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实践,作文不难

(2008-12-23 20:52:36)
标签:

走进实践

快乐作文

白晓春

文化

分类: 三哥观点

走进实践,作文不难

读白晓春《走进实践 快乐作文》

 

  上小学三年级时,语文老师这样教我写作文:就写你看到的。我就写自己的家庭,眼里的农村。到了五年级,还是这名老师告诉我:你应该在作文里写看到的和想到的。于是,我学会了观察的同时加入自己的思考。
  就因为这样简单的讲解,我的作文一直被当做范文来读。现在,我成了一名有10年工龄的党报编辑,通讯员在问我如何写文章时,我回答:写出你的所见所闻所想,设计好文章结构。后来,一些通讯员再给我发来的稿子便不在枯燥,不仅枝叶丰满,而且有了思想。
  前不久,我到通辽,遇见了白晓春老师。白老师是我的网友,曾经有过不少交流,而我,从通辽的朋友那里对他也有了一些了解,因此一见如故。
  我们的交谈,更多的是如何写文章,所不同的是,他一直在谈如何教学生写作文。而我,却在谈我所主持的《百姓故事》。这并不冲突,最后我们的观点还是统一到写作的“见闻式写作”上来。白老师所说的见闻式作文,就是在布置作文时,带领学生走进作文所要描写的场景当中,让学生去观察、发现、感悟,然后,在作文中写下自己的见闻。按照白老师的提法,叫“走进实践,快乐作文”。我给下的定义是“情景作文”。
  白老师还给我讲了他刚开始的时候尝试这种写作方式时发生的故事:一次作文课上,他把学生带到校园里找屎壳郎,正在同学们兴高采烈的时候,校长出现了,很不客气地制止了白老师的“行动”,白老师说明了原因,然而校长的脸仍然没有放晴。可是,没过多久,校长在一次大会上却表扬了白老师,并号召在学校推广白老师的教学模式。
  有了领导的支持,白老师的思路也越发灵活起来,“走进实践,快乐作文”的教学模式也越发科学适用,他所教的学生,都不愁作文该怎么写。
  离开通辽的前一天,白老师送给我一本他编著的《走进实践快乐作文》。回呼和浩特的列车上,我认真拜读大作,虽然这是一本写给小学生的书,而我却也受益匪浅。我翻看过不少作文指导的书,其中不乏高明之作,但是更多的则是商业化书籍,有些书籍甚至完全是应景之作,或者东拼西凑。
  白老师的书指导性很强,针对小学不同学段,深入浅出地诠释了作文的写作方法,而“实践”是贯穿全书的主线。书中所言“实践”更为具体,具体到公园、家庭、校园以及老师家长学生目力范围所能观察到的方方面面。更有趣的是,白老师还把学生们领进了梦境。可以想见,这些“实践”,没有哪个孩子会不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白老师无疑给孩子们找到了除了自己之外的好老师。
  时下,人们都在呼吁减负,把孩子们从沉重的学习负担重解放出来,还给孩子们童真。不能否认,这种呼声充满了关爱,但是在现有教育体制下,实现完全意义的减负不太客观。既然不客观,不妨换个角度看问题。白老师给我的启发是,走进实践,快乐学习。变枯燥的学习为快乐的游戏,变快乐的游戏为有兴趣的学习。我们无法改变孩子爱玩的天性,也没必要去改变,那就疏导,顺应这种天性,引导这种天性。正如黄河之水,可疏而不可堵。
  对于孩子来说,头脑中储存的词汇并不多,对生活的理解也很直观,因此会出现“童言无忌”。恰恰是无忌的童言,能够描绘更真实的东西,写成文字,无疑又是最真实的文字。文章贵在真实,走进实践的教学模式,激活了作文的本真,势必影响到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此说来,白老师践行的走进实践,也为现代教育做了有意义的探索。
  
我的孩子也上了小学,他们小学的老师也在实践着在玩中学习的教学方式。我想,我应该把白老师这本书推荐给孩子的语文老师,也希望能有更多的老师能读到这本书。毕竟,这是从实践中得来的经验总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