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大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200,989
- 关注人气:15,89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重温意识流
(2014-04-22 19:55:30)

现在很少还有人用意识流写作,因为写作的门槛急剧降低,写得比作文好一点就可以算成小说了。三十年前,不写“意识流小说”基本不叫小说,叫叙事文,文学杂志是不发表叙事文的。所以,八十年代文学圈,一度人人争当——意识流作家!
一天一个生活舒适且对文学充满好奇感的女人突然问我:小说怎么写?我说:尽量别碰小说,因为亨利·詹姆斯说过,小说是门“精密的艺术”,对你来说太难了。女人不干,坚持要写:那么多人都能写,我怎么不能写?你就告我写小说要注意什么?我说:首先,不能把小说写得跟网络小说似的;其次,别在小说里臭显摆你跟多少个男人上过床;再者,一定要用手来写小说,别用你的某些敏感部位来写;最后,千万别在小说里出现“爱”这个字眼,更不许出现“我爱你”这个烂了三环路、臭了朝阳区的巨傻无比的词儿。女人有些茫然:那我还写什么小说?我说:你就写意识流小说吧。
意识流属于心理学名词,加入到文学中而被发扬光大。1884年,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在《论内省心理学所忽视的几个问题》这篇论著中,首次推出意识流的定义,他认为——人类的思维活动是一股切不开斩不断的流水,他把这种思维中的流水进程命名为“思想流、意识流、主观生活流”。三年之后,在1887年,名不见经传的法国26岁女作家艾杜阿·杜夏丹写出了人类第一部意识流小说——《月桂树被砍掉了》。后来,意识流巨匠詹姆斯·乔伊斯对这部小说追捧之极,同时他也创作出号称“小说中的小说”的《尤利西斯》。
应该认清,意识流不是一个流派,也不是一种技巧,更没有宣言,而是依托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亨利·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心理时间观念,对作家和艺术家的创作心理形成一种强力支撑,一种迷恋到无法自拔的伟大而充满奇迹的病态反应。正像弗吉尼亚·伍尔夫所说——生活并不是一连串左右对称的车灯,生活是一圈光晕,一个始终包围着我们意识的半透明层。
意识流的常规手段有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时空跳跃、旁白、幻觉、梦境、印象叠加等等,不会用这些手法写小说,写出来的基本不叫小说。三十多年前的文学青年,要连这些基本的意识流方法都不知道,真不敢出来混。那时候,有追求的文学青年,每人一本高行健的《现代小说技巧初探》,把现代派小说的表现手法研究得门儿清,天天聚在沙滩的“都乐书屋”,讨论着威廉·福克纳艰涩而阴郁的美国南方幻觉:——她抬着头,一双眼睛在她那张像旗帜一样明显标志着病态的脸上闪闪发光……
那个年代的文艺少妇们,在夏日悠长的午后,坐在亚麻色丝绒地毯上,手执一杯“王朝干红”或“哥伦比亚咖啡”,轻声探讨着弗吉尼亚·伍尔夫意识流小说《墙上的斑点》中的句式结构——来世是什么呢?粗大的绿色茎条慢慢地被拉得弯曲下来,杯盏形的花倾覆了,它那紫色和红色的光芒笼罩着人们。到底为什么人要投生在这里,而不投生到那里,不会行动、不会说话、无法集中目光,在青草脚下,在巨人的脚趾间摸索呢?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