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一家的北漂(四)初到北京

(2020-08-09 17:26:45)
标签:

北漂

分类: 人生感悟

我们一家的北漂(四)初到北京

刘称莲

 

临出发前,我手头没钱,英子塞给我1000块钱,让我做盘缠。我不敢把实情告诉家人,也不便大张旗鼓地告别,华在她家包了饺子为我践行,我出发的那天早上她还特意送我到路口。

写到这里,我眼睛热乎乎的。当年在小县城,她们两个是我的知己好友,属于那种想去她家住就把她老公撵走的那号朋友。如果当年这两位好闺蜜劝我不要走,我也许就走不了。而她们俩非常一致地鼓励我一定要走出去,给了我莫大的信心和勇气。

小地方重人情,却有很多约定俗成的陋习,几乎每个人都随大溜去跟随,内心又常常觉得被绑架。我当年就有这样的体会。最让我难以忍受的是亲戚朋友家婚丧嫁娶的事情都要照应,还要随份子,少则30,多则50。我们俩人一个月也就几百块钱,绝大部分都随了份子。先生的工资从来就是领完了装在衣服包里,几宗份子一随就没了。后来煤矿效益不好,先生有一段时间好几个月都不发工资,我们的日子就更加捉襟见肘。

我的工资一部分拿出来随份子,另外一部分用来养家,每个月都紧巴巴的。我记得最吃紧的月份等不到发工资我们连给孩子买鸡蛋的钱都没了。再加上走之前我们刚刚买了学校集资的房子,所有的房款都是借的。债主们需要钱的时候就会跟我们要,我们手头总也没积蓄,就只好拆东墙补西墙。

真的是一分钱都攒不下。

经历过没钱的日子,你就知道缺钱的日子是很难熬的,如果还常常有人来追债,就一定是非常窝心的。

穷则思变,这也是我们当初下决心的一个原因。我记得当年先生在日记里写的一句话:“我们俩够聪明,也够勤奋,一定可以过上好日子的!“

 

离开县城之前,我给小兰挂了电话,问清了到她家的路线。她告诉我打车到她家,打车费她报销,并特意吩咐我一定要打黄面的(当时北京的一种出租车,黄色的小面包)不要打夏利,因为夏利车费贵好多。

在火车上,虽然买的是卧铺票,但我心里五味杂陈的,一宿几乎没睡。

那是我人生头一次买卧铺票,先生把我送到车厢帮我放好行李后仔细叮嘱我要如何换票,车上要注意什么等等,然后他下车在车窗外等着。隔着车窗,我俩一个在车内一个在车外,直到火车开动。那画面现在回想起来又温馨又有爱,很有老电影的镜头感。

323是个周六,火车一大早就到了北京西站。当时北京西站刚刚投入使用,又新又大,我下车后有点晕头转向。根据小兰的指点,我出站后顺着路标寻找出租车停靠点,结果还没走到出租车停靠点的时候,就被一个夏利车的司机拉住非要让上他的车。我告诉他嫌夏利车贵,那人说并不贵多少。走到车跟前我确认是出租车的牌子,也就放心的上了车,下车的时候还是很心疼了一把车费。我记得太清楚了,我打车花了45元,很后悔花了那么多钱。结果把票给到小兰的时候,她豪迈地说:“给我吧,我来报销!“

出租车开出西客站没多远就上了西三环,那时候西三环刚建成没多久,路面非常干净,车也少,车开得很快。我告诉了司机要去的地址,便没跟他说几句话。回忆起来,我似乎现在依然能感觉到当时坐在出租车的副驾座上的感觉。我看着车外穿梭而过的景象,除了新奇之外,更多的是满心的惆怅。

虽然已经说好了即刻就可以上班,但到底会如何我一片迷茫。而且一下火车我就开始想女儿了,心里酸酸的眼睛也胀胀的。当时的通讯并不方便,我到达的消息需要等小兰周一上班的时候,先生才可以找电话打长途从她哪里获得。我想知道女儿的消息,更要等先生过一段时间回村里看了她给我写信了。

离开家乡到北京,这是我生命大事中很重要的一个选择,也是一次冒险。既然是冒险,就免不了恐惧,更需要勇气。最后是勇气冲在了前面,恐惧躲在了后面,才做到的。这就是萨提亚说的“愿望棒”带来的力量,带着恐惧也可以达成愿望。

 

小兰当时租住的房子在清华西北门外的一个小四合院里,根据她在电话里给我的描述,我顺利地找到了那个小院。

说实话,看到小兰住的地方,我很惊讶也很失望。那个四合院的天井很小,三间北屋,房东住了两间,小兰住了一间。院子的东西两边各盖了两间小房子,每间小房子大约七八平米。小兰住的房子在西北角,窗前被后来盖的西房给遮住了光,屋里采光并不好。大家共用一个水龙头,厕所也是全院人共用一个,而且是农村人用的土厕所。

这跟我的想象差距很大。

之前我在太原去看同学的时候,大家有的住筒子楼,有的住单元房,条件都比这个要好多了,我以为小兰最起码也住在筒子楼那样的地方。我的想象也跟电影和电视中的画面有关。当年热播的电视剧《洋行里的中国小姐》讲的就是一群年轻的白领的故事,我以为小兰这个白领的生活应该跟剧中的那些角色一样,结果也并不是。

可见,想象就是想象,只有亲身体验的才是事实。就算亲身体验,同样的客观现实,每个人的主观事实还不一样呢。

后来我就知道小兰住的这个房子在当年北漂住房中已经是不错的房子了,因为是北房,跟房东住的房子质量是一样的。

那一天的午饭,我和面给小兰两口子做了拉面。小兰当时正怀着她的大女儿,胃口不错,也对我的手艺赞不绝口。

小兰跟我中学六年同学,六年我们都住校,吃住在一起,像家里的姐妹一样,好得要死,也有谁也看不惯谁的时候,却从来没有分开。我喜欢她的果敢和力量,她大概喜欢我的细腻和稳重吧。

小兰武汉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武汉钢铁学院宣传部工作,她的先生(当时还是男朋友)是她武大的同学,毕业那年他俩一起考研,结果她先生考上北大的研究生,她没有被录取,后来她又考了一年无果,索性就辞了武汉的工作做了北漂和先生一起在北京奋斗,如今他们两口子成就卓著,还有两个优秀漂亮的女儿。

她的经历也是激励我走出去的原因之一。比起我们那个落后的小山城,她在武汉的条件好多了,她可以毅然辞掉高校的工作到北京发展,我就觉得我没有理由不冒险拼一下。

说好我周一去上班,所以那两天晚上我住在小兰家,把她先生撵去了他在单位的单身宿舍。

 

感恩,我的好朋友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