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双转移”尤其要注重民生
(2009-03-04 19:39:26)| 标签: 杂谈 | 
 
 
  可以说,这些做法,严重损害了东莞的形象。东莞要重塑形象,就要在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在着力推进“双转移”的过程中注重民生。
  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志庚说,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双转移”,企业是主体,政府部门关键要研究和制定好相关的政策和规划,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在我看来,企业才不管你什么升级不升级,企业只是我能生存,我活下去就更有竞争里,这是企业操心的事情。所以,要让企业作为主体就难。从报道来看,东莞的“双转移”动作快,规模大,已与粤北、粤东、粤西地区合作建设了8个镇级产业转移园,占全省的1/3,投资额近40亿元,接下来,还计划与惠州合作再建设一个约10平方公里的市级产业转移园。企业大搬迁,要动筋动骨,需要大量的资金不说,还影响到生产。企业顾及工人的利益的就可能个很少。东莞应拿出给全市低收入人群发“千元红包”的气魄,解来好“双转移”中的民生问题,比如农民工的养老保险问题,企业是否拖欠员工的工资等。有许多农民工在东莞生活了很多年,甚至在东莞买了房,孩子在东莞读书,这些都有可能影响“双转移”工作,东莞政府解决问题时应避免强硬,多些亲民政策。有句俗话叫“细节决定成败”。其实有些问题并不难解决,关键是在实施时多注重些细节,比如在“双转移”时,东莞决策者首先要考虑合作一个产业转移园时,有多少人在转移中要把在东莞的房子卖掉,政府对卖房者应予一定的补贴。在签订转移园协议时,应要求合作地区妥善安排好孩子的转校问题。政府应在企业转移之前,进行摸底,然后与合作地区协商好,不要搞得企业迁走了,孩子不转校,员工就是走,也走得不放心。
  其实转移中有不少民生问题要解决,在这里我只举二例,只是说明解决民生问题,往往在工作过程中加一个细节里就可以解决。如果这些问题解决得好,东莞就形象显然就能提升。
 
相关文章:
东莞,一座无良的城市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395899.html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