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明暗间游走

标签:
杂谈 |
随笔:明暗间游走
踩着马路上黄色的棱角分明的盲道前行。不看前方,只是低着头,那样无声平静地走。地上晃晃悠悠的是飘过来又飞速掠过的行人的倒影,自行车被拉长的扁平轮子……不用抬头也知道,斑马线是掺杂着灰的白色,还有红绿灯一分一秒的闪烁。
偶尔几次,要停下来然后走到旁边,因为盲道总是会被这样那样的障碍物阻隔。或者是几辆排得横七竖八的电动自行车,或者干脆是很直接的一把椅子,一张桌子,那驾势使人怀疑是不是自己应该早些绕道。踩着这样的路面,脚底的触觉变得很强烈,浮浮浅浅的程度。是一种再明显不过的指示,顺着它的方向,就不会太过轻易地迷失在城市的混乱中。
其实,我总在思考所谓的“盲道”究竟有何用处?它真的能让视力有缺陷的人提供便利吗?人行道永远都不缺乏障碍,即使是好好走路的明眼人也说不准会碰上蹿出来的单车,更别说是那些真的出门离不开捌杖,踽踽独行的“弱势群体”了。记忆中几乎很少在街上遇上盲者,也许小学课本上红领巾搀扶盲人过马路的根本就不会发生了,那种戴墨镜拄拐杖的形象只不过是人们主观的定义。现实中,他们并没有带那么明显的标志,毕竟不能看见世间的万物永远是人生的隐痛。
曾经,认识了一位学习推拿的盲人,他不过20岁左右,迫于生计于是学起了这门手艺,希望能够养家糊口。当其要过马路时,他会与另一位盲人互相搀扶着,以一种非常的方式极为缓慢地沿着斑马线行走。他们空洞无神的眼睛已经昭示了一切。我想像着他们小心地在路上行,永远地学着用心、用耳聆听世间的一切,身体不时侧转,在来往不息的人流之中呈现那样的无助。
但是真的有人注意过他们,知道他们是需要帮助的群体吗?他们的生活状态永远是我们正常人所无从了解的。儿时我们多多少少玩过捉迷藏游戏。一群孩子愉快地聚集在一起,其中一人被布条蒙上了眼睛。而那些人故意发出一些声响来引起他的注意,要么干脆围在蒙眼者周边,引逗他,然后飞速地跑开。其结果往往是蒙着眼睛的人找不到几个玩伴,只能很不易地到处乱撞,直到失去耐性……
就这样一个简单的游戏却总是让我很迟疑,我不知这样的游戏究竟有什么兴趣可言,是因为躲藏、寻找的过程刺激、好玩,还是一群人逗引一个看不见的人是很有意思的一桩事?觉得此番游戏很似一场不公平的追逐。好比是盲眼者跌跌撞撞地去寻找那些在明处的人,盲者只有面对着周围的一片黑暗,无奈只有焦虑与孤独常相伴。假如世上的明眼人借以他人的弱势去获得乐趣,无疑过于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