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年前收藏的一个帖子:

(2025-10-14 16:45:20)
分类: 人生感悟
20年前收藏的一个帖子:
那时候的佛教论坛很多,全是探讨教义教理的,争论得面红耳赤,却文明友好,一团和气!我用的网名叫真如妙心,师兄们如今都好吗?

    什么叫‘开悟’?怎么才是开悟,开悟之后又如何?

  谬论:所谓‘开悟’, 就是开始相信自己的力量而不相信任何外道, 任何佛。只有自己是解脱自己的佛,没人可帮,只靠自己。研究佛典,都是教你如何认识自己和解脱烦恼。

    批判1:这是错误的理解“信自”
   “信自”者,信我现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团心,亦非缘影心;竖无初后,横绝边涯;终日随缘,终日不变。十方虚空微尘国土,原是我一念心中所现物。我虽昏迷倒惑,苟一念回心,决定得生自心本具极乐,更无疑虑。是名信自。

  守护释迦佛所传之三乘教化是阿弥陀佛的根本誓愿之一,对一个信心行人来说,守护和行持般舟三昧,就是随顺弥陀愿力,就是报答佛恩。“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我们真的敢于“将此身心奉尘刹”吗?倘若还有所保留,是否是南无(归命、皈依)阿弥陀佛?(那还想有所保留的心是什么?)是否是真正靠倒了弥陀?是否是随顺弥陀愿力? 
  以果地觉为因地心,于一切境界都不住不染,在一切境界中决不留住,这样能迅速观察到法性的周遍性,恰如《净土生无生论》所云:

  法界圆融体 作我一念心 故我念佛心 全体是法界 
  若人临终时 能不失正念 或见光见华 已受宝泄生

     批判2:這種多屬誤學狂禪,誤人誤己無過於此!例如:
==>“所謂‘開悟’, 就是開始相信自己的力量而不相信任何外道,任何佛。”

  他错把自己的妄心當成自性佛,這是輪迴惡業之本,認賊為父。我慢高山,我見深淵,邪見叢林,這都是著魔的信號。
  其实,十方諸佛才是真正的自佛,死死跟定佛,肯定不會錯。
  普賢菩萨有“常隨佛學”願,一切諸大菩薩常隨佛学,這都是給我們作榜樣。佛的弟子皆已證得解脫果,但依然常隨佛左右,这是给我們做榜樣。凡是離佛談心,離佛談解脫,大多是魔說。

==>“只有自己是解脫自己的佛,沒人可幫,只靠自己。研究佛典,都是教你如何認識自己和解脫煩惱。”
   可怜他並沒認識自己,只是在加深我執我見而已。
設我成佛道,立名無量壽!眾生聞此號,俱來我剎中。
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圓滿。亦以大悲心,普利諸群品。

本贴由智行于2005年6月19日21:28:07在〖西方净土〗发表. 
 
        解﹑悟﹑證的種種感想

  在修學過程中,有解﹑悟﹑證三種不同,如上五乘皆有。解是理解,依名相認識,沒有現量境界。悟是暫時或短暫現量,因累世惑重習深,現量不能永久或任運保持,或有的在禪坐中能行得,非禪坐中則行不來,等等。證就是永久和任運隨緣皆具現量,當然和悟又不同。依四諦法,有十六相心道品,有將前十五列為見道位(即悟道),末後第十六相心為證道。具體見丁氏佛学辭典上有說。若又將四諦法,分藏通別圓四教,那麼四教各有十六相心道品,成六十四種,細分可以更多。學人可以依次漸學,也有四教並進的。有人證前教道果(斷見思惑),而對後教完全無知,如二乘“阿羅漢”,於無明惑尚未聞名解義,更無悟境。有人於後教有悟,而未證前教道果(開悟而未斷見思惑)。漢地學人中開悟而位在凡夫聽說不少,即此類人。智慧利而染習深,多感此類,由往昔所修,乘急戒緩(多聞寡修)所致。和前者比,高下難定。我相信,往生淨土後,後者容易得力。但五種阿羅漢,除倒駕者外,余皆宜往生淨土,證得忍力和大智慧神通力,再入苦界度生。

  因為開悟是現量境界,悟則是親見,象划破暗夜的閃電於剎那間照亮前途,故可說是見道位,但乍悟易失,要不斷保任。以上的六十四相心都可以是悟境,有淺有深。依所觀智不同,見諦不同。可以看出,學解有大小乘,悟有大小乘,證當然也有大小乘。依藏教,所悟是小乘(相當小學,不是不重要)。依別圓二教,所悟是大乘。但也有不定型眾生,學小悟大,或學大悟小,跟前世今生因緣有關。這是通途豎超漸證法的特點,通常把悟放在首位,無悟則不了義,成盲修瞎練。

  橫超頓證之法說法不同,不一定把如上的悟放在首位,而是把信願行放在首位。什麼原因呢﹖就因為是頓超之法,從凡位頓超直入到佛位,中間歷超多位,行人無法憑自己解行證入此境界。唯依聖言聖教,生信發願,依果教行而得之,此處“行”非前“解行證”之行。一是因地漸次萬行,通常是難行而迂曲,一是佛果地境界上之行,通常是由佛智慧凝結出來的易行道。難行不一定就高,易行不一定就低,世人常犯此種邏輯錯誤以難為高﹑以易為低。可以看出,修這樣的法,信心最重要。信深則願實,願實則行力。淨宗和密宗的部分法門屬此類,一咒一佛號直入如來果位,屬極難信法,世人常不信生謗。也有許多人拿自己的理解或悟境來判斷,這樣很難到位,常常還是錯的,或以小謗大,佛果地受用境界唯佛與佛乃能知,故自解自悟若與佛說果教經典不合,則一定是錯的或是不究竟,果教經典有如淨土三經,說六字大明咒的<寶王經>等等經典。
宗門教下常說悟佛境界,這是見不二之理,見成佛理,不是遍見佛果地境界。初地尚不知二地落足處,佛果就更無法見,等覺尚不能全知,何況大多數學人遠不及初果境界。所以,在此門特點,不論悟不悟,有信願行則是究竟了義﹔又不論悟不悟,無信願行則非究竟了義,和通途不同日而語,此處應當小心。

  順便一提,從佛教整體護法和弘法看,通途豎超漸證和橫超頓證之法是應當緊密相依為命,離則兩傷,合則雙美。但不是說二途俱修,而是自有所專宗,而外護他宗。豎超漸證易信難行,橫超頓證易行難信,合之則學人由易信入易行,離則難兩全。在漢地,天臺是佛教的中流砥柱,天臺衰則諸宗皆衰,天臺興則諸宗皆興。所以各宗同修都應護持天臺教門,主修則以淨土為勝。這是我個人的看法,不知其他師兄認同否。

                開悟之后又如何?
   凡夫境界与佛境界不一不异,本來就是,因執生障。是故,開悟之後一定是打磨執著習氣,不是別有境界所得,所得亦是本有。
   宗門照理應不排斥念佛,又宗門人念佛開悟的,淨土宗和教門都有用念佛開悟的法,這和理性了不相礙,念佛之有即是空故。雖熾然信願行,亦無礙空性,故不礙開悟,只是信願行主旨是往生,不是開悟。

另外,往生全憑信願之有無,不是有無念到“『念而無念』『無念而念』之一心不亂境地”,一心不亂能往生,不等于說往生要一心不亂。
     本贴由智行于2005年6月19日13:13:12在〖西方净土〗发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