、制度化的择校收费制度,以及中考制度。否则,高考压力不会压得小学生抬不起头的。
基础教育畸形化、严重摧残青少年的问题之所以难以解决,一是理念的问题。关于义务教育的价值、功能,仍然需要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政府用纳税人的钱举办的公办学校、义务教育,是一种面向所有学生的一视同仁、保障性的教育,是非竞争性、非选拔性的,根本就没有造就尖子、培养优秀的功能,不允许将学校分为三六九等,人为制造学校差距以寻租牟利。二是利益问题。进入“名牌学校”、享受“优质教育”已经成为学生家庭背景和经济能力的竞争。反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竭力维护“名牌学校”的特殊地位的,是那些能够便捷地享用这一资源的权势阶层和既得利益集团,这才是改革的真正困难所在。然而,既然《义务教育法》已经颁布,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方针已经确定,那种种违法违规的行为都是见不得人、上不了台面的,只要政府负责、政府作为,即可涤荡。非不能也,是不为也!试看那些政府作为的地方——安徽铜陵、辽宁的盘锦、沈阳——不是已经消除择校了吗?!
樊记者多次报道过北京“小升初”的乱相,乱得家长惶惶不可终日,现在轮到她自己了。她有一3岁的女儿,她关心的是当她的女儿“小升初”时,这一乱相会改变吗?9年后是2018年,我觉得应该可以改善了。孰料她摇摇头,她不相信。
可怜北京父母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