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震惊朝廷的《十僧冥报记》

(2025-04-18 17:19:55)
分类: 因果轮回

震惊朝廷的《十僧冥报记》

此事出在唐懿宗年间(公元859873)。宁国寺僧名绍隆,死去五日,还阳云:我与十比丘,次第于阎罗所辨别是非,判决善恶,因果差殊等事。

一是报恩寺僧广福。云:生来庸愚智钝,专修净土。王言,汝信行两全,唯缺一愿,向西念佛立愿。僧合掌云:愿余生极乐,亲见阿弥陀。当时阿弥陀佛大放慈光,金台接引,往生净土。(按:净土法门,发愿为重,有愿必成,今发愿今往生,已发愿已往生)

二是定林寺僧道益。云:少年破戒,无罪不造,老年遇知识,深知因果,改恶向善,闭关苦行,摄心为戒,涤意为道,宾客寸香应酬,日夜念十万弥陀。王云:如是行持,本当上品上生,因汝少年破戒,造大罪业,幸得老年回头悔过,惭愧精进为道,仗摄心念佛之力,得能排遣前愆,如白玉有瑕,不称为净,先生天堂,后生西方。(按:道益法师日夜念十万弥陀圣号,为何不能当世即得往生?非因戒行有亏,实因缺乏信愿;念佛若无信愿,纵然一心不乱,亦不能当生即生。经云,信愿具足,虽五逆十恶,临终念佛亦得生净土。当深自警醒,信愿念佛,至诚发愿,必定往生!  

三是宝严寺僧智达。云:生来苦行,坐禅为业。王云:汝粗行无亏,细行有缺,生死未明,摄心研穷,得生天界。

四是天宁寺僧功修。云:中年削发,礼事三宝,好营塔寺,领施主植福培因 ,生天证圣。王云:原属是理,果必从因,响必应声,若能因果相应,为首功德最大,汝将信施银钱混乱杂用,虽无利己益徒,亦有移东改西,因果差殊,难免招报(因果至精至微,毫厘不差)。汝今福大远报,先享福乐,即言善司,送至宰辅家为子,及第为元,福尽祸至,还报前业。(按:可惜不念佛,念佛必成佛)  

五是云林寺僧真常。云:教化四众,布施舍财,造佛印经,培因植福。王云:沙门之体,摄心为戒,泯念为道,志在禅诵,心持佛号,不预世事,要断攀缘,教化求财贪心便起,即言付司,送入黑门(按:黑门、泥犁、铁围、阿鼻……皆地狱之异名。有为之功,多诸过咎,天堂未就,地狱先成)。
  六是宝华寺僧觉性。云:原作刺史,舍资造寺,结缘树福(修福),后休官入道,虽未念佛参禅,亦有礼拜不缺。王言,卿作刺史,枉法治人,仗势取财,假作此寺,何益之有?非卿自己家财,是子民汗血之物,后既休官,不恋世荣,堪称智人;不了生死,亦是愚人,辜负弃职为僧,出家本为出三界火宅之家,往生西方极乐之安,不为生死,出家何益?忠孝两失,佛门又败(被败坏),今到明镜台前,有何舌辩,汝一生行为,何劳多说?即言付司,送入黑门。(按:不修净土,难免轮回)

七是大觉寺僧方润。云:讲说楞严、华严、楞伽、圆觉、法华、涅槃诸经,领众听法千人。王言,讲经法师,人天导范;为法为人,要去彼我;代圣代贤,须除悭贪。汝虽讲经多部,实行(实际修为)一毫全无,心图名闻利养,意起贡高我慢,说我长而彼短,择细食而厌粗,庸僧之行毫无,法师之行焉在,即言付司,送入黑门。 (按:讲经说法功德大,不明真心易谤法。《佛藏经·净法品第六》云:“身未证法而在高座[讲经说法],身自不知而教人者,必堕地狱”;“不净说法者得罪极多,亦为众生作恶知识,亦谤过去未来今佛。是人宁自以利刀割舌,不应众中不净说法”
八是清觉寺僧妙华。云:闭关修行,为了生死。王大骂云:汝今虚名闭关,全无正念,身寄关内,心思关外,诳惑妇人,来往不断,希图利养,朝夕无厌,口称办道,假作修行,眼爱女色,意攀世缘,实无一点了生死心,诚有骗财千般活计,虽晨昏功课精勤,僧家当为事业,昼夜心想攀缘,比丘第一重罪,即言付司,送入铁围。(按:闭关者,关闭六识,制心一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九是明因寺僧英晖。云:住持古刹,领众修行。王言:领众是菩萨行,汝无菩萨心,住持法王位,汝无法王之法,宗旨不明,滥占法席,虚谈生死,实为名利,开示后学,妄入邪途,第一大罪也。又作水陆法事主,违背先圣坛仪,亵渎上界圣贤,亏弄法界道场,失落金言佛语,第二大罪也。外现威仪,内藏过失,尸罗(戒律)不净,言行全亏,妄称知识,滥膺恭敬,第三大罪也。常住财物,蓄积私藏,顾爱子孙,殃累同报,第四大罪也。即言付司,先发补经舍,补满水陆经忏,功德司较量,填还满足后,堕泥犁受苦,随业重报。(按:可惜不念佛,念佛即解脱。)

十是香林寺僧宗悦。云:弘阐经忏,代佛宣扬。王拍案诃责云:汝到吾前妄言谬语,阳世易瞒,阴间难隐,专在图财获利之心,毫无弘阐宣扬之志,斋主虔心耿耿,诚冀荐悼亡灵,专祈利益;汝等放逸优游,只要贸易财多,如是滥僧,罪重万千,补经舍之经忏重叠如山,债鬼陈白,讨偿似海,积财肥己,取色买婬,诱引男女,动心失节,戒律全无,名是比丘,盗佛袈裟,甚属痛恨,判堕阿鼻大地狱中,受八万大劫苦恼,罪毕,再发畜生道中,骆驼牛马等身,还偿檀施斋主宿债。(按:可惜不修净土,难了生死。)

阎王将十僧判决明白,绍隆发送还阳,绍隆将此事情陈白悟达国师,国师奏明懿宗皇帝,(帝)即遣钦差访查各寺,住处、僧名,一一不差,均已死故,钦差覆旨,帝言:“冥报之事,阳世不知,刊刻流通,使天下僧尼,知因识果,改恶迁善,持戒念佛,往生净土必矣。”  (按:悟达国师[公元809882],唐代眉州洪雅人。法名知玄,字后觉,唐僖宗赐号“悟达国师”)

十僧冥报记,清光绪十一年乙酉九月二十五日 闽邑弟子林晁熙在福建省怡山长庆流通重刻板藏。

(按:唐代十僧冥报之事,僧人亲历,禀报国师,国师上奏皇帝。皇帝下诏,派钦差查访,结果全部属实,确凿无疑。故刻印流通至今,令人深信因果,改恶迁善,持戒念佛,往生净土。此十僧中,仅一人成就往生净土。二人升天堂,一人投人间,报尽入恶。六人入地狱,求出无期。黑门、泥犁、铁围、阿鼻……皆是地狱之异名。此文深有警示之用,因果不虚,动念即业。唯有信愿念佛、求生净土,方是出路。百丈清规云:修行以念佛为稳当。信然!)


《洛阳伽蓝记》之惠凝入冥见闻

此事载《洛阳伽蓝记》卷二:

 崇真寺比丘惠凝死,七日还活。经阎罗王检阅,以错名放免。

惠凝具说:“过去之时,有五比丘同阅(同堂受审)。一比丘,云宝明寺智圣,坐禅苦行,得升天堂。有一比丘般若寺道品,以诵四十卷《涅槃》,亦升天堂。 

   有一比丘,云是融觉寺昙谟最,讲《涅槃》、《华严》,领众千人。阎罗王云:‘讲经者,心怀彼我,以骄凌物,比丘中第一粗行。今唯试坐禅诵经,不问讲经。’昙谟最云:‘贫道立身已来,唯好讲经,实不闇诵。’阎罗王勑付司,即有青衣十人,送昙谟最向西北门,屋舍皆黑,似非好处。

    有一比丘云是禅林寺道弘,自云:‘教化四辈檀越,造一切经,人中像十躯。’阎罗王曰:‘沙门之体,必须摄心守道,志在禅诵,不干(涉及)世事,不作有为。虽造作经象,正欲得它人财物;既得它物,贪心即起;既怀贪心,便是三毒不除,具足烦恼。’亦付司,仍与昙谟最同入黑门。

   有一比丘云是灵觉寺宝明,自云:‘出家之前,尝作陇西太守,造灵觉寺成,即弃官入道。虽不禅诵,礼拜不缺。’阎罗王曰:‘卿作太守之日,曲理枉法,劫夺民财,假作此寺,非卿之力,何劳说此?’亦付司,青衣送入黑门。”

    太后闻之,遣黄门侍郎徐纥,依惠凝所说,即访宝明寺。城东有宝明寺,城内有般若寺,城西有融觉、禅林、灵觉等三寺。问智圣、道品、昙谟最、道弘、宝明等,皆实有之。议曰:“人死有罪福,即请坐禅僧一百人,常在殿内供养之。”诏:“不听持经象沿路乞索,若私有财物造经象者任意。”

   凝亦入白鹿山居隐修道。自此以后,京邑比丘,悉皆(坐)禅诵(经),不复以讲经为意。

 

 

【注】

1、阎罗王是梵名,佛教中谓地狱主。并引《翻译名义集》二《鬼神篇》云:“琰魔或云琰罗,此翻静息,以能静息造恶者不善业故。或翻遮,谓遮令不造恶故。”据云:还有说阎罗乃双王,一男一女,本是兄妹,兄管男,妹管女。这倒是头一次听说。还有翻译成苦乐并受,故云双也。

2、关于昙谟最,在本书卷四《融觉寺》有记载,与此处记载相同。另《续高僧传》卷三十也有他的传,对他一生行事记载比较详细,据称在当时中国和西域地区,人们称之为“东方圣人”,乃精于典籍和思想的高僧。

卷四:“融觉寺,清河文献王怿所立也,在阊阖门外御道南。有五层浮图一所,与冲觉寺齐等。佛殿僧房,充溢一里。比丘昙谟最善於禅学,讲《涅槃》、《花严》,僧徒千人。天竺国胡沙门菩提流支见而礼之,号为菩萨。流支解佛义,知名西土,诸夷号为罗汉。晓魏言及隶书,翻十地,楞伽及诸经论二十三部,虽石室之写金言,草堂之传真教,不能过也。流支读昙谟最《大乘义章》,每弹指赞叹,唱言微妙,即为胡书写之,传之於西域。西域沙门常东向遥礼之,号昙谟最为东方圣人。”

 

3、什么是三毒?《大智度论》三十一:“我所心生故,有利益我者而生贪欲,违逆我者而生瞋恚。此结使不从智生,从狂惑生故,是为痴。三毒为一切烦恼之根本,悉由吾我。”三毒即贪、瞋、痴。

4、宝明寺见于卷二,融觉寺见于卷四,余下三寺不见于本书。

5、北魏风行造像,范先生的校注引用清儒王昶《金石萃编》卷三十九《北朝造像诸碑总论》,说明造像的缘由,造像之盛行以及造像者和其他供奉者的重重名称,非常详细,在此不一一钞录。

 

6、为什么昙谟最这样的高僧,却被阎罗王批驳,并打入黑屋受罚?这是相当奇怪的事情。范先生先是引用清儒俞正燮《癸巳存稿》卷十二《洛阳伽蓝记》条的上述疑问,进而解释此问题,云:“此故事似系出于坐禅派僧徒所伪造,以攻击异派,甚至如昙谟最本修禅学,唯以兼明论道,遂亦不惜加以诬蔑。宗派斗争,用心至深,俞氏谓为不可思议者,由于未考当时佛教之情势耳。”并引汤用彤先生《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七七八页)所引书,谈及这则故事或虽伪传,但可以反映当时北朝一般僧人的态度,一味迷信禅坐,而忽略经义的探究。此皆胡乱猜测,请看佛经开示:

 

《佛藏经·净法品第六》云:“身未证法而在高座(讲经说法),身自不知而教人者,必堕地狱”;“不净说法者得罪极多,亦为众生作恶知识,亦谤过去未来今佛。是人宁自以利刀割舌,不应众中不净说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