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自信中国 |
分类: 风神言冢 |
我们拿什么去自信
(2008-6-4)
很久以来给我的感觉就是国人太缺乏自信,无论是扩大了在全球的政治舞台上,还是缩少了在某些赛场上。
自信是一种气势,是一种心态,是对自我的一种积极的态度,更是对自我的了解和肯定。同时,自信也是自身能力完全展现的催化剂,特别是在困境中,没有自信就没有出路。
中国网球队外教马克评价中国球员时说,很多球员的条件都很好,甚至可以说我们的某些球员跟世界一流球队的球员在同一水准上,但是我们的球员太缺乏自信。中国选手与世界高手的差距关键在于精神和思想上。思想是综合性的,代表国家和代表个人时压力不一样,比赛中对战术思想的理解,在失误多和少的时候怎样调整节奏,这都是学问。中国选手必须改掉自己思想上的缺点,否则不会打到高水平!马克说:“我觉得中国人总不相信自己,而美国人总是很自信,这就是在思想上的差距。”英国作家约翰逊在《漫步者》中写道‘信心与能力通常是齐头并进的。’尤其在逆境中,信心和气势是制胜的重要砝码。中国的很多运动员所展现出来的正是思想上的不足,像中国足球总冲不出亚洲正是因为心态太脆弱,即使领先了也保持不住胜利的过失,落后了就失去了韧性,没有那种赢球的霸气。
这也许是东西方文化背景不同所致,但更确切的说是社会大环境及教育体系所致。中华民族是一个谦和的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但也正是这些文化使得我们的人民有了“文明的惰性”,凡事讲谦和,讲究中庸之道,使得人们从小就知道谦逊,就知道恭敬,不敢表现自己的棱角,长久了自己也就忘却了自己的锋芒。自信是有条件的,你拿什么去自信!当一个人,一个民族不知道拿什么去自信,忘记了拿什么去自信的时候,他能自信吗?网球场上如此,篮球场上也是如此,国人的骄傲姚明前期在NBA赛场上给人的感觉就是窝囊,一点气势都没有,解说员说那是国人的谦逊,狗屁!不过好在还有个刘翔,从刘翔身上我们才看到了什么是实力,什么是自信。
自信是实力的展现,但是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并在实战中发挥出来才是真英雄,在实战中怯场的都是垃圾。像很多学生平时学习很好,一考就over,与其说是心态没有调整好,不如直白的说是没有自信,考试的时候顾虑太多,怕自己考不好,怕考的比别人差,为什么会这样呢,一方面是中国的社会与教育大环境影响的,另一方面就是缺乏自信,平时行,现在就一定行,怕什么。
其实,在中国每个人的自信心从小就被扼杀了。从苦难中走出,家长对孩子过分的偏爱,凡事都有爷爷奶奶及其他长辈代做,从小就动手能力不足,更严重的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动手的践,导致了孩子们不会动脑。接下来在十几年的学校教育中,因为中国的应试性教育更使得众多的学子死记硬背了大量的先贤圣卷,但还是自己独立动脑的能力不足,到后来除了现成的,可以套用公式的事情,对其他的一切,自己心里都没有底气,说白了,因为缺乏思考的空间,自己对自己不了解,不确信自己能做什么,也就是非常之不自信。要确立自信,首先要正确的认识自己,自信是要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上,因此,要有自知之明,善于彻底地分析自己,正确地找出自己的优缺点。自我认识的目的在于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找出自身的优点,加强他,发扬他,使得优点更加的彰显,而不是停止不前,找出自己的弱点,用积极的行动来补救他,即使不能变不利为有利,但至少了解自己的不足,避免用自己的短处去挑战别人的长处,同时积极弥补自己,这样才能产生自信。无知者无畏,但就怕是那些一知半解,知道了恐惧,但是却不知道恐惧的来源,不清楚所面对的事务,就不能衡量自己的实力是不是足够去应对,于是也就不自信了
另一点,就是中国的长辈喜欢批评人,对下一代期望过高,于是就以太高的标准来要求他们,于是在太多的恨铁不成钢的批评中,被批评的人在漫长的积累中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了。这是一个中国家长们所忽视的问题,并且到现在90%的家长都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整天喊着素质教育,让孩子们学这学那,其不知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才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其实在中国的社会中也是……
中国人有一种,随遇而安的个性,惰性太强而且喜欢自我安慰,能安于现状决不去为自己主动争取什么,从中国几十年的屈辱史中可见一斑。不到刀锋入骨,不得不战;背水称雄,不胜则亡的境地,中国人很难展现自己的能力。
正如外人对中国的评价一样,中国是一头睡着的狮子。我看这头狮子很喜欢睡觉。不是没有自己的能力,而是大多数时候不能展现自己的霸气,自己的威慑能力不足。几十年的屈辱史,使得国人内心有一种自卑的情绪,加上在某些方面中国的发展还比较落后,而且国家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展现出的太过软弱,所以国人在世界舞台上心里会有一种低人一等的感觉。这种大环境压抑了国人自信心的建立。中国人要自信起来,首先国家要强大起来,在世界政治舞台的大环境上要强硬起来,中国的教育体系走向正确的道路。自信更多的时候是受大环境影响的,一个民族自信了,那么每个人的自信心也会跟着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