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去讲课,我特意跟家长们强调要让孩子从小多看课外书,并引用了教育专家孙云晓老师的一句话“让孩子读书,就等于给孩子安装了一台发动机。”看到家长同志们频频点头,我心里很欣慰。
课后,一位家长找到我,为难地说,他也想让孩子多看点书,但是他们家生活不富裕,买不起那些昂贵的书籍。我就给他讲了女儿小时候我们很穷,但是想办法让女儿看书的故事,他听后露出了会心的笑,并对我表示了感谢。
我给他讲的故事是这样的:
我和先生来北京的时候,是从朋友那里借了一千块钱。初到北京,工作不稳定,生活非常拮据。然而我们一家都有看书的愿望,尤其是孩子,每天都吵着要我讲故事给她听。但是书店里的新书太贵了,我们每个月的收入支付完房租、孩子托管费和一家人的生活费之后,根本就没有节余,哪里还谈得上买书!
为了克服家里没书的困难,每个周末,我们都举家在海淀图书城的书店里度过。有一个“希望少儿书店”,我们便是那里的常客。进到里面我就和女儿找一个小角落,开始一本一本地给她讲故事。北京的书店特别人性化,总是提供许多小板凳让大家坐下来翻书。到现在我都打心底里感谢少儿书店的老板,虽然我们很少在他那里买书,但他从来都没有赶我们走。
周末去看书,水是随身带的,中午饭就在那个叫做“北京牛肉面大王”的饭店里解决了。
我们那时候租住一间小平房平房,条件特别差。冬天蜂窝煤炉子拼命地烧也不一定能把四壁透风的小屋子烧热,所以通常大家在屋子里还得穿着棉袄;夏天因为屋子不通风晚上睡觉就跟躺在蒸笼里似的,抱在孩子怀里的水枕不一会就“烫”了。
每个周末呆在书店看书,一个好处就是冬天暖和夏天凉爽,学到知识的同时还得到了享受。
虽然周末在书店里可以看不少书,但对于求知欲极强的孩子来说,回到家里也闹着要看书,作为父母的我跟先生只能对着昂贵的书价望洋兴叹。
那时候先生每天上下班在北大西门乘车,有一天他惊喜地发现每天晚上下班的时候都有人在车站附近卖旧书。在这些旧书里,儿童读物也很多,不过都是别人家的孩子看过后卖给收破烂的,收破烂的又捡出来低价来卖。这些书虽然旧了点,有的还缺页,但比书店里要便宜很多很多,一本《米老鼠》杂志,定价7.8元,在那里只卖一元,一本《世界名著童话》定价13元,在那里只卖3元,如果讨价还价还可以再便宜点。先生如获至宝,第一次就用10元钱抱回来一大摞书,大多数的书上都写着原来小主人的名字。孩子看到更是高兴得手舞足蹈,从此她就不断有“新”书看了,只要从幼儿园回来就趴在那些书堆里翻啊翻的,知道了灰姑娘,知道了睡美人,还有她最喜欢的米奇和史努比。从三岁来北京上幼儿园直到六岁上小学,是那些旧书伴随着我的孩子长大,在被窝里讲那些旧书上的故事成了我跟孩子最好的交流,每天晚上她都在我的故事里进入梦乡。
后来我们的条件渐渐好了起来,但逛旧书摊买旧书已经成了我们的习惯。现在家里还保存着不少这样的旧书,很多本《米老鼠》呢。先生常说“书是旧的,知识是新的”。
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再穷也要让孩子多看读书。在我看来,用知识做武装,真的是改变一个人命运最有效的途经。我也知道,现在看书的条件更好了,家长们可以找到更多的途经,让我们的孩子们看更多的书,而不是让他们到头来只读了几本教科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