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嬗变的“原生态”

(2006-12-27 12:17:10)

      “原生态”的嬗变·洪巧俊

      (本文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
    

     现在有一个词很时髦:“原生态”,这是一个在现代汉语词典也找不到的词,有人把这说成是语言的嬗变,比如我们过去对明星的追捧者叫“追星族”,现在叫“粉丝”,过去说的“铁杆追星族”,现在叫“骨灰级粉丝”。据说,作家刘心武一次签名售书时,就有人打出“刘心武骨灰级粉丝”把刘心武吓了一跳。其实中国的语言很多从“原生态”中嬗变了,比如过去的“减价”,如今叫“甩卖”,过去叫“徐娘半老”,现在叫“资深美人”,过去叫“痛快”,如今叫“爽歪歪…”“原生态”的语言嬗变,折射出纷繁的世象,应该说,丰富了语言,使语言更加鲜活幽默,但有的“原生态”的东西一旦嬗变,就不但不鲜活,也使人幽默不起来。
             

    去哪里寻“原生态”?
   

     “原生态”一词没有收入现代汉语词典,也就没有释文,我就来个“顾名思义”:原汁原味,本色自然的东西。“原生态”一词,自舞蹈家杨丽萍领衔的《云南映象》的走红,使用率陡增,之后便风靡大地。“风靡”之因,还是“愿生态”的东西太少,当是“物以稀为贵”。自我从老家调到这个繁华喧闹的城市,就很难相遇到“原生态”了,每天走上大街,虽美女如云,但却看不到一个“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原生态”美女,一看就知道那是“人造”的。虽然我生活的城市叫历史文化名城,有几个景点又是古朴自然,浑然天成的“原生态”景点呢?至今让我耿耿于怀的是离开家乡后,就与“原生态”蔬菜、水果、鸡鸭鱼之类的东西无缘,我在农村生活了三十多年,从没有看到过一尺长的韭菜,也没见过筷子样长的豆芽,但在城市里市场却大都是如此,显然这是催长剂的作用。尽管有的也叫“原生态”绿色食品,但买回去总吃不到老家吃的那种原味。以至我回老家,在县里当领导的老同学问我有什么事要办时,我却脱口而出:“原生态”。他听后甚感愕然,“原生态是什么?”我笑着说:“比如锦北水库的鱼,画桥山村的鸡,高公寨的葛根粉……”锦北水库大,它的周围是山林,鱼不用喂饲料,也长得肥,而那画桥山村的鸡都是吃虫子长大的,高公寨的葛生长在深山涧峪里,当然就有原水原味了。我这位老同学说,现在城市人都在寻找你说的“原生态”,除了价格上升了,还越来越少。最后他笑着说找我吃的当然是没问题,还给我讲了几个“原生态”的故事。
                     

         豆芽大叔
    

     豆芽大叔其实不叫豆芽,只不过他家种豆芽,人们早把他的名字忘了,所以叫他豆芽大叔。豆芽大叔家种豆芽至少有三百年的历史,他家种的豆芽遐迩闻名,方园几十里的人逢上办喜事摆宴都要上他家买豆芽,生意很是红火。
到了豆芽大叔这一代,豆芽生意是惨淡经营,种种停停。豆芽大叔家三百年来都是沿用沙土种豆芽,种的豆芽粗壮、白嫩、新鲜可口。到了八十年中期,豆芽大叔改用了大缸种,用大缸种,不用到泥沙里挖,不用水洗,也很干净,省工省力还长得快。到了冬天,可用棉被和薄膜包起来取暖,豆芽也比用沙土种,提早一个星期上市。
    豆芽的变革在这短短的二十年来可谓空前绝后,几百年一直不变的沙土种法,到豆芽大叔的手上,却是几年就变换着种植方法,先是用大缸种,后是用薄膜种,再就用豆芽机生产,生长的速度一个比一个快,种豆芽的还嫌慢,用上了催长剂。过去每斤大豆种豆芽四五斤,如今用催长剂可种十五斤,一根豆芽筷子样粗长。
豆芽大叔早已搬进了城里,在城里生产豆芽在城里卖,这几年他的豆芽越来越难做,竞争十分激烈,销量就这么多,生产豆芽卖豆芽的人越来越多,自己的销量显然就要锐减,一天只卖几十斤豆芽,如果再这样下去,他就无法支撑下去。
    豆芽大叔急着把门关了,回家躺了一天,老伴怕他急出了病,叫他要和儿子们合计合计,豆芽大叔一听觉得有道理,连那大学毕业在深训搞市场策划的小儿子也叫回了家,他儿子在电话里笑他:“老爸,您哪点豆芽还用得上我这个市场策划部经理?”豆芽大叔却说:“快回来,这是大事,你说这豆芽世家的牌子总不能砸在老爸的手里吧?”
     小儿子果然回来了,他叫豆芽大叔卖三种豆芽:沙种的、缸种的、豆芽机生产的;卖的时候分三种价格,并写出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小儿子经过了一番调查,这些生产豆芽的人大都是城里人,没有一个象豆芽大叔一样是豆芽世家的人。小儿子叫大叔先回农村仍用祖传的沙土种、洗米水浇豆芽。豆芽大叔疑惑地问:这用沙土种产量低,卖贵了城里人能买吗?小儿子说:“爸,您就放心去种,这叫‘原生态’。”
      十多天不见的豆芽大叔又回到了县城,在他的店铺前是挂上了“豆芽世家”的匾额,写着种豆芽300多年的历史。店里摆放着三种豆芽,标着三种价格:沙土种的1元一斤,缸种的元0.6钱一斤,用催长剂的0.3元钱一斤。还标有不同的漫画和解读,比如沙土种的豆芽写上“原生态”,画了一幅长智慧的漫画,而用催长剂的豆芽却画了一个小孩长上了长长的胡须。还专门竖了一块介绍豆芽的宣传牌:豆芽性凉,有滋润清热,消除疲劳等作用。黄豆芽的蛋白质非常高,它比黄豆的利用率要提高10%左右。用沙土自然种植的豆芽是最佳的原生态食品,常吃这种豆芽美容,营养毛发,还能增强体内的抗病毒、抗癌肿的能力……这招果灵,生意很红火,豆芽大叔的店铺前每天都是排着长队争买豆芽的顾客。
                   

               家猪返祖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猪的国家,据考古发现,我国对猪的养殖至今已有9000多年的历史。家猪由野猪驯化而来,野猪经驯化后变得温顺了,几千年的脱化,猪不再有野猪那般肉质鲜嫩,营养丰富,瘦肉率高。用当今时髦语说就不再“原生态”了。湾里村植被茂盛,经常有野猪出入。有个叫老耿的家里养了一头母猪,这头母猪瞒着主人跟山林中的野猪配了种,于是118天后,母猪一胎产下15只小野猪。这些小野猪和一般的家猪有明显的不同:嘴巴尖尖、鼻尖尖、耳朵向上竖、腿长、鬃毛有的像带着花纹的菜瓜皮。村里人却没有一家买他的猪崽,说喂肥了也没人买。猪卖不出去,天天还得粮食喂,原打算卖这些猪交孩子读大学费用,这下要落空了,老耿是整天发愁。一天,县领导来到这个村,村干部反映了这个情况,这位领导当即给在市宾馆当经理的同学打电话,没想到对方说,这批猪他全要,比市场高一倍的价收购。乐得老耿合不拢嘴。不过老耿没有把这批猪全卖掉,根据那位县领导的指点,公猪全留下作父本,和杜洛克、长白作母本而杂交产生的特种野猪。这个点子,使这个村富了起来,每斤毛猪售价10以上元。
    据说用野猪与家猪杂交的特种野猪所产的后代留种,培育出来的后代有返祖现象。这种返祖猪,有人说是返璞归真的“原生态”。
    “原生态”如今也成了一种时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