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不及格【转】
(2009-03-01 21:01:51)
标签:
杂谈 |
分类: 精文转载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0d2c3e0100cz91.html原文地址
昨晚和一个正在合作的VIP客户吃饭,席间说起了项目操作上的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甲方在工作配合中的执行滞后、执行打折、甚至拒绝执行的问题。
因为决策体制的缘故,我们报给这家客户的方案根本没有能在一周内得到答复的时候,不仅回复时间极其漫长,而且执行方案总是被严重打折,更有甚者,同样的方案报了再报,但报上去就没动静了。而且,催不动。
席间,说起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我说“首先要改善销售现场,现有的售楼处实在太简陋了”,客户说“去年业绩很一般,绝不只是售楼处的问题”。
我说“对了,确实不只是售楼处的问题!除了售楼处内部简陋、识别性差、停车难的问题外,我们还被诸如产品要素没落实、项目物料太低档、推广渠道太单一等问题共同困扰着。”
说到这里,我不由想起了一个“5个90%”的故事。
90%×90%×90%×90%×90%=?
答案是59%。
在一个项目的操作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是紧密相关的,所有的环节与要素聚合在一起所能发挥出的作用与能量,不是加法的关系,而是乘法的关系。看似在某一个环节只是差了一点点,得到了90分,然而,就是因为这一个环节的90分直接导致了整个结果的最高分只能是90分;进而,当下一个环节依然是90分时,整体的分值将被进一步拉低。
当一个操作流程中的5个以上环节都没有做好、做到位时,你已经没有及格的机会了。
就一个房地产项目而言,一个不及格的表现也许就是这样形成的:
第一步:广告推广的针对性不够、精准性不足,导致了信息的有效传递不充分,大量目标客户流失;
第二步:客户看到广告、打电话咨询楼盘概括,因为销售人员电话接听的技巧不老练、说辞不完备,客户再次产生流失,尤其是中性的边缘客户;
第三步:终于有客户登门看房,但开着车转了几圈,要么是找不着售楼处、要么是找到了售楼处却没有停车的地儿,懊恼之余、忿忿而去;
第四步:客户终于进门了,但举目所见尽是因陋就简的接待环境和销售道具,令其第一时间产生了不信任感,尤其是当你的项目还算不错时;
第五步:客户已经走到沙盘旁边了,才有销售人员默默唧唧走上前;而且要么半冷不热、态度倨傲,要么知识匮乏、专业低下,客户问的诸多问题没有得到良好的回应;或者是:项目大部分产品要素都没落实,客户来了一趟,一问三不知;
……
第九步:没有把来访客户的真实购买意图了解清楚并加以总结,在房源发售时盲目推盘;
第十步:没有区分出金牛产品、问题产品、明星产品和瘦狗产品,结果把金牛卖了问题价、明星卖了瘦狗价,到头来,问题和瘦狗只能卖割肉价……
引用别人的一段话吧——“工作的过程是由一个一个细微的环节串联而成的,每个环节都以上一个环节为基础,各个环节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是以乘法为基准最终产生结果,而不是百分比的简单叠加。环环相扣的一系列过程结束后,“很不错”的90分最终带来的结果是59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这就是过程控制效应”。
细细回想了一下,其实这个项目不需要报什么新方案、新计划,只要把去年曾经报过的方案认真执行下去就够了。
唉,这个项目我们还没有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