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夜警》
□前王影子
这篇小说描写的是一位即将退休的老警察,由于工作上的失误,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不得不提前结束警察生涯的故事。
见惯了讴歌、颂扬和赞美人民警察坚强意志、果敢精神及高尚品德的作品,乍看到小说《夜警》不免让人产生一种异样的感觉。这种感觉好像令人不怎么舒畅。就像一个天天打扮的面容姣白光鲜耀目的女子,一旦素面朝天,一时令人无法接受一样。然而,正是这种不加粉饰的艺术画面,才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学形象的真实性和典型性。
诚然,小说塑造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或弘扬警察精神,使人奋发向上,鼓舞士气激励斗志的作品,无疑是我们大力倡导的而且也必须这样做的。何况,警察本身就肩负着伸张正义,承担和履行着社会职责和道德义务,这是职责所在,更是义不容辞的。
但是,我们是否还要一味的去过那种某些作品里经过美化、粉饰和张扬过度的伪生活呢?
一直以来,通常我们的文学作品中,“警察个个成了苦行僧,浑身充满着宗教情怀,最大程度的满足群众或犯罪分子,时时处处的对他们实施人文关怀,不求回报,有着巨大的自我牺牲精神,隐忍一切”。(张文友先生语)因而我们要问,为什么警察就不能得到社会应有报偿和最起码的人文关怀呢。作为一名警察,他首先是人,是社会一分子,然后才是警察。他也是生存在一切现实生活中,他们也要生活,他们也有着正常人的欲望和追求。何况,即将退出社会舞台的警察,他所焦虑的念念不忘的“级别”,不仅仅是利益上的正当诉求,实际上更是要求得到社会对自己过去一直默默无闻,埋头工作的肯定或认可,也可以说是期待得到公平的一种刻盼。不能不承认“职级”或类似其它,在一定程度和意义上就代表着荣誉。而荣誉是对一个普普通通警察的莫大安慰。
实际上,在这篇小说中,作者根本就没想塑造一个完人,甚至它还具有着明显的鞭策倾向性。所以丝毫不掩饰自己的笔下正面形象的缺点和弱点,从而在艺术上避免了人物的简单化,真实的描写了一个带有早期时代特征的不很得志的老警察的矛盾心理和状态,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可以看出,作者对那种简单粗暴的工作作风和经验,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的状况以及体能上的不足,深感遗憾和忧虑。但主人公老于决不是一个没有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人,他年老体弱,还坚持值班、处警,这是一个警察多年职责所养成。他为了尽快地解决纠纷,直截了当的替酒鬼付钱的情节,以及制止夜间鸣笛等等细节,足以说明了警察本质上的正直和善良。但与此同时,也要看到他对现在社会复杂性认识上的不足或欠缺。老于的最后一次处警,很说明问题。可是造成无可挽回损失的责任由谁来承担,这又是一个很令人值得深思的的问题。
小说反映现实,这是文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只有写出生活的真实作品,才是有力量的”。当然,真实的反映生活和反映现实,是与自然主义和客观主义以及暴露主义有着根本区别的,无论怎样也不能姑息和鼓励这样做。可是长久以来由于我们被一种理念所支配,警察的真实生活很难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展示。就这篇小说而言,无论从人物塑造的深度上还是艺术风格的独创上,可能没有达到最高的水平,可是它对现实的描写,对现实地细致刻画,无疑给人以优秀之感。作者虽然不动声色描写的是一夜的处警经历,却深刻的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与环境的复杂性,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上的冲突。并且它的思想倾向性,不是生硬的表白出来的,而是通过人物活动,自然表现出来的。
这篇小说的主题是多层次的。值得一提的是,小说情节的进展很有策略。一晚上的处警活动,每次有着不同的经历,而意义和深度也在不断的加强,进而同时也展现了社会上的各色形象。
加载中,请稍候......