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普贤、观音势至等诸大菩萨修什么法门?
(2025-06-28 16:11:14)分类: 净土故园 |
文殊普贤、观音势至等诸大菩萨皆发愿求生极乐世界
“是名不可思议名号利益一大事因缘,其佛本愿力故。十方诸佛,皆俱赞誉彼佛名号功德,又称赞念佛有情之类。是故汝等皆当信受彼佛名号。世尊告阿难曰:如来所以兴出于世间,说彼佛不可思议、真实功德、光明名号利益大事因缘。是故我说难值、难见、难得、难闻。若有众生,有闻此法者,皆应信顺,如法修行。”
净土法门,乃诸佛果地境界,唯佛与佛乃能究尽。法身大士,所证与佛齐,威神难思议,皆发殊胜大愿,求生极乐世界,并普劝一切菩萨,皆仰信文殊之大智,入普贤之大行,统理大众,信愿念佛,同归极乐。末法众生,更应思地狱苦,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发愿求生极乐世界,实为了生脱死、离幻归真、迅速成佛之无上妙法也。
文殊菩萨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文殊师利发愿经》:
愿我命终时, 除灭诸障碍,
面见阿弥陀,
生彼佛国已, 成满诸大愿,
阿弥陀如来, 现前授我记。
严净普贤行, 满足文殊愿,
尽未来际劫, 究竟菩萨行。
(《文殊师利发愿经》译经后记云:“外国四部众礼佛时,多诵此经,以发愿求生净土。”)
普贤菩萨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国。
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
彼佛众会咸清净,我时于胜莲华生,亲睹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
弥陀如来授记已,化身无数百俱胝,智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
乃至虚空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如是一切无尽时,我愿究竟恒无尽。
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往生极乐世界
《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
佛告阿难:“汝今谛听。彼二菩萨,一名观自在,二名大势至。阿难!此二菩萨从娑婆世界舍寿量已,往生彼国(极乐世界)!”
观世音菩萨摄取众生往生极乐世界
《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
善男子,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变现种种(形象)救度无数百千万俱胝那庾多有情,令得往生极乐世界,见无量寿如来,得闻法要,皆令当得成菩提道。
大势至菩萨摄念佛人往生极乐世界
《大佛顶首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是则名为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
龙树马鸣天亲等大菩萨皆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大乘入楞伽经》:
南天竺国中,大名德比丘;
厥号为龙树,能破有无宗。
世间中显我,无上大乘法;
得初欢喜地,往生安乐国。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发愿偈》
天亲菩萨《往生论》(婆薮盘头菩萨造 元魏菩提留支译)
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
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是故愿生彼,阿弥陀佛国。
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
我作论说偈,愿见弥陀佛;普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
论曰:此愿偈明何义?示现观彼安乐世界,见阿弥陀佛,愿生彼国故。
难行道者:唯是自力,无他力持。
易行道者: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彼清净土。
凡是生彼净土,及彼菩萨人天所起诸行,皆缘阿弥陀如来本愿力故。
后之学者,闻他力可乘,当生信心,勿自局分! ——《往生论注》
觉明妙行菩萨发愿生净土
《西方确指》:
觉明妙行菩萨将显净土法门,而说偈言:
“诸佛之法要,微密不思议。牟尼大慈父,悲悯诸众生。
更以异方便,显示安乐刹,令发愿往生,横截诸恶趣。
由佛阿弥陀,大愿摄群品,闻名能受持,决定生无惑。
若有大力人,专念心常一,成就深三昧,现前亦见佛。”
菩萨示偈曰:
“八德池中莲已种,果然一念甚宏深。
滋培虽藉如来力,长养全凭决定心。”
又喻诸人曰:“此土有发愿往生者,彼土即生莲花。故作是语,汝等应生深信。”
菩萨曰:“净土一门,能广摄群品。汝问修持,当念阿弥陀佛,发愿往生,便得一了百了。汝无再惑。”
菩萨曰:“所示净土一门,真诸佛心宗,人天径路。今汝等虽求往生,若发愿不切,如入海而不获宝珠,徒劳无益也。我昔于晋明帝时,受贫子身,为贫苦故,乃发大愿云:‘我以夙业,受此苦报。若我今日不得见阿弥陀佛,生极乐国,成就一切功德者,纵令丧身,终不退息。’誓已,七日七夜,专精忆念,便得心开。见阿弥陀佛相好光明,遍十方世界。我于佛前,亲蒙授记。后至七十五而坐脱,竟生极乐。”
十方世界诸大菩萨皆往生净土
《无量寿经·菩萨往生第四十二》:
弥勒菩萨白佛言:“今此娑婆世界,及诸佛刹不退菩萨当生极乐国者,其数几何?”
佛告弥勒:于此世界,有七百二十亿菩萨,已曾供养无数诸佛,植众德本,当生彼国。诸小行菩萨,修习功德,当往生者,不可称计。
不但我刹诸菩萨等,往生彼国。他方佛土亦复如是。从远照佛刹,有十八俱胝那由他菩萨摩诃萨,生彼国土。东北方宝藏佛刹,有九十亿不退菩萨,当生彼国。从无量音佛刹、光明佛刹、龙天佛刹、胜力佛刹、师子佛刹、离尘佛刹、德首佛刹、仁王佛刹、华幢佛刹,不退菩萨当往生者,或数十百亿,或数百千亿,乃至万亿。
其第十二佛名无上华。彼有无数诸菩萨众,皆不退转。智慧勇猛,已曾供养无量诸佛,具大精进,发趣一乘。于七日中,即能摄取百千亿劫,大士所修坚固之法。斯等菩萨,皆当往生。其第十三佛名日无畏,彼有七百九十亿大菩萨众,诸小菩萨及比丘等,不可称计,皆当往生。十方世界诸佛名号及菩萨众当往生者,但说其名,穷劫不尽!
大经云:
“四万亿那由他百千众生,于无上菩提未曾发意,今始初发,种诸善根,愿生极乐,见阿弥陀佛,皆当往生彼如来土。各于异方,次第成佛,同名妙音如来。”
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
《华严经·十地品》:“佛子!是名略说菩萨摩诃萨第十法云地;若广说者,假使无量阿僧祇劫亦不能尽。佛子!菩萨住此地(十地),多作摩醯首罗天王,于法自在,能授众生、声闻、独觉、一切菩萨波罗蜜行,于法界中所有问难无能屈者。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如是一切诸所作业,皆不离念佛,乃至不离念具足一切种、一切智智(佛智)。复作是念:「我当于一切众生为首、为胜,乃至为一切智智依止者。」若勤加精进,于一念顷,得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佛刹微尘数三昧,乃至示现尔所微尘数菩萨以为眷属;若以菩萨殊胜愿力自在示现,过于此数,所谓:若修行、若庄严、若信解、若所作、若身、若语、若光明、若诸根、若神变、若音声、若行处,乃至百千亿那由他劫不能数知。”
至诚发愿往生极乐世界的人就是菩萨
《佛说山海慧菩萨经·菩萨见佛国往生品第二》:
山海慧菩萨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愿一切众生皆悉生彼(阿弥陀佛国),然后我等亦愿生彼。”佛记之曰:“正观正念得正解脱悉生彼。复次山海慧。汝今如是发愿(往生净土),是大菩萨摩诃萨!”
《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
佛说是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时,无量众生皆悉发愿,志求生彼极乐世界。于时世尊赞言:“善哉善哉!如汝所愿,必得生彼!”
《无量寿经》: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即阿鞞跋致菩萨)。
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七宝华中,住不退转。
《佛说菩萨内戒经》:
菩萨当知,三愿乃为菩萨。何谓三?一愿我当作佛。我当作佛时,令国中无有三恶道者,皆有金银水精琉璃七宝。人民寿无极,皆自然饭食衣被,五乐倡伎宫殿舍。二愿我往生阿弥陀佛前。三愿我世世与佛相值(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佛当授我莂(授记成佛)。是为三愿。
《观佛三昧海经》:
佛告父王:“一切众生在生死中,念佛之心亦复如是,但能系念不止,定生佛前。一得往生,即能改变一切诸恶,成大慈悲,如彼香树改伊兰林。”
一切诸佛菩萨皆从极乐世界出
《入楞伽经》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彼相所有名,是名分别相。
名相是分别,因缘事和合,
若不生彼心,是第一义相。
报相佛实体,及所化佛相,
众生及菩萨,并十方国土,
习气法化佛,及作于化佛,
是一切皆从,阿弥陀国出。
《大乘入楞伽经》(楞伽经的另一种译本)
大周于阗国三藏法师实叉难陀奉 敕译
十方诸刹土,众生菩萨中,
所有法报佛,化身及变化,
皆从无量寿,极乐界中出。
发愿故,得值诸佛
《出生菩提经》云:
“复有四法得值诸佛。云何为四?一者、恒以一心专念佛故。二者、称赞如来诸功德故。三者、所受律仪遍清净故。四者、以胜意乐发弘愿故。”
发愿必成现实
《悲华经》云:“往昔佛陀曾如是发愿:吾之教法中身著四指法衣、袈裟者,若未能遂意而得饮食,则我已欺诳如来,故我不得成佛。”又云:“所有在家众,指甲上耕耘,吾之出家僧,生活无贫困。”
《宝积经》云:“诸法乃缘起,住于意乐上,何者发何愿,将获彼等果。”《入行论》中亦云:“佛说一切善,根本为信乐。”所以要至心信乐,发愿求生净土。
从前,有两位乞丐见到一群僧众时,其中一位以嗔恨之念咬牙切齿地诅咒:“但愿这些僧人的脖颈被车轮碾断。”不久,当他躺在路边睡觉时,被飞驰而来的马车轧断了头部。而另一位却对僧众生起了清净之心,心想:若能以天人的甘露供养这些僧众该多好啊!以此善心使他获得了极大福报。上午,他躺在树荫下睡觉,直至下午,树荫也不会因太阳西行而偏移。后来,他以此福德而成为了一名大商主的继承人。
有愿便得往生!
《最胜问菩萨十住除垢断结经》云:
尔时世尊,复放觉花定意三昧光明,照彼三千大千世界,地狱、饿鬼、畜生之类,众苦消灭,皆得还生,在人道中,自识宿命。是时座上有四亿众,见此瑞应,各生患厌,心自思惟:“夫生有死,皆由因缘。死此生彼,牵连不断;淫之为源,斯由贪爱。我等愿乐生无欲国,乃得修此觉意三昧,定意正受。”
是时世尊,知来会者心中所念,而告之曰:“西方去此,无数佛土,有佛名无量寿。其土清净,无淫怒痴,悉同一心;皆由莲华中生,不因父母情欲生也;纯是童男,亦无女形;无大小便,以禅悦、乐法、无想念识以为饭食;共相敬念,如父如母。欲生彼者,可发誓愿。”时四亿众即于座上,同心发愿,求生彼土。
尔时世尊,即如其像,放觉意三昧光明,照彼国土,使四亿人,得见彼土如来世尊,及化生菩萨。其国广博,纯金、银、琉璃,众宝杂厕;无三恶道、八难之苦。见彼国已,此四亿人,随其形寿,皆得同时生彼国土,而得修此觉意三昧。斯由本誓发愿所致。觉意三昧之所感动,其德如是。
(按:《最胜问菩萨十住除垢断结经》的这段经文,和《阿弥陀经》的经文互相对照,可以得到一个重要的结论:有愿便得往生。你听从世尊的劝愿,有心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能往生。这都是阿弥陀佛绝对的救度。世尊不只是在《阿弥陀经》中劝我们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诸经之中亦有众多的经典,世尊劝勉我们发愿求生阿弥陀佛的国土。诸经之中世尊或专说或兼说阿弥陀佛的净土教法,有三百余部,这是世尊说任何法门所没有的殊胜说法。——信愿法师)
三界如陷阱,净土是上岸。
乘弥陀愿力,必生安乐国!
《观世音菩萨往生净土本缘经》云:
尔时,释迦牟尼如来赞叹观世音菩萨:“善哉!善哉!诚如所言,往生因缘,一一如斯。汝等当知,如今日者,我及阿弥陀一化始终也。譬如父母,有一子,幼稚堕井底,其父入井底,救其子置岸上,其母在岸,抱取养育,诸亲属助母养志,结朋友仪,不还本井秽中。我如慈父,五浊众生如堕井底,阿弥陀如悲母在岸上,如净土;观世音等如朋友;得不退,如不还。当知(释迦牟尼佛)入娑婆五浊秽中,教化六道愚痴众生,令生净土,弥陀接引不舍,观世音大势至守护,令不退还,皆依往昔誓愿因缘也。”
尔时,阿弥陀如来无数百千圣众,现空中,说偈言:
善哉释迦文,在浊利众生,闻名见身者,决定成佛道。
往昔因缘故,今来现空中,欲生我国者,必来迎西方!
尔时,释迦牟尼佛赞阿弥陀,说偈曰:
善哉两足尊,能利娑婆界,证明真实法,慈悲施一切。
若有重业障,无生净土因,乘弥陀愿力,必生安乐国。
若人造多罪,应堕地狱中,才闻弥陀名,猛火为清凉。
若念弥陀佛,即灭无量罪,现受无比乐,后必生净土!
发殊胜大愿故,成就佛刹,得净佛刹圆满庄严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功德庄严经》云: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菩萨成就三法,速得无上正等菩提,所求佛刹皆得成就。云何三法?一者住不放逸。二者如所闻法起正修行。三者发殊胜大愿。舍利子。若菩萨成就此三法者,速证无上正等菩提,随其所乐净佛刹土皆得圆满。
尔时,具寿舍利子白佛言:世尊!希有如来善说此法。世尊!由住不放逸故,获得一切菩提分法。住正修行故,得大菩提。以大愿殊胜故,成就佛刹。
佛告舍利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由不放逸故,得菩提分法。由住正修行故,得大菩提。由发殊胜大愿故,得净佛刹圆满庄严。舍利子。如我往昔依胜愿故,成如是刹。舍利子。我由往不放逸故,满其本愿。由正修行故,得大菩提。舍利子。若但言说而不修行,尚不能至声闻之地,何况能得无上菩提?是故,菩萨应当要期真实如说修行,于诸学处应如是学。
尔时,会中四万菩萨,从座而起,合掌向佛。异口同声白言:世尊!如佛所说。菩萨学处我当随学。住不放逸成就修行。满其大愿严净佛刹。如是之行我当行之。若诸菩萨随其所愿我当满足。
尔时,世尊熙怡微笑。时舍利子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现此微笑?佛告舍利子:汝见此诸善男子作师子吼不?舍利子言:唯然已见。佛言:舍利子。此诸善男子过百千劫,各于异刹,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同号愿庄严。亦如当来师子佛等。其国清净与无量寿如来刹土不增不减。唯除寿量。舍利子言:彼诸如来寿量几何?佛言:彼一一佛皆寿十劫。
发愿回向偈(出《华严经》):
文殊菩萨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广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国。
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
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
彼佛众会咸清净,我时于胜莲华生,
亲睹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
弥陀如来授记已,化身无数百俱胝,
智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
乃至虚空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
如是一切无尽时,我愿究竟恒无尽。
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