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那村 那人 那事(01)

标签:
那村那人那事刘春连载情感 |
分类: 长篇连载 |
(感谢新浪文化博客推荐!)
写一个故事,不知道会写多长。故事是虚构的,是农村的事儿。农村的事沾着土腥味儿,我的文字也就有了土腥味儿。村的原型是我居住过的村子,人的原型是我知道的村民,事儿却多了编撰,编撰,是为了故事更好看。
本来嘛,文字表达出来的东西就应该高于生活而来源于生活。这是一次尝试。我是不会写小说的,不会写小说,那就写自己能写的,她甚至可以叫做散文。甚至,什么文体也不是。我不喜欢把自己套在某一种文体中写字。
我原本不喜欢自己出生的那个穷村,那时候,看什么都不顺眼,甚至瞧不起自己那时候的熊样。我的性格很简单,不喜欢、讨厌,结果就是离开,远远地离开,眼不见心不烦。于是,20岁的时候,在我对人生懂了一些却没有全懂的年龄,我离开了村子,走出去很远。
可是,还没到30岁,就在我已经把他乡当成故乡的时候,我突然开始莫名其妙地想家,想村里的一草一木、一猫一狗。于是,思乡之情便在月圆之夜发做起来,在鞭炮声响起的时候发做起来,情绪在低谷徘徊,在烟圈和酒精中踯躅,我知道,自己不是在想自己的父母兄弟,确实是在思念故土。
不知道是不是终于明白了,自己那时候对家乡的不喜欢,是源于对贫穷的害怕或者逃避。当不再贫穷的时候,也就不再对贫穷产生恐惧,不怕了就冷静了下来,就开始惦记起家乡来了。我记得我爸爸不止一次地说过,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当时我并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现在终于懂了,我就是那不嫌母丑的儿,不嫌家贫的狗。儿子应该在母亲膝下承欢,狗应该在自家门前守望。
于是我想回家,很彻底地在家里住上一段时间。终于找到机会,能回家了,揣着近乡情怯的心,一路奔波。此时,我已经四年没有回过家乡。等到踏进那个曾经破败的小村子时,我差点流泪,四年时间,村子变了,变得让我甚至找不到家在哪里。我没有回父母的家,而是去了叔叔家,去看爷爷。我在路上遇见了爷爷,爷爷却不认识我,只知道是自己的孙子。我把爷爷领回叔叔家,叔叔说,爷爷患了老年痴呆,一会儿清醒一会儿糊涂。果然,半个小时候,爷爷认出了我,便抹起了眼泪,嘴里叨念着:“我孙子回来了,我孙子回来了。”爷爷的喃喃的叨念,让我的心酸酸的。
我哄着爷爷,说:“你看你,孙子回来了还哭啥?”爷爷说:“我想你啊。”我就有了想哭的情绪。可是身边那么多人,我不太好意思哭,就含着泪说:“爷爷我也想你,我看你身体还挺好,这我就放心了。”爷爷依旧抹着眼泪,说:“我就想我孙子,我就这一个孙子,我不想你想谁呀,你奶奶也想你呀,她死了,不用想了,我活着呢,我就想。”我的眼泪便像冲出闸门的洪水,索性给爷爷跪下,旁若无人地发泄自己压抑了许久的情思。
我不止为爷爷流泪,我还想我奶奶。以前回来,爷爷总是坐在炕头,哽咽一句:“我孙子回来了”,就一边往烟袋里装旱烟,一边抹眼泪。奶奶是不哭的,嘴里说着:“这死老头子,孙子回来了还哭啥?”一边说一边拉着我的手,眼睛再也不离开我的脸了。奶奶疼爱我一阵儿,就开始数落爷爷的不是,从年轻时候数落到现在。爷爷吧嗒吧嗒地吸着烟,乐呵呵地听着。叔叔在旁边说:“这也就是你回来了,要在平时,两人又吵起来了。”爷爷就说:“我从来不和你奶奶吵架,都快死了,还吵啥。”又说:“她骂我,我听着,我让着她。”
关于爷爷奶奶之间的故事,我知道一些,多数是小时候听奶奶讲的,我也见过爷爷和奶奶吵架。奶奶说,自己是17岁时候嫁给爷爷的,她并不喜欢爷爷,可是那时候的女人,根本不能为自己的婚姻做主。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根扁担担着走。奶奶嫁过来,成了媳妇,就再也没有自由了,婆婆每天指手画脚,稍有不对就恶语相加,奶奶根本不敢反抗,稍有反抗,爷爷的巴掌就上来了。那时候,奶奶就想着等自己当了婆婆,也过回当婆婆的瘾。可是,奶奶的愿望并没有实现,新社会了,婆婆的地位已经打到一折了,儿媳妇能够温言软语已经不错了。
结婚一年后,奶奶生下了我的大伯,养到岁的时候,夭折了。奶奶的神经受到刺激,半疯了一阵儿。奶奶说,她半疯那段时间,我的太奶奶并没有嫌弃她,而是告诉爷爷再要个孩子。果然,当怀上我爸爸的时候,奶奶的疯病一下子就好了。生下爸爸后,太奶奶的态度又像从前一样,奶奶却不以为意,她想,反正又有儿子了,有儿子自己就有当婆婆那一天。奶奶就在做婆婆的梦想中,送走了太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