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初地到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
(2025-06-28 16:21:24)分类: 圣贤遗教 |
华严经:初地到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
至诚发愿往生极乐世界的人就是菩萨
《佛说山海慧菩萨经·菩萨见佛国往生品第二》:
山海慧菩萨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愿一切众生皆悉生彼(阿弥陀佛国),然后我等亦愿生彼。”佛记之曰:“正观正念得正解脱悉生彼。复次山海慧。汝今如是发愿(往生净土),是大菩萨摩诃萨!”
《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
佛说是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时,无量众生皆悉发愿,志求生彼极乐世界。于时世尊赞言:“善哉善哉!如汝所愿,必得生彼!”
《无量寿经》: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即阿鞞跋致菩萨)。
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七宝华中,住不退转。
《佛说菩萨内戒经》:
菩萨当知,三愿乃为菩萨。何谓三?一愿我当作佛。我当作佛时,令国中无有三恶道者,皆有金银水精琉璃七宝。人民寿无极,皆自然饭食衣被,五乐倡伎宫殿舍。二愿我往生阿弥陀佛前。三愿我世世与佛相值(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佛当授我莂(授记成佛)。是为三愿。
《观佛三昧海经》:
佛告父王:“一切众生在生死中,念佛之心亦复如是,但能系念不止,定生佛前。一得往生,即能改变一切诸恶,成大慈悲,如彼香树改伊兰林。”
一切诸佛菩萨皆从极乐世界出
《入楞伽经》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彼相所有名,是名分别相。
名相是分别,因缘事和合,
若不生彼心,是第一义相。
报相佛实体,及所化佛相,
众生及菩萨,并十方国土,
习气法化佛,及作于化佛,
是一切皆从,阿弥陀国出。
《大乘入楞伽经》(楞伽经的另一种译本)
大周于阗国三藏法师实叉难陀奉 敕译
十方诸刹土,众生菩萨中,
所有法报佛,化身及变化,
皆从无量寿,极乐界中出。
发愿故,得值诸佛
《出生菩提经》云:
“复有四法得值诸佛。云何为四?一者、恒以一心专念佛故。二者、称赞如来诸功德故。三者、所受律仪遍清净故。四者、以胜意乐发弘愿故。”
发愿必成现实
《悲华经》云:“往昔佛陀曾如是发愿:吾之教法中身著四指法衣、袈裟者,若未能遂意而得饮食,则我已欺诳如来,故我不得成佛。”又云:“所有在家众,指甲上耕耘,吾之出家僧,生活无贫困。”
《宝积经》云:“诸法乃缘起,住于意乐上,何者发何愿,将获彼等果。”《入行论》中亦云:“佛说一切善,根本为信乐。”所以要至心信乐,发愿求生净土。
从前,有两位乞丐见到一群僧众时,其中一位以嗔恨之念咬牙切齿地诅咒:“但愿这些僧人的脖颈被车轮碾断。”不久,当他躺在路边睡觉时,被飞驰而来的马车轧断了头部。而另一位却对僧众生起了清净之心,心想:若能以天人的甘露供养这些僧众该多好啊!以此善心使他获得了极大福报。上午,他躺在树荫下睡觉,直至下午,树荫也不会因太阳西行而偏移。后来,他以此福德而成为了一名大商主的继承人。
有愿便得往生!
《最胜问菩萨十住除垢断结经》云:
尔时世尊,复放觉花定意三昧光明,照彼三千大千世界,地狱、饿鬼、畜生之类,众苦消灭,皆得还生,在人道中,自识宿命。是时座上有四亿众,见此瑞应,各生患厌,心自思惟:“夫生有死,皆由因缘。死此生彼,牵连不断;淫之为源,斯由贪爱。我等愿乐生无欲国,乃得修此觉意三昧,定意正受。”
是时世尊,知来会者心中所念,而告之曰:“西方去此,无数佛土,有佛名无量寿。其土清净,无淫怒痴,悉同一心;皆由莲华中生,不因父母情欲生也;纯是童男,亦无女形;无大小便,以禅悦、乐法、无想念识以为饭食;共相敬念,如父如母。欲生彼者,可发誓愿。”时四亿众即于座上,同心发愿,求生彼土。
尔时世尊,即如其像,放觉意三昧光明,照彼国土,使四亿人,得见彼土如来世尊,及化生菩萨。其国广博,纯金、银、琉璃,众宝杂厕;无三恶道、八难之苦。见彼国已,此四亿人,随其形寿,皆得同时生彼国土,而得修此觉意三昧。斯由本誓发愿所致。觉意三昧之所感动,其德如是。
(按:《最胜问菩萨十住除垢断结经》的这段经文,和《阿弥陀经》的经文互相对照,可以得到一个重要的结论:有愿便得往生。你听从世尊的劝愿,有心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能往生。这都是阿弥陀佛绝对的救度。世尊不只是在《阿弥陀经》中劝我们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诸经之中亦有众多的经典,世尊劝勉我们发愿求生阿弥陀佛的国土。诸经之中世尊或专说或兼说阿弥陀佛的净土教法,有三百余部,这是世尊说任何法门所没有的殊胜说法。——信愿法师)
三界如陷阱,净土是上岸。
乘弥陀愿力,必生安乐国!
《观世音菩萨往生净土本缘经》云:
尔时,释迦牟尼如来赞叹观世音菩萨:“善哉!善哉!诚如所言,往生因缘,一一如斯。汝等当知,如今日者,我及阿弥陀一化始终也。譬如父母,有一子,幼稚堕井底,其父入井底,救其子置岸上,其母在岸,抱取养育,诸亲属助母养志,结朋友仪,不还本井秽中。我如慈父,五浊众生如堕井底,阿弥陀如悲母在岸上,如净土;观世音等如朋友;得不退,如不还。当知(释迦牟尼佛)入娑婆五浊秽中,教化六道愚痴众生,令生净土,弥陀接引不舍,观世音大势至守护,令不退还,皆依往昔誓愿因缘也。”
尔时,阿弥陀如来无数百千圣众,现空中,说偈言:
善哉释迦文,在浊利众生,闻名见身者,决定成佛道。
往昔因缘故,今来现空中,欲生我国者,必来迎西方!
尔时,释迦牟尼佛赞阿弥陀,说偈曰:
善哉两足尊,能利娑婆界,证明真实法,慈悲施一切。
若有重业障,无生净土因,乘弥陀愿力,必生安乐国。
若人造多罪,应堕地狱中,才闻弥陀名,猛火为清凉。
若念弥陀佛,即灭无量罪,现受无比乐,后必生净土!
发殊胜大愿故,成就佛刹,得净佛刹圆满庄严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功德庄严经》云: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菩萨成就三法,速得无上正等菩提,所求佛刹皆得成就。云何三法?一者住不放逸。二者如所闻法起正修行。三者发殊胜大愿。舍利子。若菩萨成就此三法者,速证无上正等菩提,随其所乐净佛刹土皆得圆满。
尔时,具寿舍利子白佛言:世尊!希有如来善说此法。世尊!由住不放逸故,获得一切菩提分法。住正修行故,得大菩提。以大愿殊胜故,成就佛刹。
佛告舍利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由不放逸故,得菩提分法。由住正修行故,得大菩提。由发殊胜大愿故,得净佛刹圆满庄严。舍利子。如我往昔依胜愿故,成如是刹。舍利子。我由往不放逸故,满其本愿。由正修行故,得大菩提。舍利子。若但言说而不修行,尚不能至声闻之地,何况能得无上菩提?是故,菩萨应当要期真实如说修行,于诸学处应如是学。
尔时,会中四万菩萨,从座而起,合掌向佛。异口同声白言:世尊!如佛所说。菩萨学处我当随学。住不放逸成就修行。满其大愿严净佛刹。如是之行我当行之。若诸菩萨随其所愿我当满足。
尔时,世尊熙怡微笑。时舍利子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现此微笑?佛告舍利子:汝见此诸善男子作师子吼不?舍利子言:唯然已见。佛言:舍利子。此诸善男子过百千劫,各于异刹,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同号愿庄严。亦如当来师子佛等。其国清净与无量寿如来刹土不增不减。唯除寿量。舍利子言:彼诸如来寿量几何?佛言:彼一一佛皆寿十劫。
发愿回向偈(出《华严经》):
文殊菩萨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广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国。
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
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
彼佛众会咸清净,我时于胜莲华生,
亲睹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
弥陀如来授记已,化身无数百俱胝,
智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
乃至虚空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
如是一切无尽时,我愿究竟恒无尽。
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