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监督低保利于保障民生
    申请者到底该不该享受低保,要在社区召开的低保听证会上,由左邻右舍们说了算。记者昨日从全市民政工作年中分析会上获悉,从本月起,将在全市各区县推广城市低保听证制度。(《重庆晨报》7月18日)
    
低保听证会并不是重庆的“发明”,早在几年前,一些地方为杜绝“骗保”,人情保等违规违纪现象,就举行了低保听证会。让该享受低保的人真正享受到低保这种待遇,就要进行制度创新。
    
随着低保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如何确认低保申请人的入保资格也成了民政部门的棘手问题。对社区、街道、民政部门来说,在劳动力流动性非常强的背景下核准申请低保家庭的收入非常困难,对低保家庭收入变动也很难及时掌握,出现了一些人开着轿车养着宠物吃低保的现象。而低保听证会就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听证会的最大好处是,让那些不该享受低保的人无法享受。这是因为低保听证会,有邻里代表、街道和社区干部参加,他们一般对申请者情况比较熟悉,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让不符合条件的人不敢申请,从而震慑一些想侥幸蒙混过关的人。如果他不够条件,他就会自动退出。如果不主动退出,就可能会遭到邻居弹劾。同时也可避免“进去容易出来难”的现象。通过对低保申请人的情况评议和表决,进一步保证了申请人资格认定的准确性,同时也满足了民众的知情权,有利于监督。
   
其实,农村一些地方十多年前就实行了公开、公正做法,村里有多少户要吃低保,召开村民大会,然后大家七嘴八舌地评议,这几家该吃,那家他儿子已经出去打工了,家庭条件好了,给更穷的吧,通过评议,有申请者主动退出,认为自己要让给条件更差的户。这是笔者十年前当乡挂扶工作队长时亲身感受。这样的民主评议,或许就是低保听证会的雏形。
    
我们知道,低保是国家对家庭贫困、无力维持正常标准生活的公民的一种救济,体现的是国家对公民的关怀和体恤。但是过去一直有没有资格吃低保的人却在享受着,比如日前报道过的百万富翁吃低保的现象。如果举行低保听证会,显然百万富翁就没有机会吃低保。
   
一个新生事物,只有通过时间来检验,才知道是好是坏。通过几年的实验,人们认为低保听证会这种办法确实可行,这样做让民众有了发言权,从而更能保障民生。通过低保听证,增强低保工作的透明度,真正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解决低保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漏保”、“错保”、“骗保”等不正常现象。低保听证会是社区居民民主自治的新形式,如今社区事务,无论大小都要经过民主自治制度的考量,尤其是低保听证会制度,将直接影响到一部分人的利益。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低保听证是最好的监督,它让低保工作透明了、公正了。所以说,“阳光低保”是一种好制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