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创业故事:从大草原到北京城

(2011-09-02 12:10:01)
标签:

内蒙古日报

财富故事

刘春

杂谈

分类: 百姓故事
从大草原到北京城

  □本报记者  刘  春  通讯员  曹  

  

  

  让唐·朝克图决意创建鄂托克前旗巴音杭盖民族民间艺术团的,是家里书写着“民间文艺之家”几个字的牌匾。这块牌匾,是自治区民间文艺家协会颁发的,代表着唐·朝克图家族的荣耀。

  2004年,这块牌匾挂到唐·朝克图家的时候,这个家族5代人中已经出了44位民歌手和民族乐器演奏家。可是,如果没有人将家传艺术传承下去,那么,家传艺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会镶嵌在牌匾里,僵硬成那几个方块字。

  唐·朝克图深深地感受到了危机。危机感在他心里压了整整一年。2005年,唐·朝克图再也坐不住了,招呼起身边那些吹拉弹唱的亲戚朋友,成立了由十几个人组成的鄂前旗巴音杭盖民族民间艺术团。

  摇旗呐喊不难,难在搭起炉灶无米下锅。唐·朝克图不缺演员,缺钱。毕竟不是小家小户过日子,穷点富点有口吃的就能将就过,成立艺术团,便新建了一个大家。大家过日子,开门就要钱。怎么办?

  加入艺术团的不是亲戚就是朋友,大家看到了唐·朝克图的难处,在精神上给了他极大的鼓励:我们不要钱,我们就图个高兴,我们先把事儿做好,挣了钱再说。唐·朝克图感激大家,但是什么话也没说,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让艺术团火起来。接下来的事情,便是按部就班地排练,一群人倒也其乐融融。

  排练了几个月,艺术团的演出已经有模有样了。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艺术团排好了节目,总得有人看啊,对于唐·朝克图来说,观众就是艺术团的“帝王”。和团里的人一商量,干脆,来一场公益性的演出吧,就当练练兵。

  这年8月5日下午,唐·朝克图带领着艺术团成员在旗影剧院进行了第一场公益性演出。浓郁的鄂尔多斯民歌民乐,让观众听得如醉如痴,艺术团一亮相就博得满堂彩。唐·朝克图当时心里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

  第一场演出成功了,唐·朝克图的心里也敞亮了。然而,让他心花怒放的事情还在后头。

  经过短时间的筹备,巴音杭盖民族民间艺术团走出了排练场,到鄂尔多斯旅游村演出,一张票5元钱,每场观众至少有300人,带收入的演出开始了,大家都卯足了劲儿。一段时间后,盘点收入,艺术团的每个成员赚了2000多元。这一次尝试,让唐·朝克图提前实现了心中的梦想。他开始带着艺术团向周边旗县进军。效果十分理想,周边旗县的观众对这家艺术团给予了高度信任。

  2006年,巴音杭盖民族民间艺术团收到了一份邀请函,内蒙古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准备上他们的节目。消息一传出来,不但艺术团的成员兴奋,连父老乡亲也跟着高兴。上了内蒙古的春晚,便意味着在自治区有了影响。作为一家刚组建的民间艺术团,这是何等光荣!

  此后的道路没有悬念,唐·朝克图的步伐迈得更大更远,鄂尔多斯市政府部门的接待性演出、各种音乐赛事,都有巴音杭盖民族民间艺术团的节目,甚至陕西、宁夏也对他们发出了邀请。在商业演出之余,他们还义务演出,为父老乡亲们带来了快乐。

  精品是艺术团的生命线。唐·朝克图带领着这支队伍,依托当地深厚的民族文化艺术底蕴和人文历史,挖掘民族民间文化素材,倾心创作了许多优秀剧目,2010年精心编排的歌剧《热格吉德玛》,再次获得了一片喝彩。

  而最为荣耀的,是2010年3月,巴音杭盖民族民间艺术团赴京参加首届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研演出,同时参加了全国两会文艺演出。这次演出,受到了国家文化部、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领导及广大观众的好评。

  从草原到北京,唐·朝克图实现了人生的跨越。但是,有一件事情他始终没有忘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早在2007年,艺术团便成立了民间器乐培训中心,集中培养70多名优秀人才。2009年,又招收了一批年轻演员,到现在,艺术团演职人员已经有26名。同时,他还把跑场子的歌手、琴师组织起来,上午安排基础学习,提升素质,中午出去跑场,收入归个人。

  说到收入,艺术团的每个人心里都有数。刚组团第一年,每个人的收入也就万元左右,而现在,每个人已经能赚到8万元了。唐·朝克图感念困难时期团员对自己的支持,在钱的问题上,他更多地为大家着想。遇到大型演出,他会拿出收入的5%奖励联系人员,纯收入的60%给演员,剩余的留团里。艺术团成立以来,通过商业演出,全团创收已达500余万元。            

  今年5月,巴音杭盖民族民间艺术团捧回了鄂尔多斯市优秀文化艺术团体的荣誉。唐·朝克图十分珍惜这些荣誉,因为荣誉里面,不仅有奋斗的脚步,更有对家族文化传承的心血。唐·朝克图已经进入花甲之年,他现在要考虑的是接班人的问题。他心目中理想的接班人,要懂市场,更要有传承的决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