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生无田食破砚

(2020-03-16 09:10:58)
标签:

黄易

无田

破砚

苏轼

齐白石

分类: 百读心藏
我生无田食破砚

黄易有一方印:“我生无田食破砚”。乃其后期作品,属典型浙派一路。印中七字分三行排列。黄易有意缩小“无”字与“田”字,这二字仅占了印面的六分之一,使得章法更趋平稳。也由此突出了印文中的“无田”之意。印文四角形成了对角呼应,“我”与“砚”,“生”与“破”四字虽似不受约束,却洋溢着沉厚、淡泊的古拙气息。笔画线条切刻率意而出,流动古质。印面如画,品读吟哦,悲悯之情,由心而生。
黄易,字大易,号小松,别署秋景庵主,浙江仁和人。其父黄树谷,以写篆隶知名于时。一生几乎贯穿乾隆年间。黄易八岁丧父,家境贫寒,然敏于学,四处求师,品性持重谦和。其母梁瑛是杭城著名闺秀才女,诗、古文皆精通。为了养家糊口,黄易前后有着近二十年的私塾教墨客涯。后入仕途,官至济宁同知。
黄易工书,娴熟隶法,对金石碑版致力尤深。精于博古,喜集金石文字,广搜碑刻。故隶法中参以钟鼎,愈见古雅。书画风格简洁古淡,以澹墨简笔写取神韵,而有金石味。官济宁时,一花片叶皆能于质库易钱。自喻“有金石癖,又喜探讨篆隶之原委”,把金石篆刻作为学问来研究。他师法丁敬,得亲授而不局囿,有出蓝之誉,与之并称“丁黄”。“小心落墨,大胆奏刀”是其著名印论。
人皆道黄易的印文精妙,亦可为其一生写照。其实此语出自北宋苏轼《次韵孔毅甫久旱已而甚雨》诗中。苏轼生性旷达,其写散文,咏诗词,状物抒情,文辞豪迈达登峰造极之境,然一代文豪宦海浮沉,只能发出我生无田食破砚尔来砚枯磨不出”之语时,怎不令人顿生难以言状的悲悯之情。
我素喜写心的句子,而且深为赞同“须要深心同写”。
其实,这种感慨,极易使文人在穷困潦倒时产生心灵的共鸣。黄易如此,齐白石也如此。这可从齐白石也曾刻有“我生无田食破砚”一印所窥得
此印为齐白石三十多岁时所刻。此印可以使我们看到齐白石早期刻印的风格和水平。齐白石大约于1896年始学刻印,1898年,好友黎薇荪之子戬斋送齐白石丁敬、黄易印谱,使之得见黄易所刻之印。想必,那一刻,印语、印稿都对齐白石的心灵有着极大的触及和震撼。尤其印语,正应他彼时心境。1889年虚岁二十七的雕花木匠齐白石拜当地乡绅胡沁园为师,学习绘画和诗文,身份一变而由民间艺人成为了画师,从此以卖画为生,并日益为世人所认可,齐家依赖着齐白石的这支画笔,日子也越过越好。
也不难看出,齐白石在刻此印时,我生无田食破砚句虽有自嘲之意,也可谓另一种成功的表达。
钱难挣,财。齐白石在此后的数十年里,卖画教书,刻印写字,靠着一笔一砚劳动所得,进款着实不少。年过古稀,本可不必再为衣食劳累了,连齐白石自己也总认为“也应歇歇”了。未必就是缘于闲不住的天性,或许是为了动乱年代家中生计,最终提笔又画了二十余年。他就这么专心积攒着自己赚到的每一块钱,勤劳节俭,长守了发财之“仁”。
我始终认为,人以自己一技之长立身养家,无论艰辛或富贵与否,毕竟都是无比自豪的一件事。
刊《杨树浦文艺》2020年第2期   总题《七方印》之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清勤孝友
后一篇:见闻随喜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