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监局豪华楼是封带泪举报信

(2006-12-28 09:30:35)

 

安监局豪华楼是封带泪举报信

 
http://www.jxnews.com.cn 2006-12-28 
     江南都市报 ●本报特约评论员洪巧俊

  题由:山西省忻州煤矿安全监察局最近两年“财气暴涨”。几年前,忻州煤矿安监局还叫忻州煤炭安全监察站,四处租房办公,常为房租与房东发生不快。现在,忻州煤矿安监局仅有10名工作人员,却有四五十间带卫生间的超大面积的办公室,有36套超大面积住房,有9辆公车。

  人均办公面积达到200平方米——煤矿安全监察部门富得流油,他们并非有什么特殊资源,而是掌握着“特殊的权力”——煤矿命运。人民赋予他们监督的权力,却变成了他们的“可利用资源”,成为本部门攫取利益的资本。

  政策是靠人来执行的,如果那些对安全生产负有直接责任的各级政府官员被利益驱使,不能履行自己的职责,再完善的法律法规也会失去发挥作用的基础。

  过去我们听得最多的声音是:有关管理部门在工作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个人主义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其实这不是问题的根本,而最根本的却是煤场食物链:承包者与地方官员的经济利害关系。全国人大常委会等权威部门早有结论,“十次矿难背后有九次是腐败”。在寻找这些安监局的生财之道上,我们似乎看到了矿难的血迹。可以说,山西省煤矿安全监察部门的每一座豪华办公楼,都是一封带着血泪的举报信。

  按当地一名副局长所述,山西省应该有10个市级煤矿安全监察局都是如此“财气暴涨”。试问,他们的“财气”从何处“暴涨”而来?不查清这个问题,不彻底地斩断这个煤场食物链,想遏制煤矿事故频频发生,那就成了一句空话。

 

原稿:

每座豪华办公楼都是带泪的举报信·洪巧俊
山西省忻州煤矿安全监察局最近两年“财气暴涨”。几年前,忻州煤矿安监局还叫忻州煤炭安全监察站的时候,四处租房办公,常为房租与房东发生不快。现在,忻州煤矿安监局仅有10名工作人员,却有四五十间带卫生间的超大面积的办公室,有36套超大面积住房,有9辆公车。(2006年12月27日《中国青年报》)
人均办公面积达到200平方米,人均近一辆公车,还配套大面积住房,这样的办公条件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也很难找到,但在欠发达的西部山西省却有不少这样的单位,这样的单位都在该省的市级煤矿安全监察局。忻州市煤矿安全监察局刘副局长说,整个办公楼的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只比朔州的(煤矿安全监察局办公楼)大一点儿,全省11市除运城外,条件算是最差的。按照这位局长的说法,忻州市煤矿安全监察局如此豪华的办公条件,在全省11个地级市煤矿安全监察局来说,却在倒数的行列。由此可见,山西的煤矿安全监察部门是多么富得流油。
煤矿安全监察部门富得流油,并不是有什么特殊资源,如是掌握着“特殊的权力”——煤矿命运。人民赋予他们监督的权力,却变成了他们的“可利用资源”,为部门攫取利益的资本。我曾经写过一篇《我知道矿难为何频频发生》,指出煤矿事故频频发生的最大的因素还是煤场食物链的问题,说白了就是煤窑承包者与地方官员的经济利害关系问题。
政策是靠人来执行的,如果那些对安全生产负有直接责任的各级政府官员被利益驱使,不能履行自己的职责,再完善的法律法规也失去了发挥作用的基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曾痛心疾首地说:国有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他痛斥忽视安全行为,麻木不仁。人家哪是麻木不仁,是置若罔闻,睁只眼闭只眼。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说,记者在采访中吃惊地发现,就在这位总局局长的眼皮底下,也有灭不掉的火,也有端不掉的小煤窑。有位矿主的话就说到了实处:“中央的人不能总在这盯着吧,人走了,事儿就好说了,毕竟县乡还有很多大嘴需要我们这样的人喂呢。更何况地方上的事儿,没钱没权,你摆地摊都被抓;有钱有人,你干什么都没人管。”原来煤窑之祸是和地方官员的腐败纠缠不清。
拿忻州市煤矿安全监察局来说,几年前“一穷二白”,短短的两年来,人家就富得流油,钱从何来?也就是在这富得流油的时间段里,忻州市却发生了多起特大矿难,2005年7月2日该市宁武县阳方口镇贾家堡煤矿接替井发生特别重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造成36人死亡,11人受伤。事故发生后,矿主和有关部门瞒报事故死亡人数,转移藏匿遇难者尸体。 2005年10月31日长梁沟镇坟合峁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5人死亡,1人受伤。 2006年11月5日大同煤矿集团轩岗煤电公司焦家寨矿(地处忻州市原平县境内)发生瓦斯爆炸事故,47名被困矿工全部遇难。频频发生的矿难,不仅仅吞噬了无数矿工的生命,也吞噬了他们对社会的信赖和改变命运的信心。
过去我们听得最多的声音是:有关管理部门在工作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个人主义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其实这这不是问题的根本,而最根本的却是煤场食物链:承包者与地方官员的经济利害关系。全国人大常委会等权威部门早有结论,“十次矿难背后有九次是腐败”。在寻找这些安监局的生财之道上,我们似乎看到了矿难的血迹。可以说,山西省煤矿安全监察部门的每一座豪华办公楼,都是一封带着血泪的举报信。如果按照那位副局长所说的,山西省有10个市级煤矿安全监察局都如此“财气暴涨”,请问他们的“财气”从何处“暴涨”而来?不查清这个问题,不彻底地斩断这个煤场食物链,要真正遏制煤矿事故不再频频发生,那就是一句空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