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花钱买来的好哪能“真的好”?
这两天,很多湖南邵阳市民都接到了邵阳市综治委的短信。短信中称,“邵阳人要说邵阳好,家乡才能真的好”。请接到省里民意调查电话,给出了客观公正、积极评价的市民,凭通话记录可以领取300元补贴。( 9月10日《新京报》)
如今有不少唱家乡好的歌,比如《家乡好》、《家乡美》、《谁不说俺家乡好》……的确如歌里所唱的“谁不说自己的家乡好/魂牵梦绕……走遍了天涯海角/还是家乡好。”唱着《家乡好》这首歌,我常心潮澎湃。每个人都有家乡情节,家乡好,很少有人会说不好,但如果家乡不是那么好,当然也会说不好。我曾写过家乡好的文章,也写过诸多不好的文章,其中家乡遭受污染的就写了几篇。其实老百姓心中有杆秤,好,你就是不给补贴,他们也自然会说好。
邵阳政府部门花钱买说好,显然是一种心虚的表现。省综治民调,其目的就真正了解邵阳的真实民意,治安状况。邵阳的治安好不好,生活在邵阳的老百姓最有发言权。邵阳是个出新闻的地方,之前那臭名昭著的“邵氏弃儿”就震惊全国。仅仅因欠缴“社会抚养费”,数以十计的邵阳儿童就此被强行抱离生父母、养父母,被计生部门统一改姓“邵”送进福利院,有的被远渡重洋送到国外。这种公权力机构竟然是骨肉分离悲剧的制造者,怎能不令人震惊?花钱买说好,同样让人震惊,因为这种花钱买说好,还有“封口”的作用。俗话说:“吃人嘴软,拿人手短”,300元补贴,就是叫老百姓不要讲不好的。
流传至今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典故,还受热捧,是这个故事还有现实意义。该典故说的是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齐王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齐威王大王于是下达命令:“众多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给予上等的奖赏;上书劝谏我的人,给予中等的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并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的奖赏。”这花钱买批评,是为了政治清明,大王都能接受批评,其他的官员就更应该接受批评。这种氛围显然使齐国人敢于讲真话,敢于批评官员,结果是齐国越来越强大。对照邵阳综治委,不是花钱买批评,恰恰是花钱买好话。用钱买好话,民意就“被满意”,上级听到的就是有水分的民调,这种民调就缺少真实。恃权买民意,实质上买的是官员的政绩,当官员的政绩凌驾于民意之上,不是家乡“真的好”,而是官员“真的好”,因为有了政绩就可升迁。
需要追问的是这每人300元的补贴从何来?是不是慷财政之慨?财政的钱又从哪里来?当然是从纳税人这里来,“崽花爷钱不心疼”,只要上面听到的“民意”都是好,就不管花多少钱。5分钟可获得300元的补贴,这钱也来得太容易了,也因为太容易,才有诱惑力,要不然,还有谁帮邵阳综治委说好话呢?
“邵阳发短信求市民配合民调,说好话给补贴”,再次让国人震惊。虽然10日上午,邵阳市委、市政府采取紧急措施,立即叫停此举,并向网民表示歉意,但这还是不够的。众所周知,民意调查是好东西,但掺水造假的民调,不仅误导上级决策,且使真实民意无法表达和反映,还严重败坏政府的形象,损害政府的公信力。所以说,邵阳市委、市政府还应追责,严厉处罚相关责任人。
女秘书委身伺候省委领导:上位
她是女县委书记的女秘书,职位搭配本没有任何悬念。
可是,接待省府重要官员的那一夜之后,她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对官路本没有过多奢求的她,开始被推向了官场的快车道,从此步入了官路的“高铁”时代,披荆斩棘,一路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