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云台之行之所得

(2008-03-31 10:58:45)
标签:

杂谈

 

云台之行有所憾,亦有所得,所憾者——两天来云雾缭绕所有的留念影像都云雾蒙蒙,本来是出来踏青的,没想到却独得老天垂青,不时下起零星小雨,好在有句“贵人出行多风雨”,也算略感欣慰。

踏上云台路,又想起九寨黄龙之行,有到是除却巫山不是云,现在略微后悔提前领略了九寨的风光,云台山的山水在自己的心中不再有所新奇。

在周围人惊叹的话语中,不由想起了在九寨沟的时候自己突然的一个想法:这里的风景如此的好,可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幸福吗?仔细的问自己,仔细的思考自己的答案,最终——我是不愿意在这里生活的。有的地方适合居住,有的地方只适合观光旅游或休闲度假,尽管这里的风景、空气很好,可是人最终还是一个社会人,还需要融入这个世界的生活。只有那些清心寡欲之人才可能在这里“出世”,而我是凡人。为在这里生活的人悲哀。

茱萸峰,是云台山的最高峰,原定计划是参观一个王维的塑像,就下山走人,不再登顶。冥冥中似乎山神在呼唤我们,我们一行五人竟然不觉中向山顶攀去,而这次行程的所有惊奇也就在这里展开。不敢肯定自己是否有种征服的欲望,只是,有时候的境地使得自己只能前行。山路十八弯,绕着山盘旋而上,陡峭的地方角度直达60°,登顶之行非常之劳累,同行的同事不时的停下来休息,然而,我们走的都是单行道,而且似乎前路即使山顶,为山九仞,怎可功亏一篑。不觉间,同行一小姑娘感叹:上山都这么累了,我们怎么下山啊。心里突然感触:只要你能上的了山,就一定下的,我们爬山的时候只需要考虑怎样上山,而不需要考虑如何下山,因为自有下山的路。

跨过云雾,抬头天空明亮,太阳已出现在我们头顶,心情豁然开朗。将云雾踩在脚下,太阳离我们如此近。云下云是雾,云上云是云。

终于,同行人员都登上了山顶,在真武大帝的庙周围阳光明媚,周边汉白玉栏杆的外围,太阳照着云雾滚滚翻腾,人说山高人为峰,自己的心中为人类的伟大而自豪,不是为自己,而是感叹那些修路及建庙的人,据说我们来这里的路上有20多个隧道,那是当地的人们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一锤一锤凿出来的,而那些盘旋在山间的路呢,又用了人们多少的辛劳——一个40多岁的妇女,背着50多斤的树桩一步步的走在登山的路上,爬一个山坡就休息一下,却一步步不退缩,为了生计(0.4/斤,从山下背到山上)或是其他,我们不去探究,这是我在黄龙风景区的时候所见到的,那里海拔在3000米左右,一块快木头、钢材、一点点的生活用品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运上去的。而今站在山峰的最高顶,脚踏着人类劳动的痕迹,为人的潜力而骄傲。不过收到了导游的短信要求立即下去而仅仅留下了一张合影作为留念甚是为憾,不国物以稀为贵吧,或许正是这种憾才使得这张相片更加的弥足珍贵。

相对于那个背木头的妇女或许我们是幸福的,也或者是不幸的,如果排除内心的空虚,那么我们最终还是幸福的,我们似乎该满足。不过人们一直都认为,只有不会满足的人才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功,所以,在满足与不满足之间或许应该存在一个平衡,当这个平衡中满足多一些是,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幸福的人;如果两者达到平衡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平凡的人;如果不满足多一些,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成功的人,或者是一个不幸的人。

下山时,已是两股战战,只有扶着路边的栏杆才敢下行,就像小时候梦中的一个情景:自己爬到了高楼的顶端,而要下楼的时候,却发现楼梯似乎经历已经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雨随时可能塌陷,于是自己陷于了两难的境地——自己不可能一辈子都在楼顶上生活(而且楼也可能倒塌),而要下楼却找不到一条安全的路,唯一的路就摆在眼前。(视点:两个十几岁的小朋友一直在我们左右前行,他们的父母在他们身后百米处,真放心啊)。

因为我们5个人的攀顶,加上与我们组团的全是老人,所以下午的行程取消了,不过,我们的行程因为我们的攀顶而精彩,而不虚此行。

一点心得:东西整理下来,写出来就是自己的,以后很多时候可以直接引用,如果仅仅是限于想法,那么等到用的时候,自己的思想可能就会忘却,还给天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