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元钱不是衡量救人一命的价值
•洪巧俊
9月5日晚11点许,广东佛山一女子跳江自尽,因河堤高3米多,数十围观者无法相救,最终一流浪汉冒险跳入水中,将女子救到河边。获救者家属给50元,让他买药打车。救人的廖先生来自广西,已在桥下安家约半年,靠拾荒为生,他称因身份证丢失遂流浪街头。(9月9日《南方都市报》)
这是一条见义勇为的“正能量”报道,看后非常感动。一个拾荒者,遭遇种种不幸后,当有人跳河时,他却毫不犹豫地去救人,这种精神是多么可贵。救人的廖先生面对记者的采访,没有豪言壮语,而是平淡而又简单地说出自己经历:虽然有人偷了我的身份证、家庭遭遇也不好,但这都是天注定的,没什么好抱怨的。我之前没有救过人,但碰到了就一定会去救。不管有没有人帮我,遇到力所能及的,总是要帮别人一把的,何况是一条人命。
在这个报道中有两个议论焦点:
一是当时围观者无数,咋就是一个拾荒者下水救人。这个争议是个老话题,但这次我们不好责备围观者。舍己救人固然可歌可泣,但如果舍己又不能救人,就不值得提倡。报道说,河堤高3.2米,堤下有半米宽的台阶,台阶一侧是水下乱石。在场的梁先生说:“河堤那么高,跳到台阶上如果站不稳,很可能头摔在石头上,当场丧命,所以大家不敢下去。”不下去是理性,救人是在保护自己生命的前提下的高贵品质。比如你本身就不会游泳,显然就不具救人的条件。见义勇为要大力提倡,但提倡的不是你救不了人,反而被水淹死,这种见义勇为就没有什么价值。如果你水性好,具备救人成功的条件,下去救人不仅要提倡,也是责无旁贷。那些在呼喊、报警的人,其实也是救人的举动,他们是在间接救人。廖先生就是桥下听到呼声,才去救人的。
二是医生对廖先生脚部伤口简单清洗后,廖先生怕感冒后没钱治,想赶紧回去换衣服。被救女子老公给了50元,让他买药打车。于是女子的老公被吐口水,引来了“砖砸”:“一条人命难道只值50元吗?”“被救女子老公知道他老婆的价钱只值50元”……这样的议论很多。在我看来,这个没有争议的价值。或许女子老公就只有50元钱,或许当女子的老公根本就没有想那么多,随手给了救人者50元钱。不是被救者给了多少钱,被救者就值多少钱,这样衡量显然是很荒唐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其功德是无价的。所以说,不能因“50元争议”而稀释了救人的正能量。
美德无价,廖先生尽管遭遇诸多委屈,成了一个住桥下的拾荒者,但仍然不抱怨、不消沉,平淡地生活着,当需要救人时,他勇敢地下水,这就是美德,这就是我们需要的正能量。在这个浮躁和功利的时代,有那么多人用“50元争议”来衡量生命的价值,也就并不奇怪。所以,我们就更不能让这“50元争议”稀释了救人的正能量。其实当今最需要廖先生这样的人,社会才少有牢骚、抱怨和暴戾气,才多有温暖、互助和正能量。
50元无法衡量见义勇为的价值,但政府对见义勇为者的表彰和奖励不能缺席。更不能因为救人者是一名流浪汉,就说他不便称“最美的人”。对于一个流浪者仍心存善举的心,就更难能可贵。被救者固然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但我们的社会和政府同样要有感恩之心,尤其是当地政府要给救人的流浪汉授予见义勇为荣誉称号,在奖励的同时,还要通过奖善机制,帮助他规划未来的人生,让他不再流浪,让好人有好报,有尊严地活着,这才是一个最好的引领,最好的活教材。当人们看到见义勇为者这样的好人能真正得到好报,这个社会的好人才会越来越多。
女秘书委身伺候省委领导:上位
她是女县委书记的女秘书,职位搭配本没有任何悬念。
可是,接待省府重要官员的那一夜之后,她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对官路本没有过多奢求的她,开始被推向了官场的快车道,从此步入了官路的“高铁”时代,披荆斩棘,一路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