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是梦宅,故云长眠三界中
(2025-02-13 15:00:03)分类: 世间如梦 |
三界是梦宅,故云长眠三界中
永明延寿大师《心赋注》:
梦宅虚无。
如唯识论云:如梦中触女形,自身能出不净。觉时亦尔,未触女形之时,由极重染爱现前,便致如斯流溢之相。由於梦有等无间缘差别力故,遂便引起非理作意。以此为因,便见遗泄。又如小儿梦遗尿等事,如似梦中虽无实境,却能出不净。又如梦食毒等,应身成病,有闷绝流汗之事。此亦由其唯识有用。
又如论云:诸地狱中所有狱卒狗乌等,所有动作,不待外缘。彼地狱受罪众生,先罪恶业,为任持故,如木影舞,同众生相。所以《首楞严经》云:昼则想心,夜成诸梦,以梦觉俱不出心故。梦中无境,唯心成事,与觉无异。
如小乘立九难,难大乘师云:我信梦中唯识,不信觉时唯识,以有实作用故。因以梦喻,如出不净等,亦有实作用,遂破彼疑。应立量云:觉时境色是有法,定唯识为宗,因云以有实作用故,同喻如汝梦中境色。
是以《华严经》颂云:菩萨了世法,一切皆如梦。非处非无处,体性恒寂灭。诸法无分别,如梦不异心。三世诸世间,一切悉如是。梦体无生灭,亦无有方所。三世悉如是,见者心解脱。梦不在世间,不在非世间。此二不分别,得入於忍地。
又《大智度论》云:佛说诸法,无有根本定实如毫厘许所有。欲证明是事,故说梦中受五欲譬。如须菩提意,若一切法毕竟空无所有性,今何以故现有眼见耳闻法。以是故,佛说梦譬喻。如人梦力故,虽无实事,而有种种闻见、瞋处、喜处。觉人在傍,则无所见。如是凡夫人,无明颠倒力故,妄有所见。圣人觉悟,则无所见。一切法,若有漏、若无漏,若有为、若无为,皆不实虚妄,故有见闻。
如《幽冥录》:焦湖庙有一柏杌,或云玉杌,杌有小坼。时单父县人杨林为贾客,至庙祈求。庙巫谓曰:君欲好婚否?林曰:幸甚!巫即遣林近杌边,因入坼中。遂见朱门琼室,有赵太尉在其中。即嫁女与林,生六子,皆为秘书郎。历数十年,并无思归之志。忽如梦觉,犹在杌傍,林怆然久之。
如华严记云:觉梦相成,故须说觉。於中初以觉成梦,以未觉时,不知是梦故;於中初要在觉时,方知是梦者。正辨须觉,所以谓大梦之外,则必有彼大觉之明,谓我世尊方知三界皆如梦故。
上引楞伽叹佛能了於梦。次,正在梦时不知是梦者,谓为实故。为诸凡夫长眠大夜,不生厌求。故睿公云:梦中瞻梦,纯昏心也。次,设知是梦亦未觉故者,此通妨难,谓亦有人梦知是梦。如人重眠,忽有梦生,了知我梦,以睡重故,取觉不能。喻诸菩萨从初发心,即知三界皆梦。岂非是觉,何用更说觉时?故今释云亦未见觉,未大觉故。
故起信论云:若人觉知前念起恶,令其不起。虽复名觉,即是不觉,有生灭故,无明覆心不自存故。次云:觉时了梦,知实无梦者,非唯觉时知梦,亦知无梦。如八地菩萨梦渡河喻,证无生忍,不见生死此岸,涅盘彼岸,能度所度皆叵得故,况於大觉。
故经云:久念众生苦,欲拔无由脱。今日证菩提,豁然无所有。然由梦方有觉,故辨梦觉时者,上辨以觉成梦,此辨以梦成觉。对梦说觉,无梦无觉。既了梦无梦,对何说觉。故觉梦斯绝,如无不觉。则无始觉,觉梦双绝,方为妙觉也。
宋代,焦湖庙有一个柏树枕头,有人叫它玉枕,枕上有裂缝。当时,单父县商人杨林来庙里祈祷。庙里的巫师对他说:"你想结一桩好婚姻吗?"杨林说:"那可太好了!"巫师立即让他来到柏枕旁,他从那裂缝中进去。随即看见一座镶金铺玉的红楼,赵太尉在里面。太尉见了杨林,便把女儿嫁给了他。他和妻子生了六个儿子,都成了秘书郎。这样一直过了好几十年,杨林没有想起要回家。一天,他忽然如梦方醒,发现自己还在枕头边呢。他感到怅然若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