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跟演若达多一样可怜——舍真逐妄,迷头认影

(2025-10-14 13:31:02)
分类: 人生感悟
 我们跟演若达多一样可怜——舍真逐妄,迷头认影

   演若达多,梵名Yajn-adatta 。又作延若达多、耶若达多。意译为祠授,因祭祠天而乞得。《楞严经》卷四记载:富楼那问佛,一切众生何因有妄,自蔽妙明?佛陀举了演若达多的例子来说明迷本无因,妄无所依;狂性自歇,歇即菩提。室罗城中有个演若达多,一日晨朝以镜照面,见镜中头眉目可喜,而寻找自己的头却不见眉目,以为是魑魅所作,因此心生恐怖,导致精神分裂,无状狂走。
   以自己之本头比喻真心自性,镜中之头比喻妄心幻像。见镜中之头眉目可喜,比喻以幻为真,坚执不舍;寻找己头不见眉目,比喻迷失真如自性,不知本心是佛。
   凡夫众生,从无始劫来,迷失本心,背觉合尘,起惑造业,轮回不止。在圣者眼里,我们未尝不是心病患者,比演若达多更可怜。心病还须心药医,明心见性即痊愈。佛法即是治病良药,救苦妙方。

   楞严经卷四:“室罗城中演若达多,忽于晨朝,以镜照面,爱镜中头眉目可见,瞋责己头不见面目,以为魑魅,无状狂走。此人何因无故狂走?富楼那言:是人心狂,更无他故。”
 楞严经卷十:“佛告阿难:精真妙明,本觉圆净,非留死生及诸尘垢,乃至虚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斯元本觉妙明真精,妄以发生诸器世间,如演若多迷头认影。妄元无因,于妄想中立因缘性;迷因缘者,称为自然。彼虚空性,犹实幻生;因缘、自然,皆是众生妄心计度。”

  “迷头认影”比喻执迷幻像,迷失本性,不见自己的本来面目。《五灯会元·泐潭洪英禅师》说:“诸祖相继,至于达摩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语言,岂不是先圣方便之道?自是当人不信,却自迷头认影,奔逐狂途,致使竛竮,流浪生死。”卷六说:“不识家珍,迷头认影。”

《楞严经文句》卷四:“当知凡夫爱妄有而不见真空,二乘爱偏空而不见妙有,菩萨爱万行而不见中道,别教爱三界而不见法界,皆狂走也。(中略)是人心狂,更无他故,则知妄本无因。”

   演若达多“忽于晨朝以镜照面,爱镜中头,眉目可见,瞋责己头,不见面目,以为魑魅,无状狂走。”演若达多早晨起来照镜子,看到镜中的人头眉目相貌非常的可爱。痛恨自己的头不能看见面目。越想越生疑,以为受魔鬼的作祟,自己的头已经失掉了。因此发了狂,到处乱跑。佛陀通过这个例子来说明虚妄无因、妄想本空的道理,并进一步说明,知其虚妄,狂心自歇,歇即菩提:“演若达多,头本自然,本自其然,无然非自,何因缘故,怖头狂走?若自然头因缘故狂,何不自然因缘故失,本头不失,狂怖妄出,曾无变易,何藉因缘,本狂自然,本有狂怖,未狂之际,狂何所潜,不狂自然,头本无妄,何为狂走?若悟本头,识知狂走,因缘自然,俱为戏论。”
   演若达多“以镜照面”“嗔责己头”,认为自己没有头,为了找头,无状狂走。这是一种偏执狂、精神病。在佛陀看来,众生都是颠倒错乱,迷心逐物,与演若达多一样可怜。


           演若达多,迷头认影;狂性自歇,歇即菩提
《楞严经》卷四:

    佛告富楼那:众生迷闷,背觉合尘,故发尘劳,有世间相。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灭尘合觉,故发真如妙觉明性。

    富楼那言:我与如来,宝觉圆明,真妙净心,无二圆满。而我昔遭无始妄想,久在轮回,今得圣乘,犹未究竟;世尊,诸妄一切圆灭,独妙真常。敢问如来:一切众生,何因有妄,自蔽妙明,受此沦溺?

    佛告富楼那:汝虽除疑,余惑未尽,吾以世间,现前诸事,今复问汝:汝岂不闻,室罗城中,演若达多,忽于晨朝,以镜照面,爱镜中头,眉目可见;瞋责己头,不见面目,以为魑魅,无状狂走。于意云何?此人何因,无故狂走?
    富楼那言:是人心狂,更无他故。
    佛言:妙觉明圆,本圆明妙,既称为妄,云何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自诸妄想,展转相因,从迷积迷,以历尘劫。虽佛发明,犹不能返。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识迷无因,妄无所依;尚无有生,欲何为灭?得菩提者,如寤时人,说梦中事,心纵精明,欲何因缘,取梦中物?况复无因,本无所有。如彼城中演若达多,岂有因缘,自怖头走?忽然狂歇,头非外得,纵未歇狂,亦何遗失?富楼那!妄性如是,因何为在?汝但不随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则汝心中演若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何藉劬劳,肯綮修证。譬如有人:于自衣中系如意珠,不自觉知,穷露他方,乞食驰走,虽实贫穷,珠不曾失。忽有智者,指示其珠,所愿从心,致大饶富。方悟神珠非从外得。

   佛告阿难:即如城中演若达多,狂性因缘,若得灭除,则不狂性自然而出。因缘自然,理穷于是。演若达多,头本自然,本自其然。无然非自。何因缘故,怖头狂走。若自然头,因缘故狂。何不自然因缘故失,本头不失。狂怖妄出,曾无变易。何藉因缘,本狂自然,本有狂怖。未狂之际,狂何所潜?不狂自然头本无妄,何为狂走。若悟本头,识知狂走。因缘自然,俱为戏论。是故我言:三缘断故,即菩提心。菩提心生,生灭心灭。此但生灭,灭生俱尽,无功用道。若有自然,如是则明。自然心生,生灭心灭。

    汝今欲令见、闻、觉、知,远契如来常、乐、我、净。应当先择,死生根本,依不生灭,圆湛性成。以湛旋其虚妄灭生,伏还元觉;得元明觉,无生灭性,为因地心。然后圆成果地修证。如澄浊水,贮于静器,静深不动,沙土自沈,清水现前,名为初伏客尘烦恼。去泥纯水,名为永断根本无明。

    阿难。声于闻中自有生灭(声尘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闻性不生灭)。汝尚颠倒,惑声为闻。何怪昏迷,以常为断。如人梦中,其形虽寐,闻性不昏。纵汝形销,命光迁谢,此性云何为汝销灭?以诸众生,从无始来,循诸色声,逐念流转,曾不开悟性净妙常。不循真常,逐诸生灭,由是生生杂染流转。若弃生灭,守于真常,常光现前,根、尘、识心应时销落。想相为尘,识情为垢;二俱远离,则汝法眼应时清明,云何不成无上知觉? 

    人虽然在睡梦中,但是听闻本性并没有昏昧沉睡。即使身形销亡、生命迁谢,你的闻性也不会因此销灭。一切众生,从无始劫以来,循守攀缘声色,随着心念而流转,不能悟到清净常住的自性妙用。不去循守常住真心,反而去追逐种种生灭事物,由此生生世世,不停地流转轮回。如果离弃生灭幻像,循守真心常住,常住真心的光明便显现出来,六根、六尘、识心就应时而销亡。想阴的显像为六尘,八识的情结为幻垢,远离如是尘垢(圆觉经云:应知身心,皆为幻垢;垢相永灭,十方清净),那么,你的清净法眼一时就应现智光,怎么能够不成就无上真知真觉呢?
   《楞严经》云:“汝犹未明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幻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幻灭)。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于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其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 
  观照一切法苦、空、无常、无我。知六尘本空,不多流逸。因不流逸,旋元自归。尘既不缘,根无所偶。返流全一,六用不行。狂性自歇,歇即菩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