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一家的北漂(十)携女北上

(2020-12-07 11:09:23)
标签:

北漂

分类: 人生感悟

我们一家的北漂(十) 携女北上

 

先生的专业是矿井建设,采煤技术才是他的老本行。这个专业在山西很好用,到北京则没有施展空间。来京后他一心想做市场,所以应聘的职位都是市场策划,而且瞄准的都是中关村一代的电子公司。我之前说过,我俩是受了“信息高速公路”的刺激才下决心来北京的,但其实先生上班之前关于电子产品的了解也就是在那一个月每天看报纸研究和整合出来的。这正是他的厉害之处,仅仅一个月他就基本了解了中关村有哪些影响力大的电脑公司,都是做什么的等等,而且他又善于宏观思考问题。所以他去面试的时候,笔试、面谈两个环节里陈述的见解都被公司的领导赏识,被顺利录用。

先生进公司以后,因为敏锐的市场信息的捕捉能力,深得公司总经理的信任。跟着总经理去谈合作的时候,会被介绍为“总经理助理”,不知情的他受宠若惊。

当时公司想进军网络市场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他为了获取更多资料,去到瀛海威的“网络时空”学习如何上网,并认真研究瀛海威的宣传资料,从中获取对公司有用的信息。瀛海威是当时中关村如雷贯耳的网络公司,可以说中国的“信息高速公路”差不多是瀛海威的总裁张树新带回来的。可惜的是瀛海威从先驱最后变成了先烈。

三欧公司虽然做了最大的努力,依然回天无力。先生在那里只领了一个月的工资,后来几个月的工资就拖欠着,到11月份的时候,告诉大家可以出售公司的电脑,用卖掉的钱来抵工资。

先生一直记得他卖电脑当时的广告是如何打的,且一直津津乐道哈。

他在A4纸上画了一张哭脸,下面写上文字“机会终于来了,尽管只有一次。挥泪转让486一台!!!”他搞了好多张,联系方式留的是小兰的寻呼机号码(再一次把小兰的名字写出来,我的眼眶又湿润了)。

先生把这些纸贴到北大三角地和清华学生宿舍区的公告栏上,揣着小兰的寻呼机,很快他就卖出去两台486电脑,然后离开了三欧公司。

临走前,人力资源经理跟他说,老板说了以后公司若有了起色,一定再请他回去

 

女儿是717日的生日,过了三岁生日,她就可以上幼儿园了。那时候连电话都没有,所以女儿的三岁生日,没有父母的参与也没有生日蛋糕。我没有问过奶奶给她做了什么好吃的,只在心里知道这也是我和她爸爸缺席的唯一一个她的生日。只能确认的是,无论爸爸妈妈在哪里,爱不离左右。女儿当年不一定能感受到,毕竟不在身边的爱是接触不到的。

1996年的81号是周四,我和先生请了两天假回去接孩子。我们原本打算接上孩子,83号就返回北京的。我们算得好好的,83号是周六,一夜火车周日一早到北京,休息一天,我俩周一好上班。

我俩回去之前跟房东两口子说好了,他们可以帮忙照顾一个月孩子,我们给他们一些钱。当年,房东先生在清华大学后勤工作,并不是很忙,房东太太则退休在家,他们很愿意帮我们忙。我们想着周日回来,女儿跟房东太太熟悉了,周一我们就去上班。

结果天公不作美,我们回去后,华北地区就开始下大雨。83号我们从村里到了临汾才知道石太线上的一个隧道塌方,导致整个石太线铁路运输中断,正在抢修中。无奈,我们只好到邮局给公司打了电话续假,住在宾馆等候消息,结果等了两天还是没有通路。

先生的一个高中同学在铁路上工作,她帮我们打听,得到的消息说可能要十多天铁路才可以修好。没有办法,我们只好再到邮局各自给公司打了电话请假。还好,两个公司的领导都特别理解,让我们不要着急,啥时候到都可以。

临汾的夏天太热,我们就又带着孩子回到山上我妈妈家,住到812号再下到临汾。车终于通了,我们是13号到的北京。

我和先生回去的时候乘坐的是硬座,返程为了让女儿舒服一点,我们买了卧铺票。女儿第一次坐火车,新奇又兴奋,在卧铺上爬上爬下,玩得不亦乐乎。

当年她的身高正好是火车硬卧车厢下铺和中铺间的高度,站在下铺脑袋刚刚好顶着上铺下方的床板。这一个镜头我们记得太清楚了,直到今天女儿当时的样子都历历在目。只可惜当年没有相机把这个镜头记录下来。

到了我们租住的小院,进了我们的小屋,女儿环视了一圈小屋的样子,竟问了一句话:“你们什么时候搬到这里的?”

原来小家伙压根就不知道爸爸妈妈已经从县城搬到了北京,还以为我们是要把她接到县城。她对县城和北京没有概念,她能记得县城有她曾经一起玩过的小伙伴,也惦记县城的那个小屋里她的一些玩具,而北京这个小屋则是完全陌生的。

其实从奶奶家的大院子和大窑洞一下子跑到小院子小房子,再加上北京8月份的炎热,女儿有很多不适应,所以后面才发生了房东把我们一家赶出去的故事。

 

写到这里,我就特别想讲一讲关于寄养对孩子的影响。

当年因为工作关系把女儿送给奶奶养的时候并不懂得这个会对孩子造成怎样的影响,而以为那就是最好的安排。后来我学习了心理学,知道了孩子童年时期被寄养会对心理造成伤害,我后悔、内疚了好久。为此,我也给女儿道过歉,跟她解释我们当年的无知和无奈。

女儿的小妈(先生的弟妹)给我讲过一件事情,让我特别难过。这件事情也充分说明父母不在身边孩子的安全感多低,会多么小心翼翼,也多么会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来取悦他人。

前文我讲过,五一回家时我就告诉了爷爷奶奶和女儿,过一些日子就会回来接她到北京上学,走的时候我也告诉奶奶不要再给女儿理小平头了,把她的头发留起来,这样就有小女孩样了。

结果,弟妹有一天在奶奶下地干活的时候,却把女儿的头发给理了,依然理成了过去的小平头。

女儿有个小堂弟跟她一般大,俩人从小一起玩。如果弟妹在家,奶奶有事就会把女儿交给弟妹两个孩子一起带。那天,奶奶要去地里干活,就让弟妹照看女儿。奶奶走后,弟妹给小堂弟理发,看女儿的头发也长了,便说了句:“辰儿,我把你头发也理了吧!”女儿没说话,让她小妈把头发理了。

头发理好了,她却说:“我想哭,可我就不哭,我等我奶奶回来再哭!”她小妈问她为啥要哭,她才告诉小妈说妈妈告诉她不要再理发,因为要上学了。

一个三岁的孩子,她明明知道要什么,却可以把自己的需求压抑下来,而且她心里也知道在谁面前可以更真实,但她又那么小不知道如何始终压抑自己,所以还是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可见孩子的心思多么复杂!

成年人往往以为孩子懂得少,其实孩子随时随刻都在观察世界,也用他们有限的思维在建构着人际间的关系模型以及自己和其他人之间的关系模型。

女儿的表现其实是很多寄养孩子的表现,因为心里没有归属感所以胆怯,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如果是爷爷奶奶独宠还好,TA会从爷爷奶奶那里得到从父母那里得不到的爱。如果身边其他亲戚的孩子在父母身边,TA就会特别渴望得到父母的爱,同时会体验到深深的被遗弃和失落感。

弟妹当年给我讲这件事的时候,我就觉得是我自私委屈了我的孩子。现在想想,多亏我们及时把孩子接到了身边,否则按我们原来打算的等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再接过来,那造成的伤害就更大了。

因为我的教训,我常常告诫身边的年轻人尽量不要把孩子交给老人带,就算要老人帮忙自己也不要离开孩子。但是年轻人总会有很多的无奈,因此,身边还是有很多年轻人把孩子交给老人带,好在如今通讯方便,可以天天视频连线表达对孩子的想念和爱,好过当年几个月都不能跟孩子说上一句话的痛苦。

如果迫于无奈一定要寄养,那么要多跟孩子保持能做的连接,做到人不在心在,多多表达对孩子的爱。对于寄养造成的伤害的疗愈,最好的办法就是跟孩子道歉,让孩子了解父母当年的实际情况,求得孩子的理解。做父母的也要看到自己的不易,理解已经尽力而为,宽恕自己曾经的所作所为。就是在当下用爱建立联结,而不是用内疚和后悔建立联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