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作文预测:聚焦社会现状,躬身时代大局
(2021-07-16 13:03:38)
标签:
高考作文预测教育优秀作文作文技巧作文素材 |
分类: 决战高考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5月10日,媒体报道称,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雅博士后陈龙曾为完成博士论文,在2018年做了5个半月的外卖骑手,最终撰写出了《“数字控制”下的劳动秩序——外卖骑手的劳动控制研究》一文,并发表在期刊《社会学研究》2020年第6期上。
以上事件具有启示意义。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时刻,身处时代浪潮中的你,对上述材料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2021年5月10日陈龙完成博士论文”的事件以及身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时刻”的现实背景是题目提供的真实情境,是考生联想思考的基点。命题人针对此情境所给的立意引导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时刻,身处时代浪潮中的时代青年,如何认识陈龙博士的所作所为,如何向陈龙博士学习。
2.典型任务的限制。“对上述材料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是题目的典型任务,这一典型任务要求考生准确理解材料含义,而不能只选择“奋斗”或“志向”这样一个词来泛泛而谈;“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时刻”这是写作的又一任务限制,不可脱离宏观时代背景谈“实践”;考生的写作身份是身处时代浪潮的时代青年。
3.价值判断的限制。“以上事件具有启示意义”,这句话明确了题目的价值取向。材料的内容要求考生去发现、去认识、去关注事件隐含的正面态度。身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时刻的青年,要以陈龙博士为榜样,传承实干精神、实践精神、吃苦耐劳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开放性:
1.立意角度自由。材料中陈龙事件的解读角度是多样的,可以从“做了5个半月的外卖骑手”的角度谈“吃苦耐劳”“实践出真知”“学术严谨务实”等;或从国家角度写“实干兴邦”“深入基层”;可以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写“青年人应当传承实干精神”“新时代人才素养”等等。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扣住材料中陈龙的事件,可以联想到当下时代中其他青年、建设者的共性,或者陈龙异于其他青年或建设者之处,正反思考,辩证看待,将事件融于时代精神中思考,在对比联想中走向深度解读。比如写陈龙博士把论文写在送外卖的路上,可以联想袁隆平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张文红把论文写在抗击非典的医院里……
3.文体是自由开放的。考生可以针对陈龙博士为完成论文做五个半月的外卖骑手一事,感性发表感悟,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写出身处时代浪潮的青年学子,在两个100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对自身责任的理性思考。
【解题】
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主要培养考生的价值观,符合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题目虽然只有一个事件,但可以产生不同的审视角度。博士后陈龙的实践五个半月写论文的事例启发青年学子学习这种严谨务实和脚踏实地的学术精神;特别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刻,新时代青年要以陈龙博士为楷模,紧跟时代节拍,牢记初心使命,脚踏实地,砥砺奋斗。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 实践出真知。
2. 提倡严谨务实和脚踏实地的学术精神。
3. 紧跟时代节拍,躬身入局。
4. 身处时代浪潮,中流击水。
……
偏题立意:
1.劳动者最光荣。(未准确抓取材料核心。)
2.咬定青山。(脱离材料,泛谈毅力与坚持。)
3.数字化时代。(择取只言片语,走向话题式漫谈。)
……
【佳作赏析】:聚焦社会现状,躬身时代大局
(标题对仗工整,用词凝练,概括全文主旨)
湖北省夷陵中学 1905丁楚嫣
《金刚川》中有句话:“那年,我们才十八岁。”现在这个问题抛给了我们这一辈人,“十八岁的我们该用什么答复?”(开篇设问,凸显当代青年应思考的问题,增强作文的情境,便于后文抒发情感)
鲁迅说:必须敢于正视,这才敢想、敢说、敢作、敢担。正视社会现实,采撷社会群体心声,以温情之眼透视时代缩影,方为第一之答复。(第2、4两段均以“答复”一词回应上文提问,结构严谨)
陈龙博士深入社会,将目光投向社会中默默无闻的外卖骑手,关注他们的劳动状态,关切他们的劳动权益保障,这正是为国为民的侠义精神的显现。正如张桂梅关切落后地区贫困女学生的就学困境,用自己贴满膏药的双手在山区建起希望;正如爱心厨房燃火二十年,关注与生死抗争的病患,为他们送去“一碗人间烟火,一锅情随情牵”;还有我们熟知的黄大年、袁隆平院士,正是他们正视时代之困,用爱和温情为这个时代注入发展的原动力。可是“光明之后总有黑暗”,拼多多员工猝死案件之后“996”的压榨值得我们关注,“老龄化”“空心化”“内卷”等等一大批翻涌而出的时代难题有待我们深思。你看,这才是真正的时代光景。社会的主色调纵然畅清明朗,但边际黯淡斑驳之处仍留有余思。它要求我们“看见”“理解”“深究”,要求我们不仅“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也得“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以“正视”为起点,以“温情”为手段,两个词语形成纵向关联,又都来自材料。在写作素材的选择上也突显出考生广博的积累,同类素材横向铺陈,正反事例对比展开,很有思辨的深度)
《浮士德》有载: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长青。
诚哉,若空有对“骑手”系统困境的体悟,无亲身“五个半月”的实践。陈龙博士何来最终之研究论文?若空谈“社会至理、人生真谛”,无脚踏实地,躬身入局的体验行动,又何来问鼎人生巅峰、事业辉煌的山磴云梯?将对社会的聚焦投屏真实的实践,方才是真正解决困境的关键。“老龄化”不怕,现在我们有适老化系统应对年龄的“数字鸿沟”;“空心化”别急,“乡村振兴”的推进让更多务工人员回到乡土,扎根乡土,建设乡土;“内卷”等一众难题何妨,我们新一代青年人正在用青春、热血,用真诚的实践去回答!时代浪潮声声澎湃,百年征程尤待开启。新时代的青年人应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躬身入局,将实践贯穿生命始终,方为第二答复。(本文第二层文意落脚在“实践”一词,精彩处是对陈龙事件的夹叙夹议,以反问增强语气;精彩处是以“不怕”“别急”彰显新时代青年从容淡定、自信昂扬的精神风貌,寓情感于其中,文字功底极佳)
“希君生羽翼,一化北冥鱼”,青年们,让我们乘着思行之风,托举时代羽翼,去搏击北冥沧海,击楫中流!(收尾或直接引用、或化用文句,语言对仗工整,收束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