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了悟子
了悟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10,668
  • 关注人气:13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哀哉,人也!

(2025-04-17 15:30:04)
分类: 人生感悟

   哀哉,人也!
   任何人,不论你知或不知,信或不信,都曾经经历过无量次的轮回转世。如果打印一份轮回清单,那么将是这样的大概率状况:过去世90%的时间和去处是在地狱,5%的时间和去处是在鬼道,3%的时间和去处是在动物道,1%的时间和去处是在天道,1%的时间和去处是在人道。而在这稀有难得的人道间,也大抵是无佛时代与灾变时期。

    拥有如此难得的人身,身处如此不堪的人间,人们却唐突而过,终其一生,一年三百六十天,一天八万六千秒,没有一秒考量过自己的生死大事,没有一秒为自己的生死大事做准备,甚至没有一秒警示自己也要面临死亡!无怪乎死神到来时怨天尤人,哭爹喊娘。真是荒谬绝伦,可悲可叹!
  人们一生忙碌,狗苟蝇营,却没有一秒钟考虑自己的生死大事,总以为死亡只是别人的事情,自己永远不死!  
  天南海北什么都知道,唯独不知道自己的本来面目;
  五洲四海哪里都关心,唯独不关心自己的生死大事。虚生浪死,枉活一世,可不哀哉!
人这短暂的一生,大致可划为两个阶段:
  年轻时作死;年老时是等死。从来没有理性达观地观生死、了生死。
 而是一生都在极力回避死亡,欺骗自己无有轮回;
 到临死时被无常大鬼抓走,堕入阴曹地府,无路可逃;或沦为孤魂野鬼,无计可施。

所谓道:
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
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生老病死谁替得?酸甜苦辣自承当。
人从巧计夸伶俐,天自从容定主张。

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持手一双。
悲欢离合朝朝闹,富贵穷通日日忙。
休得争强与斗胜,百年浑是戏剧场。
顷刻一声锣鼓散,不知何处是故乡!
世间万般带不去,随业流转见阎王。

莫等闲!
人生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爱河千尺浪,苦海万丈波,
欲免轮回苦,及早念弥陀。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
佛号入乱心,乱心必得佛;
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且看白居易《念佛行》:
  余年七十一,不复事吟哦,
  看经费眼力,作福畏奔波,

  何以度心眼,一句阿弥陀,
  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

  假饶忙似箭,不废阿弥陀,
  日暮而途远,吾生已蹉跎,

  旦夕清净心,但念阿弥陀,
  达人应笑我,多却阿弥陀,

  达又作甚么,不达又如何?
  普愿法界众,同念阿弥陀。

看看你的轮回史——骨山泪海经
 (摘自《杂阿含经》卷三十三、三十四)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众生于无始生死长夜轮转,不知苦之本际。”
  时,有异比丘从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为佛作礼,右膝著地,合掌白佛:“世尊,劫长久如?”
  佛告比丘:“我能为汝说,而汝难知。譬如铁城,方一由旬,高下亦尔,满中芥子,有人百年取一芥子,尽其芥子,劫犹不竟。譬如大石山,不断不坏,方一由旬。若有士夫以迦尸劫贝【迦尸国出产的布料,用劫贝树的纤维织成的白毡,以耐用著称】百年一拂,拂之不已,石山遂尽,劫犹不竟。一劫者如是长久。如是长劫,百千万亿大苦相续,白骨成丘,脓血成海,乃至地狱、畜生、饿鬼恶趣,百千万亿劫受诸苦恼。是名无始生死长夜轮转,不知苦之本际。是故比丘,当如是学,断除诸有,莫令增长!”
  
  佛告诸比丘:“众生无始生死,长劫轮转,不知苦之本际。若此大地一切草本,以四指量,斩以为筹,以数汝等长夜(长劫,下同)轮转生死所依父母;筹数已尽,其诸父母数犹不尽。”
  佛告诸比丘:“汝等长劫轮转生死,所出身血甚多无数,过于恒河水及四大海。所以者何?汝于长夜,曾生象中,或截耳、鼻、头、尾、四足,其血无量。或受马身,驼、驴、牛、犬诸禽兽类,断截耳、鼻、头、足四体,其血无量。汝等长夜或为贼盗,为人所害,断截头、足、耳、鼻,分离四体,其血无量。汝等长夜身坏命终,弃于冢间,脓坏流血,其数无量。或堕地狱、畜生、饿鬼,身坏命终,其流血出亦复无量。”
  佛告诸比丘:“汝等长劫轮转生死,流泪甚多,过彼恒水及四大海。所以者何?汝等长劫轮回中,丧失父母、兄弟、姊妹、宗亲、知识,丧失钱财,为之流泪,甚多无量。汝等从无始生死,长劫轮转,及生地狱、畜生、饿鬼,其身血泪甚多无量。”  

  佛告比丘:“色为是常?为非常耶?”
  比丘白佛:“无常,世尊。”
  佛告比丘:“若无常者,是苦耶?”
  比丘白佛:“是苦,世尊。”
  佛告比丘:“若无常、苦者是变易法,圣弟子宁复于中见是我、异我、相在不?”
  比丘白佛:“不也,世尊。”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佛告比丘:“若所有色,过去未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是如实知;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圣弟子如是观者,于色厌离,于受、想、行、识厌离;厌离已不乐,不乐已解脱,解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是法时,四十比丘波梨耶聚落住者不起诸漏,心得解脱。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