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北漂与孩子并肩 |
分类: 人生感悟 |
我们一家的北漂(九) 夫妻团聚
先生是6月4号到的北京。
他来之前,我让他把我上大学时候用的那个红色樟木手提箱子拎过来,正好可以把家里的被褥放进去一套,再加一个毛巾被,一起带过来。
带被褥过来一方面是因为那时候太穷了,能省就省一点。另外,也感觉家里的东西比较靠谱。我们结婚没几年,我们用的被褥都是结婚时我妈精心用新棉花为我絮的,又舒服又暖和。我想在家放着也是放着,不如带到北京用。还有就是我初到北京时买的那一套被褥,没准是用黑心棉做的,用着很不舒服。
我和先生约好,他下了车以后打车过来,我在清华西门口等着他,带他回出租房。上午10点,我跟公司请了假,骑车到了清华西门,站在最显眼的位置,方便先生看到我。
那天我穿了一件淡蓝色的纯棉短袖衬衫,下面是新做的一条素雅的雪纺裙裤。那件衬衫是我上大学时就穿的衣服,因为喜欢,穿了好多年。心想先生也熟悉,一眼就可以认出我。
果然,一辆小面的停在我面前,先生在里面向我招手。
告诉面的司机,我骑车在前面带路,他开车跟在我后面。出粗车停在了我们租住的小院所在的那个胡同口,先生下车,我俩把所有的东西都搬到小屋里。
时隔两个多月,我俩就这样相聚了。惆怅,夹杂在淡淡的喜悦里。
我们住的这间小屋子跟我们在县城最后住的学校办公室面积差不多,不同的是学校那间小房子采光好,而北京这间小屋又黑又潮。
我们的隔壁住着在清华附中上高中的女孩和她陪读的妈妈,因为没有车棚遮挡,她们的房间采光就好得多,也没有那么潮。
那个小院子本来就很小,我们的那间是一进大门左手边的第一间。为了方便大家放自行车,房东就在我们住的小屋房顶往外延伸了一个车棚,所以小屋子特别黑,白天也需要开灯。因为见不到阳光,且屋墙外就是共用的卫生间,所以屋里特别潮。夏天在家一会不擦地板,就会看到地上冒出水珠。所以,只要我们在家,过一会就用墩布擦一次地。
简单做了一点吃的,我俩当午饭吃了,先生在家休息,我又去上班。
公司上班算的是日工资,上一天班就有一天的钱,所以我轻易不会请假。女儿上幼儿园后,因为上班忙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所以小病都会坚持送幼儿园的,所以她能拿到学期“全勤奖。“
我进公司的时候跟我谈的是试用期两个月,试用期工资600元/月,试用期通过后一个月工资800。事实上我就拿了一个月的试用期工资,第二个月就转正了。先生到的时候,我的工资已经是1100一个月了。跟县城时候比,我当时感觉已经很高了,初到北京的时候花销特别少,就这点工资,每个月还可以剩下点。所以,我们就更加笃定要把孩子接过来。
先生到的第二天,小兰的弟弟小平送过来一辆很旧的自行车。那是一辆28自行车,不知道被哪一任主人刷了铁锈红的漆,看上去怪怪的,倒也能骑。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先生每天买份报纸看哪个单位招人,然后揣一张北京市地图,骑着那辆破自行车到处去找工作。饿了就会找饭馆吃一点东西,渴了就在路边喝一瓶汽水。
先生胆子大,有时候骑车路过某个单位,他会直接推门进去问人家要不要人,通常人家都会客气地告诉他并不需要。
小兰也在她公司帮先生打印了简历,并在简历上留了她的联系方式,在电话号码后加上“转“字。周末休息的时候,我就会陪着他去招聘会给那些目标公司投递简历。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互联网不发达,但用人单位需要招聘人才,大量人才也需要找工作,所以人才交易市场很火。那时候,周末经常会有大型的人才招聘会。北京几大展览馆都会不定期举办招聘会,像静安庄那边的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还有动物园附近的北京展览馆,我们就去过好几次,中关村人才中心则在周中也开招聘会。先生的第一份工作和第二份工作,还有我的第二份工作都是在招聘会上找到的。
刚开始去招聘会,看到人头攒动,比家乡逢集还热闹,我感觉挺震惊的,心想怎么会有那么多人需要工作。小兰告诉我不是所有去招聘会的人都没有工作,其实很多人在岗,只是想看看有没有更加合适的或者更有发展的工作,如果有就跳槽。通常换一个公司职位和收入就会升一个台阶,否则就不换。这一点,也是在小县城没有的体验。我和先生后来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跳槽,不断改善生活条件。
因为先生找工作留的联系方式是小兰的,所以有公司打电话通知先生面试的话,小兰都会把公司名、地址、电话记下来,下班后特意从公司跑到我们家来告知。那时候她的身孕已经5、6个月,却不辞辛劳地帮忙。
人生得有如此好姐妹,我觉得真是三生有幸!
面试了好几家公司后,7月18日,先生去了他在北京的第一家单位上班。
这家公司也是一家高科技公司,名字叫三欧电子科技公司,研发中文自动校对系统,当时我们公司使用的文字校对系统就是三欧公司的。这家公司1994年成立的,先生进去的时候有一百多名员工,在当时的中关村算是先锋企业了。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先生进去没多久公司就倒闭了。到最后员工的工资都发不起,就用公司的电脑来顶替工资。先生在三欧就拿了一个月试用期工资共600元,最后拿了两台486电脑卖掉,然后离开了。
今年我们家经营的第二书房颇受冲击,因此写这一段,更能感受创业艰难,也能理解当年三欧创始人做决定的时候的心情。
先生一上班,我们以为稳定了,就张罗着接孩子。8月1日,我俩就请假回山西接女儿。
之所以那么快要把孩子接到北京,是想给孩子一段时间在北京的适应期,比如教她说普通话、训练她的生活习惯、还有入园之前的体检等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先生告诉我孩子在老家被蚊虫叮咬得全身都是包,把我给心疼得一刻也不想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