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刘称莲
刘称莲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205
  • 关注人气:7,55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一家的北漂(十四)各种现象

(2020-12-07 11:21:06)
标签:

北漂

刘称莲

与孩子并肩

我们一家的北漂(十四) 各种现象

 

我们新搬的那个大院子,离先生供职的公司倒是近了,可老板尽了最大的努力还是没能让公司起死回生,11月先生就开始找新的工作。

利用周末时间,先生去了两次大型招聘会后。不过他的第二份工作是在中关村人才市场找到的。当时的中关村人才市场好像是每周三的上午开放。因为是周中,人没有那么多,供需双方可以更深入地聊。先生看到一家财务软件公司在招市场经理,便上前自我介绍并递上了简历。招聘代表正好就是该公司的总经理,跟先生聊了一会,觉得非常满意,当时就敲定了上班的时间,而且立马收拾了招聘摊位跟先生一起走出了人才市场。

这份工作是先生在北京自己找的第二份工作,也是他自己找的最后一份工作,后面换了几家单位,都是因为工作能力强被合作伙伴挖去的。

先生新供职的公司总经理小钟非常年轻,1969年生人,当时只有27岁。和另外两位合伙人一起从当时国内最大的财务软件公司跳槽出来创业,公司地址就在人民大学西门。公司的软件产品很好,亟需市场推广,先生就是去担此重任的,只是公司因为刚刚起步,薪水给的并不高。

在新的公司,先生和那位年轻的总经理小钟在一个办公室办公,无论是工作关系还是私人关系都处得非常好。先生经常跟我讲起小钟,技术出身,管理能力强,程序也写得好。可惜的是先生进公司没多久,小钟就查出患了癌症,最后从北京回到他的家乡,于1999年五月就英年早逝。

99年春季中关村博览会,已经在IT媒体工作的先生还奔走为他筹集治疗费。我记得当年先生写了一篇《中关村人 一个都不能少》的募捐公告,在会上募集了几万元给他汇了去。

听到小钟去世的那一刻,先生失声痛哭。他们虽然是主雇关系,却彼此欣赏和尊敬,也处出了兄弟情谊。

IT从业人员的压力向来比较大,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到现在一直是这样的,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产品催的紧的时候熬通宵也是常有的事情,所以IT年轻人的健康状况也一直堪忧。小钟就是因为常年压力太大,把身体熬坏了,去世之前他跟先生打电话叮嘱的就是千万要保重身体。

先生一直从事的是市场策划和产品宣传工作,朝九晚五是规定,但也没有那么严格的时间控制,所以他虽然很忙时间上相对来说是比较自由的。

 

我们租住的平房,夏天做饭可以用煤气罐,冬天取暖则要烧蜂窝煤。那时候一到初冬,就可以看到拉着蜂窝煤的平板车在胡同里穿来穿去,为家家户户送“温暖”。我们那时候每年也买一车蜂窝煤,垒在小屋外的屋檐下。

我们在山西的时候取暖做饭也烧煤的,但我们烧的是大块大块亮晶晶的原煤,比起蜂窝煤可是过瘾多了。我不太会烧蜂窝煤,头一年向邻居请教了半天才学会如何烧火、续火。

因为每天早晨不到八点就出门了,晚上回来的时候五六点,有时候炉子没续好,几块蜂窝煤就都烧没了,屋子里就会又黑又冷。这时候就需要拿一块新煤到邻居家换一块炉子里正燃着的煤来点火。

点着火,再开始做饭。

特别幸福的是孩子一日三餐都在幼儿园里吃,晚上只需要睡前给她喝一袋牛奶,我们就可以不用做得那么复杂,吃得简单一点就可以了。

现在大夏天,我一边写似乎都能体验到当年的那种冷。当时房东们出租的那种小平房通常都比较简陋,冬天冷得要死,夏天又非常热。

 

我们住进来没多久,隔壁就搬进来一对母女。女儿刚考入一零一中学读高一,妈妈特意从城里搬过来陪读,跟之前的那一对母女是一样的状况。为此,我特别担心又打扰到人家,还好,三年都相安无事。

每次我家的煤烧灭了,就去人家家里夹一块煤,几年冬天可是没有少打扰人家。

当年最让我想不明白的是那个上高中的姑娘,每天一进家门就再也不出来,吃喝拉撒都在屋里解决。三年,只要那孩子一回来,妈妈就像伺候婴儿一样伺候着,连拉尿都是妈妈帮忙倒掉。而且,妈妈和我们相处得都挺好,姑娘则几乎不跟人说话。三年之后,姑娘高考成绩倒是不错,上了北京一所很好的高校。再后来我们就各自搬家再也没有联系,不知道她发展得怎样。

那妈妈说她家条件比较好,家里有独立的卫生间,女儿不习惯用院里大家共用的土厕所,可她却忍心每天让妈妈不仅给她洗衣做饭,连屎尿都帮她打理。

这是一种现实存在的现象。孩子小时候,父母爱孩子爱到没有边界,孩子安享父母给予的无微不至的照顾。有的孩子长大后就觉得父母的照顾是应该的,从而成为不负责任的人。但愿我们的邻居姑娘不要成为这样的人。

 

刚到北京的那两年,没有电视,每天回家我总是一边做饭一边跟女儿聊天,要么就是女儿在床上玩玩具,我在地上做饭。有的时候就是一边切菜一边给女儿讲故事。我的饭做好了,先生差不多也该进门了。

吃过晚饭洗涮完,才是我们母女最美好的时刻——睡前故事时刻,每天的这一段时间也是我们最享受的。

之前我写过,我的主管的孩子不到一岁,但她已经屯了很多书。因为孩子小,还用不上,她就把她买的书借给我,让我陪女儿读。正是这些书开启了我和女儿亲子共读的历程,在我们初到北京的那个冬天陪着女儿度过了一个个冬日的晚上。我的主管很重视孩子的教育,后来她的儿子考上了清华大学。

后来先生又在旧书摊发现了更多孩子的书,就不停地从旧书摊抱书回来。第二年我跳槽到教育公司上班,公司有很多科普类的图画书,我就从公司借书回家,每天晚上借,读完了再还回去。

我感觉女儿的阅读兴趣就是在幼儿园那三年建立起来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